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逆權」系列起(即2013年的《逆權大狀》,以及2017年的《逆權司機》和《1987:逆權公民》),韓國近年製作不少以自國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政治電影。去年公映、以全斗煥策劃「雙十二政變」為題材的《12.12:首爾之春》即為近年代表作。剛於第45屆青龍電影獎贏得「年度最高票房獎」、「最佳電影」等獎項,電影的成功,某程度反映韓國觀眾不忘歷史教訓,對軍事獨裁的警惕。奈何命運難料,總統尹錫悅在本月初祭出「親北韓勢力」干預國政的旗號,宣布緊急戒嚴(12.03,22:28),震動全球。其後國會緊急召集議員,三小時內通過要求解除戒嚴的決議案(12.04,01:01),最後尹氏據國會決議宣布解除戒嚴(12.04,04:27)。
整場戒嚴風暴持續不足六小時,是韓國自1980年5.17政變宣布戒嚴後的首次。這突然而來的北方怪風(韓文「北風」一詞有政治意味,是保守陣營素有的選舉策略,用以指稱來自北韓的挑釁及威脅),揚起了歷史記憶的灰塵,沉積其中的陰影和憤怒,再次浮出地表。又是12月的凜冬,從《首爾之春》到「首爾之夜」(MBC電視台時政節目《PD手冊》以此為題,專門分析報道是次戒嚴的來龍去脈),韓國半夜夢迴,威權的幽靈不散,繼續盤踞糾纏於這片土地之中。
選擇的力量
上月入場觀賞《幸福國度:終極審判》,只因它改編自一段少為人知的歷史。有別於《南山的部長們》(2020)以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案及此前總統親信間的權力鬥爭為題材,又或《首爾之春》集中還原「雙十二政變」當晚的細節,時間線上《幸福國度》發生於上述兩件政治大事之間,一場極為倉卒的政治審判。
電影中朴正熙遇刺後,時任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的主事者金英日(以金載圭為藍本)及其他同樣隸屬中情部的涉案人士被捕,並移交保安司令官全償斗(以全斗煥為藍本)進行調查。其中主角朴泰柱(以朴興柱為藍本)時任韓國中情部隨行秘書官,因現役軍人身分,需按軍法不設上訴的單審制進行審訊。審訊期間,為朴泰柱辯護的人權律師鄭仁厚(以太倫基為藍本)建議朴氏主張事前對刺殺計劃毫不知情,他絕非策劃內亂的同黨,只是在案發當下履行軍人的責任,絕對服從長官指令——金英日要求朴泰柱聽到槍聲後,負責擊殺在外守候的總統警衛。固執的朴泰柱未有聽從建議,作供時承認聽到指令時已知內情,結果可想而知。
將接近半世紀前的一場政治審判搬上大銀幕,電影對法制不公的描繪,諸如全氏在政變奪權後改為閉門審判,此前公開審訊期間來自軍部的指示紙條不停傳入法庭,及審訊以外對辯護律師團的恐嚇和襲擊,無不與「幸福國度」構成尖銳諷刺。但朴氏最後的供詞,卻提醒我們,身而為人,我們終歸是具有選擇意志的個體。他身任軍隊及中情部要職,卻選擇放棄錦衣玉食而一生清廉,與妻女住在簡陋的房子中。他選擇信任並絕對服從上級指令,他選擇直到最後一刻都背負自己該有的責任,哪怕等候自己的只有死亡。政治權力的爭逐,如在鋼索上沒有終點地行走。就如電影追求的「幸福國度」一樣,陷身於鬥爭漩渦之中的管治者,如何意識到並調動自己所具有選擇的力量,從而作出負責任的決定,似乎都是海市蜃樓般的存在。
「三緣」不分立
