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2.7萬三角板逐塊製 築起「海邊珍珠」 啟德體育園汲大球場經驗 人車分流保出入暢順

明報

更新於 12小時前 • 發布於 8小時前 • 開眼 建築
啟德體育園將於3月正式開幕啟用。可容納5萬人的主場館以「東方之珠」為設計主調,外牆三角形鋁質面板上使用專有噴塗技術,太陽光映照下折射出像珍珠的暈彩。(鄧宗弘攝)
啟德體育園將於3月正式開幕啟用。可容納5萬人的主場館以「東方之珠」為設計主調,外牆三角形鋁質面板上使用專有噴塗技術,太陽光映照下折射出像珍珠的暈彩。(鄧宗弘攝)
園區其中一條主要通道為「體育大道」,位於零售館1及2之間,以橙色軸線為記。群眾行過微微向上斜的體育大道便會到達中央廣場。(鄧宗弘攝)
園區其中一條主要通道為「體育大道」,位於零售館1及2之間,以橙色軸線為記。群眾行過微微向上斜的體育大道便會到達中央廣場。(鄧宗弘攝)
園區其中一條主要通道為「體育大道」,位於零售館1及2之間,以橙色軸線為記。群眾行過微微向上斜的體育大道便會到達中央廣場。(鄧宗弘攝)
園區其中一條主要通道為「體育大道」,位於零售館1及2之間,以橙色軸線為記。群眾行過微微向上斜的體育大道便會到達中央廣場。(鄧宗弘攝)
體育大道頂部以ETFE(氟塑膜)的輕盈材料取代玻璃,使環境透光不局促,並能遮風擋雨。(鄧宗弘攝)
體育大道頂部以ETFE(氟塑膜)的輕盈材料取代玻璃,使環境透光不局促,並能遮風擋雨。(鄧宗弘攝)
主場館外牆由約2.7萬塊三角形鋁質面板砌成,看似尺寸均等,實質存有偏差,使其合適地安裝至曲面建築上。(鄧宗弘攝)
主場館外牆由約2.7萬塊三角形鋁質面板砌成,看似尺寸均等,實質存有偏差,使其合適地安裝至曲面建築上。(鄧宗弘攝)
園區採用人車分流設計,連接主場館和體育大道的平台架空地面,大眾不用行經馬路就能進出場館,同時交通道路又能如常運作。(鄧宗弘攝)
園區採用人車分流設計,連接主場館和體育大道的平台架空地面,大眾不用行經馬路就能進出場館,同時交通道路又能如常運作。(鄧宗弘攝)
園區採用人車分流設計,連接主場館和體育大道的平台架空地面,大眾不用行經馬路就能進出場館,同時交通道路又能如常運作。(鄧宗弘攝)
園區採用人車分流設計,連接主場館和體育大道的平台架空地面,大眾不用行經馬路就能進出場館,同時交通道路又能如常運作。(鄧宗弘攝)
園區另一條主要通道為連接車站廣場的有蓋行人天橋「西橋」。(鄧宗弘攝)
園區另一條主要通道為連接車站廣場的有蓋行人天橋「西橋」。(鄧宗弘攝)
啟德體育園總監(設計管理)李榮昌(鄧宗弘攝)
啟德體育園總監(設計管理)李榮昌(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步出宋皇臺站,啟德體育園的指示牌多之外,印有「香港主場」的橫幅亦引人注目,提示着屹立前方的一座蔚藍幻紫色啟德主場館。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以及Coldplay、謝霆鋒、周杰倫的演唱會今年內陸續舉行,除了進行中的20場測試為屆時進離場安排做好準備,建築本身的人流動線又怎樣規劃,以疏散5萬人或以上的觀眾?

啟德體育園以「設計、興建及營運」的模式招標,成功投標者在計劃和興建時已需要考慮到日後的行人設施、交通及人流規劃。經過5年多的工程,體育園將於3月正式開幕啟用,最終造價超過300億元。整個體育園最矚目和重要的莫過於可容納5萬名觀眾的主場館。

弧形大建築本地少見 專有技術噴塗夢幻色

主場館以「東方之珠」為設計主調,啟德體育園總監(設計管理)李榮昌形容它就似「在海邊發光發亮的珍珠」。主場館坐立前啟德機場北停機坪舊址,從昔日到現在,當飛機飛抵香港上空,旅客從窗戶眺望,映入眼簾的是五光十色、燦爛奪目的城市風貌,燈火通明的景况就像海上冒出一顆閃亮明珠。李榮昌說設計師取此意念用作主場館的設計概念,將場館打造成一顆珍珠,珍珠會在太陽光的映照下折射出暈彩。項目團隊於是不斷研發和尋找,在約2.7萬塊三角形鋁質面板上使用專有噴塗技術,令外牆漸變成夢幻的藍綠紫粉色。

主場館亦是香港少見的大型弧形建築,驟眼望去外牆的三角形面板大小均等,李榮昌卻指2萬多塊面板的角度都存有一點點偏差,要逐塊製造使其合適地安裝至柔和、具流動感的曲面建築上。要實現此設計,過程中要用上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建築信息模擬)系統,計算建築的幾何結構、精確的元件數量和尺寸。

體育大道、天橋、小徑 多路進出主場館

啟德體育園佔地約28公頃,前後夾帶兩大地標,分別是前方的維多利亞港和背面遠處的獅子山,李榮昌介紹「從獅子山往下看,會先見到一堆民居,再看到體育園,然後到海皮,景觀慢慢cascade(逐層)地降落去」,三者恍似井然有序地連成一線,避免與城市景觀衝突違和。李榮昌邊指着地圖,邊說明園區有一大片綠化空間,青年運動場、體藝館、零售館、主場館不會過於高聳,而且分散在不同位置,「不想做類似屏風樓的事」,人流動線亦就着主場館分散擴展開。

體育園在規劃和建造時,「最主要的一件事,是我們汲取了現有在香港大球場的經驗」,李榮昌說,過往大球場每次舉辦大型賽事總會封路改道,要不然疏散不了人群,並癱瘓銅鑼灣一帶交通。為避免出現同樣的不便,園區採用人車分流設計,連接主場館和體育大道的平台架空地面。李榮昌說當有賽事的時候,群眾行過微微向上斜的體育大道便會到達中央廣場,再進入主場館,沿途不用行經馬路,減低危險,而交通道路又能如常運作;沒有賽事時,體育大道和中央廣場又可當作休憩、遮風擋雨的地方。「體育大道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命脈,我們叫axis(軸線),因此用上奪目的橙色線道穿過整個體育園,很方便地把內陸的人引導去到主場館和海邊」。

另外,園區又設兩條主要通道供人們四方八面地進出主場館,包括連接車站廣場有蓋行人天橋「西橋」,和仍在興建的蜿蜒小徑(meandering path)。後者將會設有兒童遊樂場、緩跑徑和樹木綠化帶,「適合不走大直路、想賞心悅目地慢慢走過去的人」。日後市民亦可行出海旁的長廊,到達戶外餐飲區至啟德郵輪碼頭。

研行人動力學 信一小時安全疏散5萬人

李榮昌與團隊透過研究行人動力學和用上疏散模擬軟件分析,如撇除天氣因素、路面交通或突發情况,以一般準則來說相信一小時內能夠安全有序地疏散5萬人。啟德體育園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體育園區,他亦冀望市民會為「香港主場」的建造而驕傲。

文:何詩韻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建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