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營多?──私人營地隱憂
疫症下港人未能外遊,露營成了一種潮流風氣,YouTube上不乏營地介紹。私人營地早在疫情前已有,不過適逢政府營地由2020年7月15日關閉至今,令私人營地成為郊遊人士另一選擇。由起初數間,演變成現在的數十間。大家有否想過為何郊野公園內的營地的擴張速度未有如私人營地般?郊野公園以前都尚且有康樂規劃(Recreation Plan),但私人營地的選址背後有否指引?究竟誰可以決定私人營地的落腳點?私人營地出現如雨後春筍,政府有沒有機制供私人營地商申請或限制營地發展?身為消費者,私人營地又與我有何關係?
撰文:本土研究社成員 周藹銓 蔡諾正
攝影:Sin Lai、Kenneth Chu
私人營地選址背後有否指引?
香港大部份土地依分區計劃大綱圖(Outline Zoning Plan,簡稱OZP),分為不同土地用途意向,如「農地」、「住宅(甲類)」及「海岸保護區」等地帶。不同地帶有各自的「經常准許的用途」(俗稱 Column 1)及「必須取得城市規劃委員會許可的用途」(俗稱Column 2)(見下表)。
市面上的私人營地大多涉及「帳幕營地」、「郊野學習/教育/遊客中心」或「康體文娛場所」等用途。而這些用途在「康樂」地帶屬Column 1「經常准許的用途」,不用額外申請;但如要在「農業」地帶上辦私人營地,則大多屬Column 2,需要額外向城規會遞交規劃許可申請,包括提交地皮內的分區、鋪設物料、消防及排污方案。一般來說,城規會會按申請人遞交的資料批出有條件的申請許可;如申請人未能滿足這些條件,城規會便會撤銷其申請許可。簡單來說,即使申請人的發展項目相同,在不同地帶上進行申請,所需要的城規程序也會有所不同。從OZP可以看到城鄉中不同角落的規劃意向,也能用來限制發展。私人營地應該較適合在「康樂」地帶上出現多於「農業」地帶上。
除OZP以外,還有一樣叫作發展審批地區圖(Development Permission Areas Plan,簡稱DPAP),賦予規劃署權力,管制鄉郊地區的違例發展。可是發展審批地區圖並不完全覆蓋整個香港,亦即代表香港某些地方在規劃上仍有「法外之地」。即使在OZP上發現違例發展,若該處未被DPAP所覆蓋,規劃署亦不能執法,只能靠其他部門引用不同條例執法。其中大嶼山南一帶都未有被DPAP所覆蓋(見下圖),鄰近一帶過往亦有不少相關規劃發展的案例,早被各大傳媒報道,至今仍然運作,可見現時罰則如紙老虎般薄弱,未見有阻嚇性。
我們亦在附近一帶找到數個近年新出現的私人營地,如貝澳露營車會JK Club、星園Galaxy Garden、貝浪營舍Bull Wave Camp Plus及森林童話村Trees Farm等,可見市場上有一定需求。現時DPAP覆蓋不足,若這些營地出現破壞環境問題,規劃署都不能執法。
從貝浪營舍例子可見,沒有DPAP的貝澳促使環境黑洞出現(見下表)。即使規劃署曾表明不支持發展營地,也明確知道私人營地與海岸保護區的土地用途背道而馳,仍因法規漏洞,而未能引用城規條例執法,只能靠地政署或環保署引用其他條例執法。事實上,長春社早年已關注貝澳問題,亦有指貝澳逐年被破壞,水牛棲身之地越來越乾。
問題一:或變相光顧非法營地
私人營地款式眾多,除了豪華露營(Glamping),露營車也是近年熱選。早於2016年,兩間露營車是否涉及「非法經營旅館」罪行,就遇上裁決不一的問題。兩案的判決差異之處,正是裁判官對《旅館業條例》所指的「處所」有不同理解,其中被判無罪的露營車,是因為裁判官認為露營車是可動的,因此不是「處所」。現時牌照事務處,已有一套露營車營地的牌照申請指引。不過,若露營車公司一心想「走處所罅」,為保持露營車的流動性,他們並不會接駁公共排污系統,而是設置個別小型化糞箱。如有滲漏或排污不當,將造成環境及衞生問題,更是郊區的「計時臭彈」。更甚者,如露營車公司沒有申請牌照,第三者保障、防火、衞生及建築方面可能未能達標,對消費者也缺乏保障。
