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美容業女王重磅珍藏拍賣 畢加索《雕像》莫內《睡蓮》相約紐約

明報

更新於 11小時前 • 發布於 8小時前 • 開眼 收藏
《雕像》–作者:畢加索,創作年份:1925年,規格:布面油畫,131×97.8厘米,估價:待詢,特色:簡單色彩構圖,啡、黑、白作為主調。右面女藝術家的表情和左面的雕像十分相似,相映成趣(拍賣行提供)
《雕像》–作者:畢加索,創作年份:1925年,規格:布面油畫,131×97.8厘米,估價:待詢,特色:簡單色彩構圖,啡、黑、白作為主調。右面女藝術家的表情和左面的雕像十分相似,相映成趣(拍賣行提供)
《睡蓮》–作者:莫內,創作年代:約1914至1917年,規格:布面油畫,175×135.4厘米,估價:待詢,特色:以藍色為主調,使用對角線構圖,以池塘為創作對象,這時期藝術家的筆觸仍然細膩(拍賣行提供)
《睡蓮》–作者:莫內,創作年代:約1914至1917年,規格:布面油畫,175×135.4厘米,估價:待詢,特色:以藍色為主調,使用對角線構圖,以池塘為創作對象,這時期藝術家的筆觸仍然細膩(拍賣行提供)
《白色橢圓形》–作者:康丁斯基,創作年份:1921年,規格:布面油畫,105.7×100.6厘米,估價:150萬至200萬美元(約1170萬至1560萬港元),特色:畫面色彩繽紛,充滿動感和溫度,有着無盡的詮釋空間(拍賣行提供)
《白色橢圓形》–作者:康丁斯基,創作年份:1921年,規格:布面油畫,105.7×100.6厘米,估價:150萬至200萬美元(約1170萬至1560萬港元),特色:畫面色彩繽紛,充滿動感和溫度,有着無盡的詮釋空間(拍賣行提供)
《無題(黃與藍)》–作者:Mark Rothko,創作年份:1954年,規格:油畫畫布,242.9×186.7厘米,估價:2.25億至2.75億港元,成交價:2.52億港元,特色:深刻展現藝術家的哲學實踐,宏大的尺幅散發迷人光芒的畫面,為觀眾帶來無比震撼(拍賣行提供)
《無題(黃與藍)》–作者:Mark Rothko,創作年份:1954年,規格:油畫畫布,242.9×186.7厘米,估價:2.25億至2.75億港元,成交價:2.52億港元,特色:深刻展現藝術家的哲學實踐,宏大的尺幅散發迷人光芒的畫面,為觀眾帶來無比震撼(拍賣行提供)

【明報專訊】畢加索、莫內、康丁斯基,都是巨星級藝術家,藝術館中只要有其中一人的作品,也定必成為焦點館藏。美國知名藏家Sydell Miller生前集齊了3人的大作,包括畢加索的《雕像》、莫內的《睡蓮》,以及康丁斯基的《白色橢圓形》,非常厲害!Miller年初離世後,這些博物館級藏品即將在下周紐約的拍賣會上一次過上拍,為大家帶來重新細味這些珍品的機會。

紐約蘇富比將於下周一(18日)舉行「遺澤流芳:西德爾.米勒(Sydell Miller)藝術典藏晚間拍賣」,帶來她珍藏的近90件作品。拍賣行介紹,Sydell Miller在美國經營大型美髮和美容用品,丈夫去世後她接掌公司,經營得頭頭是道,更被稱為美容業女王。她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大屋擺滿藝術收藏品,以現當代、印象派作品為主,包括平面作品、巨型雕塑、18世紀家具,以至大象形態的桌子和精巧櫃子等。她除了鍾愛畢加索的作品,也喜歡前衛、具時代特色的藝術品,追求美術與設計和諧共存。畢加索的《雕像》和莫內的《睡蓮》,是她最重磅的收藏。

畢加索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拍賣行專家表示,生於西班牙的他自小學畫,在藝術學院畢業後遷居巴黎,開展藝術夢。他的作品可分為幾個時期:藍色時期的作品描繪巴黎生活日常,借機抒發貧窮和孤獨的心情;後來的玫瑰時期展現熱情洋溢的風格,人物有魔術師、雜技表演者等;之後又被立體主義吸引,突破平面框框後,他的創作有很大變化,在陶瓷、雕塑、版畫和拼貼等不同媒材上揮灑自如,畫技和心技均日漸精進。

畢加索《雕像》 主角是誰?

