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赤柱軍人墳場十字架後的草地滿是花崗岩墓碑,書有香港戰爭的傷痕。不止墓碑上記載的逝者故事值得留意,墓碑本身亦有歷史價值。墓碑正面書有逝者名字、逝世日期、歲數等,背面、側面卻刻有如密碼一樣的英文字母R.B.L.與數字,究竟是什麼?
缺乏物資 用地段界石製墓碑
本身是聖士提反書院舊生的退休教師、兼facebook專頁「活在赤柱」版主侯sir指,是因為這裏的墓碑大多取材自「界石」。界石是地界測量的標示物,用來勾畫土地、建築物的邊界。侯sir數年前開始研究散落在赤柱各處的界石,赤柱軍人墳場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界石搜尋點。他指,R.B.L.代表「郊區建屋地段」(Rural Building Lot),下方數字代表地段號碼。香港開埠初期,核心地帶集中在維多利亞城,即現今中上環一帶,稱為內地段(inland lot);港島其他地區則屬郊區建屋地段。到日佔時期,界石已被荒廢,當時大量軍人和平民需被埋葬,「相信因缺乏物資,赤柱拘留營內有石匠想起當時已沒有用途的界石,就將它們製成墓碑」。不過界石數量有限,不少被破開製成墓碑,故大部分墓碑上只有殘缺的界石類型和地段號碼,僅數塊刻有完整資訊。
在墳場附近的聖士提反灣,還可找到相信有逾180年歷史的第一代軍事界石,屹立在聖士提反灣公廁附近樓梯。石上有一個向上的箭嘴,下面刻有B.O.,石頂則刻有20。侯sir指聖士提反書院曾是軍營,這塊被稱為B.O.20的界石屬於昔日英國軍需處(Board of Ordnance),用來標示軍用地段。據研究本地界石的facebook專頁「香港行跡」資料,B.O.20估計是1842年英軍早期其中一個軍營Chek Choo(Stanley)Barracks所在地段的界石;2021年獲古蹟辦列入「政府文物地點」清單。
地段界石雖然奇貌不揚,用途亦早已淡出,但侯sir認為它們在歷史研究價值上毫不遜色,在建築物建成又拆卸的速食年代,它們可助印證地方歷史、曾經存在的建築物,追溯這片土地的原貌。
[開眼 玩樂擴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