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國際直擊〉超高齡社會女性活更久,華麗下半場在哪裡?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7月31日03:52 • 發布於 07月31日03:5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張雨亭 圖/photoAC
國際直擊〉超高齡社會女性活更久,華麗下半場在哪裡?
國際直擊〉超高齡社會女性活更久,華麗下半場在哪裡?

超高齡社會,男、女處境大不同。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經濟壓力及喪偶獨居的困境卻也隨之而來,女性該怎麼做,才能開啟華麗下半場?《康健》記者越洋採訪,在柏林找答案。

一條「菩提樹下大街」貫穿整座城市,串起布蘭登堡門、國會大廈、柏林大教堂等遊客必訪景點。從大街兩側的菩提樹到一座座地標,動輒數百年歷史起跳。《康健》飛抵德國柏林,直擊這座城市的「老」,不僅限於建築。

德國和日本、義大利「拔得頭籌」,是全球第一批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

超高齡社會的定義是:65歲以上人口比率超過20%,預計到2050年,德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龐大的超高齡族群中,女性將是多數。根據世界即時統計數據網站「worldometers」,2024年全球男性平均壽命為70.8歲,女性則是76.0歲,近6年的差距,對女性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

活得久,讓女性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身心負擔,以及荷爾蒙波動帶來的健康風險,包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更年期障礙等等。「我們要確保女性能夠獲得適當的幫助,重新找回她們的生活,」拜耳女性健康全球醫學事務負責人、婦產科醫師卡埃塔諾(Cecilia Caetano)在拜耳的專家座談上表示。

國際製藥大廠拜耳(Bayer)今年的「西藥部媒體日(Pharma Media Day)」聚集來自歐、美、亞各國媒體,3場專家座談中,就有1場完全聚焦女性健康。

消失的「更年期」話題!婦產科醫:打破沉默才能擴大治療

「有病人跟我說,她睡不好,沒辦法好好生活、好好跟家人相處,她說是因為停經的關係,認為這些情況『很正常』。我都會反問,『是這樣嗎?』」卡埃塔諾表示。

根據拜耳提供的數據,更年期女性中,超過三分之一有嚴重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持續10年以上,影響生活品質。年逾70、80歲,仍為更年期而苦的例子,也時有所聞。

然而,因中、重度更年期症狀而求醫的女性中,竟有約30%未獲得任何處方治療。

卡埃塔諾認為,關鍵原因之一,是更年期的不適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很難坦然談論和治療。拜耳成立女性健康部門,希望率先打破沉默,提高大眾的意識後,才能真正擴大治療選擇。

更年期不是禁忌,名人率先討論熱潮紅

更年期女性不習慣向外求助,就連成功職業婦女也不例外。「2018年的時候,我是一家成功企業的董事會成員,經常在亞洲、南美等地飛來飛去,」國際團體「GenM」共同創辦人西米斯特(Sam Simister)回憶。當時她40多歲、事業成功,卻發現自己經歷前所未有的焦慮,嚴重到不能離開家門、不能上飛機的程度,「先生非常擔心我、小孩幾乎快不認得我了。」後來她才知道,這些都是邁入更年期的症狀。

即使平日在職場呼風喚雨,面對更年期,西米斯特也和多數女性一樣默默承受。直到開始蒐集資訊,發現關於更年期的公開資訊少之又少,才下定決心創立「GenM」,串聯國際品牌與組織,致力提升更年期的生活品質。

近年有不少名流、藝人公開談論更年期經歷,例如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都曾提及面臨熱潮紅、失眠等不適,蜜雪兒歐巴馬更坦言「體重不知不覺地增加」,她坦然接受更年期的變化。

名人率先打破沉默,總算逐漸提升大眾認知,也讓更多女性勇於面對這個生命階段的挑戰。

女性活得久,喪偶、獨居孤獨也隨之而來

除了健康困境,女性還面臨喪偶、獨居帶來的孤獨。

經典影集《慾望城市》續集睽違17年,在2021年推出,劇中角色都來到50歲後半的人生下半場。第一集才開播,關鍵角色「大人物」就死於心臟病,當時引起全球劇迷譁然,卻也是從國際到台灣的真實寫照。

在台灣,根據內政部戶政司2023年資訊,85歲以上女性,有82%處於喪偶狀態。

「很多病人看久了,其實也都變成像老朋友一樣,最早是一個人來看,後來變成兩個人來看,後來又剩下一個人來看,可能就是另外一半過世了,留下來的大概都是女性比較多,」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

張家銘觀察,高齡女性困擾可能比以前更多,不只親人彼此住得遠、較難互相照顧,科技進步太快,也讓她們更容易被邊緣化。「以前的社會,年輕時候學的東西還是可以一直用啊,所以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覺得老人有智慧。現在的話,有什麼問題上網查一查就好了。」

壽命長、經濟資源少,女性成超高齡新弱勢?

孤獨之外,還有經濟壓力。

《慾望城市》的凱莉在「大人物」死後繼承可觀遺產,但現實中更多狀況是,女性在職業生涯中獲得的收入較低,退休金也相對較少。

以德國為例,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65歲以上女性中,20.8%面臨貧困風險,男性則只有15.9%;未來人口學家布雪曼(Bradley Schurman)也在著作《超高齡紅利時代》中提及,美國的貧困老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

雪曼認為,表面上,長壽對女性似乎有正面意義,但其實女性壽命雖長,經濟資源卻相對較少,「面臨晚年經濟沒有保障的重大風險。」

聯合國報告《全球社會報告2023:高齡社會中無人落後(World Social Report 2023:Leaving No One Behind In An Ageing World)》針對女性政策,提出多項建議,其中一大要點是重新分配家庭內的照護責任,並將照護工作納入經濟體系中,幫助女性重新參與勞動市場。

至於女性本身可以怎麼做?「焦慮跟憂鬱,在人生的後期絕對還是會增加的,」張家銘坦言,女性要避免自己成為超高齡浪潮下的「新弱勢」,關鍵仍是「及早準備」。

張家銘建議,不論男女,老年都該掌握「5寶」:老身、老伴、老本、老友、老厝,也就是有健康的身體、有親人好友、有安全的財務網及住所,「及早存好這5寶,後面的日子會比較好過一點,即使周遭的親人會慢慢過世,你的『本』還是比人家來得夠。」

張家銘提醒,最怕的是身心健康「斷崖式的退步」,應隨時做好準備,「醫藥再進步,畢竟都會有那麼一天,」他提醒,多運用資源、多學習,盡可能延緩自己的失能,「能夠快樂到80歲、快樂到90歲,將最後失能或是依賴的情況減到最少,我覺得還是很重要的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