問題二:疑變破壞郊野幫兇
雖然對每個人而言,露營時追求的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都是為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可是如果誤選營地,可能成為破壞郊野的「加速師」。位於元朗的白泥生態保育農莊,正正位於「海岸保護區」的用途地帶上,如要在此用途地帶作「度假營」及「帳幕營地」等用途,理應先向城規會申請規劃許可。但根據其網上地圖,並與城規會網站的規劃申請資料對照,只有其「樂逍遙魚場」的範圍已取得規劃許可(申請編號A/YL-PN/62),其他部份則未見有取得相關申請及許可。
但從其Facebook可見,仍有不少露營活動在宣傳中,甚至早前更是露營節的選址。從城規條例角度而言,這個營地是違例發展。其所位處的海岸保護區原意為「保育、保護和保留天然海岸線,以及易受影響的天然海岸環境」等,而「此地帶不宜進行發展」。然而,我們透過Google Earth衞星照片所見,在2016年7月該處植被大規模鏟走,亦有部份地方被鋪上混凝土(見下圖)。在白泥生態保育農莊Facebook所見,上述範圍疑似被鋪上草被,估計昔日的天然海岸環境早已被破壞。
經營5年衞星圖見證植被消失
最上圖的航空圖片攝於2015 年,當時農莊範圍仍被植被覆蓋。中間的航空圖片攝於 2016年。農莊於2016年開始營運,隨着農莊開始發展,植被亦被移除。目前只有釣魚場獲城規會批准,農莊屢次申請改建其他部份,但若非自行撤回申請,就被城規會否決。最下圖顯示,發展至2021年,有更大範圍植被消失。
舉出這些例子,並不是想恐嚇大家,或叫大家不要光顧私人營地,而是希望透過具體分析,讓大家得知在缺乏規劃下,私人營地一旦任意擴張,可能為環境帶來成本,而這些環境成本往往都不是在顧客短暫停留時可見的。私人營地對比郊野公園營地限制較少,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更大。我們翻查舊政策文件,郊野公園康樂計劃把整個郊野公園劃分成不同區域,對照現時郊野公園營地選址,大部份營地都位於較「粗放」區域,並不是生態最敏感的地區,亦不時有漁農署職員巡視,偶有保養或維修。相比之下,位於海岸保護區的私人營地,違例發展至今仍然運作。除了規劃署一直未有堵塞「城虧條例」漏洞之外,也揭示了規劃署仍未能跟隨市場需要,沒有適當地運用土地利用分區,使私人營地出現在適當的土地用途地帶上。
如果大家相信「每次的消費是選票」這句話,在選擇光顧私人營地之前,不妨想想自己想要的郊野是什麼?是真正愛護大自然的營地還是披着草被的爛地?或者最基本的,找營地時除了搜尋交通和收費等資訊外,還可找找有沒有相關的違規新聞。
西貢官方營地的規劃與變遷
1967年3月香港總督戴麟趾爵士委任郊區的運用和保存臨時委員會,於翌年發表《郊野與大眾》報告,作出康樂和自然保育需求的整體檢討。報告中建議在郊野設立多個露營地點,而位於西貢的就有11個。時至今日,西貢已經設立了15個官方營地,但只有3個與當年建議的相同。政府設立營地時需考慮多個因素,露營地點除了要有足夠設施服務市民康樂需要外,還要顧及對環境及生態的影響。
原刊於第35期《風火山林》 2021年12月5日
▼ Follow 風火山林
Website:https://hikingwindf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