今次上拍的《雕像》,畫中有個正在創作雕塑的女藝術家。畢加索作品常以女性為主題,除了雕塑家外,還有攝影師、畫家等不同身分的女人。其中他在1932年創作的《戴手表的女人》,去年便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以1.393億美元(約10.9億港元)成交,成為當時全球拍賣會最貴藝術品,也是畢加索拍賣史上第二高價作品。一般來說,畢加索的作品名都有重要參考價值,這幅《雕像》以簡單的啡、黑、白作色彩構圖,畫面右方女藝術家的表情,和左面的雕像如出一轍;加上以「雕像」命名,誰是真正主角呼之欲出。主角後面的淺藍色低調不搶眼,把整個畫面襯托起來。

另一名大師莫內,一生繪畫過不少《睡蓮》作品,油畫系列便超過200幅。2020年,波士頓美術館便曾以其《睡蓮》畫作慶祝建館150周年。拍賣行指,莫內大多數畫作都在自己家中花園取景,不少是其人生最後數十年創作的重要作品,部分畫作更是他患白內障時繪畫。

印象派特色是不重工筆和細節修飾,由作者長時間觀察同一景象,把不同時間的細節描繪於同一畫面上,超越時間限制。這風格正好讓莫內不受視力問題限制,把自己的藝術生涯不斷延展下去。觀看莫內的作品,站遠站近會有不同感覺。當眼睛靠近畫面,會感覺自己猶如置身畫中,畫框以外的世界好像消失了;在遠處則可以用想像力,在畫面柔和的色塊上補上花朵細節。拍賣行專家指,藝術家於1914至1917年間的創作特別受藏家歡迎,因為這些畫作中的睡蓮大部分都完美盛放,不少亞洲人理解成「花開富貴」的意頭。

莫內《睡蓮》 轉化自身困厄

雖然睡蓮幾乎總結了莫內的創作主題,但他並非在藝術生涯起步時便開始畫睡蓮。在1914年之前,他一度醉心水花園主題,畫了數十幅相關作品,為日後《睡蓮》系列打下紮實基礎;直至他看見池塘睡蓮的美,拿起調色板就畫下當中的睡蓮,自此幾乎沒有再鑽研其他題材。開展《睡蓮》系列前他遇上不少問題,例如花園水浸、患上白內障等,他卻把自身的困難發展成嶄新創作路線。他畫中綻放的睡蓮可能在當時並非真的綻放,真正綻放的可能是他充滿感恩的內心。是次上拍的《睡蓮》以藍色為主調,使用對角線構圖,以池塘為創作對象,筆觸細膩,有別於他後期的作品索性大膽捨棄細膩手法,改以隨意及富表現力量的筆觸,呈現另一種畫面張力。

相比起畢加索、莫內較容易理解的作畫主題,俄國藝術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作品可謂抽象至極,被視為首批繪畫純粹抽象現代作品的畫家之一。1866年生於莫斯科的他,曾在藝術學院受正統訓練,之後一度入讀法學院並當律師,30歲時遷往慕尼黑並重新習畫。其作品特色是色彩繽紛,畫面充滿動感和張力,有無盡的詮釋空間。他曾在法國受訓練,又對音樂和哲學有研究,開始有邏輯地整理自己的創作理論,用文字表達出來,故除了繪畫外,也寫作不少藝術理論,如1910年出版的《藝術的精神性》。他的作品常使用幾何圖案,如今次的《白色橢圓形》便以圓形、三角形和方形,有層次、漸進地構圖,畫作帶音樂韻律感。

香港晚拍 「黃與藍」2.52億港元成交

從紐約回望香港,早前蘇富比香港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也結集了不少頂級作品,包括Mark Rothko的《無題(黃與藍)》和草間彌生《帽子》等。《無題(黃與藍)》是Mark Rothko首度在亞洲上拍的作品,宏大尺寸散發迷人光芒。藝術家在1954年創作時,1年間創作了22幅繪畫,其中12幅獲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今次上拍一幅以2.52億港元成交,成為亞洲拍場上成交額第3高的西方藝術家。草間彌生1980年創作的《帽子》,在藝術家生涯來說是重要的轉捩點創作。她在1970年代末開始引入大膽鮮明的斑斕顏色,與早年的單色創作有顯著對比。《帽子》是她在1982年東京富士電視畫廊舉行的展覽圖錄中首度公開亮相的作品,今次以4380萬港元成交。

遺澤流芳:西德爾.米勒 (Sydell Miller)藝術典藏晚間拍賣

地點:紐約

日期:11月18日

網址:sothebys.com

文:呂一心

設計:賴雋旼

編輯:王翠麗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