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客家菜×西式料理 演繹farm to table溫暖美味

明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好去處
淡水烏頭泥味重,Cam以產自蛤塘村的楊桃果醬中和,為魚肉賦予酸甜滋味。(黃嘉禧攝)
淡水烏頭泥味重,Cam以產自蛤塘村的楊桃果醬中和,為魚肉賦予酸甜滋味。(黃嘉禧攝)
新鮮西洋菜的風味與火箭菜相近,辛香、澀味卻沒火箭菜突出,更易入口。(黃嘉禧攝)
新鮮西洋菜的風味與火箭菜相近,辛香、澀味卻沒火箭菜突出,更易入口。(黃嘉禧攝)
客家燜豬肉(左),配上酸菜麵包(右),另類配搭充滿驚喜!(黃嘉禧攝)
客家燜豬肉(左),配上酸菜麵包(右),另類配搭充滿驚喜!(黃嘉禧攝)

【明報專訊】谷埔村曾有大片農田,出產農作物自給自足,但隨着人口遷出,農地逐漸荒廢,昔日五穀豐登的光景不再,這何嘗不是本地農業發展的縮影?近年鄉村復育,不止保育鄉郊文化,亦助村民復耕農地,重新孕育本地食材,讓入口的每道味,更具在地風味,多添一點故事、一分溫度。

1月初於谷埔李家大宅前院,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西晚宴。夕陽斜照,蘆葦作伴,享受客家菜與西式料理的碰撞與交流之味。曾於中式廚房工作的谷埔村長李木星,分享祖傳家常菜食譜,端上客家燜豬肉、客家釀豆卜、黃酒煮雞等。黃酒煮雞是客家婦女坐月子時的補身餸菜,李家以自家釀製的黃酒烹煮,甜味突出,卻沒有額外添加糖,據他說烹煮時間必須嚴謹控制,稍有差池,就會使酒變酸。

曾於藍帶國際學院修讀的廚師黃麗茵(Cam)以創意西式料理來回應客家料理,她活用后海灣的魚獲,還有河上鄉、荔枝窩和梅子林的農作物,探索本地食材的可能。前菜為西洋菜沙律,以河上鄉西洋菜代替火箭菜,取其辛香,配上藍芝士、洛神花蜜餞,淋上西洋菜蜜,酸甜開胃。她將在后海灣養殖的烏頭,煙熏後抹上楊桃醬,中和烏頭本身的泥味。這瓶來自蛤塘村的楊桃醬背後也有故事,村中育有多棵老楊桃樹,因無人打理愈長愈高,結出的楊桃因而較酸,難直接食用,於是製成果醬,以另一方式保留楊桃味道,意外發掘出食材的其他可能。不同食材配搭、烹調方式,提煉出本地食材的另類風味,最驚喜莫過於酸菜麵包,不止可配客家燜豬肉,就是單吃味道也很出色。Cam將李家醃製的酸菜結合意式麵包,帶微微鹹香的酸菜為煙韌麵包增添口感。吃完一口,味蕾突然遇上一絲甜味,那抹西洋菜蜜為麵包畫龍點睛,讓人回味無窮。

這頓鄉郊盛宴從黃昏吃到入夜,我們邊品嘗本地食材的滋味,邊了解食材如何來到餐桌,真正演繹了farm to table,也讓人深切體會食物從不止是填飽肚子,也在滋養心靈。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