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小不點學堂:「乜乜乜學校」教乜東東? 價值觀教育邊玩邊教

明報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5小時前
(馮凱鍵攝)
(馮凱鍵攝)
左為Wanderer回想的學校時間表,除了學術科目和補課,還有她對學校飯餐的不滿。右為她對「乜乜乜學校」的期望,同樣提及膳食要求。(馮凱鍵攝)
左為Wanderer回想的學校時間表,除了學術科目和補課,還有她對學校飯餐的不滿。右為她對「乜乜乜學校」的期望,同樣提及膳食要求。(馮凱鍵攝)
李越民(受訪者提供)
李越民(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10歲的你對世界認知有幾多?大人關注精神健康危機,還有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好像與垃圾有關。每次倡議者總說,培養大眾意識要從小教起。在資訊發達的年代,青少年所知的比大人想像的多。現行小學課程涵蓋價值觀教育,本學年試行、分拆自常識科的人文科旨在促進人文素養。價值觀要怎樣教?不妨問問教育使用者——青少年。由下周起,新欄目「小不點學堂」邀請讀者一起觀課,每期跟着「乜乜乜學校」5名高小學生,參與由主題嘉賓設計的體驗課程。本文為系列序幕,先談談小學現行怎樣教價值觀,兼且認識5位小不點主角。

簡介:「乜乜乜學校」不教中英數,邀來各界教師,傳授關乎社會議題的價值觀。新欄目「小不點學堂」與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合作,跟隨5名高小學生上課去,旁觀體驗學習,探索價值觀教育的可能。

「乜乜乜」理念

打破單向授課框框

這次教育實驗的主角設定為高小學生,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找來5名就讀小五六的學生參與。記者與中心社工一起商討實驗課主題,考慮社會關注、學生需要及現行校內課程,最終落實情緒、傷健共融、生死教育與廚餘教育四大主題。該中心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團隊主任鄭稜耀認為,學校少有深入教授這些課題,亦難以採用小組教學。「很多時(校內)討論這些話題相對單向,不是一概以論,但我幾肯定無乜學校做到(像這次實驗)。」5位主角每次會用上一整個早上,向客席老師學習一個課題。

一般學校每班動輒二三十人,相比之下,「乜乜乜學校」的師生比例很奢侈。教大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講師李越民研究教育創新及價值觀教育,說學校環境有課時、人手、校情等限制,但是次實驗的意義,在於探索價值觀教育的可能。「這一兩年我的想法是,其實(學校)要做也可以做的,很多時候我們不可以因為這些限制就不去做,或者誇大限制。」在邀約主題嘉賓時,記者發現不少機構提供相關教育服務,要尋求專業資源並不難。李越民認同此觀察,「香港是有很多人做的,難度不會比你想像中的多」。

聽故事構建價值觀?

他認為嘉賓設計的實驗課內容和教學法未必很創新,目前校內教育已有涉獵相關課題,部分予以重視的學校也願意投放資源。當局近年分別推出價值觀教育及小學人文科,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及促進人文素養。兩個課程有何分別?李越民指價值觀教育採用滲透模式,要求學校在不同學科、課後活動等加入相關元素,涵蓋認知、情感和實踐層面。譬如課程架構提及的禁毒教育示例,小學生可從常識科認識正確的用藥方法;在中文科學習愛惜生命,並參觀「戒毒所」滿足實踐層面學習。

人文科繼承部分常識科內容,有專屬課時教學。參考《在常識科看情意與價值教育的推行》(2013)一文,常識科的課程框架包括知識、共通能力及價值觀和態度,情意與價值觀有着延伸的關係,學生在學習經歷中通過對事物之情意反應而形成的意義,從而建立價值觀。李越民解釋,教師很難直接教學生要有什麼人生態度,故常識科會講述歷史人物故事,以這些知識幫助學生達至情意發展,構建價值觀。

早前中三公社科的性教育教材引起廣泛討論,李越民提醒,事件反映價值觀教育的要點之一,是教學內容須按不同成長階段調整。中三學生正值反叛期,「他會開始用權威的說話去開玩笑,所以打羽毛一定會變咗暗號,這是很自然的,無考慮到那年齡層的特點」。

「乜乜乜學校」為學生提供體驗學習,每節邀請主題嘉賓擔任「客席老師」,課前與社工按學生特性調整安排。課程設計着重學生反思,不止口頭問答,社工亦設計小冊子,他們可以文字或圖畫表達想法。

主角小檔案

名字:Wanderer、IMO、 芙寧娜 (暫名)、「未改名的A」、「開學禮沒出現的B」

性別:三女兩男

年級:小五、小六(部分就讀同一所學校)

特點:不太怕生,喜歡玩電子遊戲

開學禮活動剪影

實驗課主題熱身

「乜乜乜學校」開課前,社工設計了一場開學禮,讓記者認識當中4位主角(另有一位缺席),並了解他們對於實驗課主題的想法。

活動一:互相認識及改名

時間:30分鐘

內容:

.參加者為自己改一個暱稱,例如小熊、多啦A夢等,並解釋原因。該暱稱將在「乜乜乜學校」開課期間沿用

記者觀察:

.帶領活動的社工和在場記者先示範改名,「花名」靈感來自喜歡的卡通人物。顯然「一零後」的青少年想法有別,4人中有3人選擇電子遊戲的角色名稱或遊戲ID(另見主角檔案)

.芙寧娜(暫名)突然向記者遞來手機,原來想介紹該遊戲角色。若是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均願意學習與分享。餘下一名學生在社工多番要求下仍不願改名,暫名為「未改名的A」

李越民評語(經節錄):

.請小朋友改名是幾有趣的活動。他們已經進入青少年階段,不再是兒童,這決定不止改名咁簡單,會將自己某些東西投射進去。用打機改名也沒什麼問題,他們的文化資源就是這些

.其中一名學生不肯改名,老實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還沒建立關係;第二,改名是你想別人用什麼形象看你,他現在可能未判斷到應用怎樣的形象,還未下這決定

活動二:現在的我在學校

時間:45分鐘

內容:

.參加者憑印象寫下現時學校的時間表,分享對課堂的看法

記者觀察:

.眾人時間表大多寫下中英數常等學術科目課堂。被問到最討厭的一科,有人說是英文和視覺藝術課。記者有點意外,視藝課不就是畫畫而已?「因為老師很嚴格。」「因為很悶。」除了上課內容,他們還看重老師的態度和教學方法

.鄭稜耀問,如果學校請電競選手教「打機課」又好不好?芙寧娜馬上說好,但Wanderer表明打機只是興趣,不想老師評核表現。「未改名的A」說出重點:「老師教打機就要教技巧,他一定唔會只畀部機你打!」

.校園生活不止上課,Wanderer的時間表有午膳時段,同時不忘抱怨「訂飯不好吃!!!」

文˙ 朱令筠

{ 圖 } 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