是次政治風暴,總統尹錫悅固然責無旁貸,但其夫人金建希的種種爭議導致民眾支持度低迷,同樣值得我們注意。乘此勢頭,網絡媒體「首爾之聲」製作的紀錄片《第一夫人》(퍼스트레이디,First Lady的韓文音譯)於戲院上映,到埗立刻搜尋上映院線及場次,入場觀看。紀錄片耗時一年製作,按時序梳理尹錫悅上任後金建希牽涉諸如學歷造假、操縱股價、收受名牌手袋賄賂等種種爭議,片中更公開她與記者的電話錄音,當中不乏明顯干涉國家事務的內容。為此,國會曾動議成立特殊檢察小組獨立調查金建希操縱股價一案,惟相關法案被尹錫悅先後三次(2024年1月、10月、11月)行使總統否決權拒絕執行(他在1月同樣否決國會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查明2022年萬聖節梨泰院人踩人事故的《梨泰院特別法》)。2017年5月前總統文在寅任內,尹錫悅出任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長,其間他曾參與涉及多名前高官、企業高層及大型財團欺詐案等起訴工作。2019年7月,他更因這種不畏強權、徹查貪腐的形象而獲晉升為韓國檢察總長。與之相比,尹氏上任總統後的種種舉措,的確難以擺脫包庇親信的嫌疑,結果惹來民眾反感,支持度一直低迷。
「三緣」由血緣、學緣和地緣組成,是韓國人區別親疏的重要指標。「血緣」的運作,可以上述尹錫悅包庇妻子,行使總統權力否決特檢案為例;「地緣」與「學緣」,則指因出身學校及家鄉相同而構成政、職場際遇的無形助力(反之則自然成為限制)。最有名的例子,是朴正熙任內將大量主要官職交給跟自己同樣出身的慶尚道人士(其後全斗煥、盧泰愚亦承襲此舉)。及至金大中就任總統,人事任命則以全羅道人士為主,意在取代此前的「TK幫」(大邱和慶尚的合稱)。巧妙調度慶尚道與全羅道的「地緣」角力,是1970年代朴正熙與金大中參選總統時關鍵的對陣策略(電影《影子造王者》對此有很好的呈現)。
回到這次戒嚴風波,承認向尹錫悅建議戒嚴、已被拘捕的前國防部長金龍顯,戒嚴當晚收到尹錫悅指示,要求以「反國家勢力」為由抓捕個別政治人士的國軍防諜司令部司令呂寅兄,以及曾因梨泰院事故而被彈劾、後被憲法法庭駁回的行政安全部部長李祥敏,均是尹氏冲岩高等學校時期的校友。因此不少媒體將是次內亂的肇因歸結至以「學緣」連結的「冲岩派」一干人等之中。同親、同鄉、同學,三緣的盤根錯節、密不可分,似乎有着逆天改命的關鍵意義,長期以來左右韓國政治發展的走向。
再次重逢的世界
解嚴後,社會輿論迅速要求徹查尹錫悅的內亂行為並要其下台,街頭集會四起。K-POP熱潮近年席捲全球,集會期間,女團少女時代的出道曲《再次重逢的世界》再次成為話題,其中一段歌詞提到,即使眼前的崎嶇險路指向未知的未來和高牆,但我們依然不會改變繼續前行方向,不會放棄——「眾多未知路途上,我在追逐熹微的光」。威權手段不變,抗爭巧思卻與時並進。照亮街頭的不再是傳統燭光,而是年輕人追星時為偶像應援的LED手燈。此刻,應援燈不再只是(家長眼中)貴而無當的偶像紀念品,更是民眾在街頭重遇,人心連結的共同體憑證。
姑且讓我接續延伸光的話題,近日追看劇集《照明商店》,當中同樣提到重生、復蘇的關鍵,必須憑着自己的意志找到光。將這些關於光芒的偶然串起,希望它能為我們帶來一點溫暖,不致被創傷和陰影吞噬。
執筆之際,韓國國會已成功通過第二次動議的總統彈劾案,暫停尹氏職務,待憲法法庭審理相關彈劾申請。無奈對國家、國民的傷害已經造成,和好如初自然是奢想。作為旁觀者的我們,話題總有一天會消失。但「戒嚴」終究不再只是白紙黑字和流動光影的歷史招魂,而成為了你我之間當刻鮮活的見證。姑且細視波紋的蕩漾,靜看歷史漣漪將會漫衍至何處。
文˙林兆軒
編輯˙梁曉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