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冬季是流感高發季節。中醫認為,人體健康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冬季氣候寒冷,風寒之邪易襲人體;或冬季不寒反溫,氣候突變,非時之氣挾時行病毒等外邪從口鼻皮毛而入,出現惡寒發熱、頭疼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表現。如加上起居不慎,導致體質虛弱,就更容易受外邪所襲。
流感在中醫歸類為時行感冒的範疇,多互相傳染流行。突然出現惡寒,甚至高熱寒戰,周身痠痛,全身症狀明顯,可出現併發症。一般傷風感冒全身病徵不重,汗出熱退後,一般不再發熱,而且少有併發症。
天灸刺激皮膚 非人人適宜
1. 飲食有常 素體平和
飲食與體質有莫大關係,喜食油膩及甜食的人多痰濕,喜食辛辣煎炸的人素體陽熱,喜食生冷寒涼的人脾胃多虛寒等。人的體質又與外感後的變化相關,喜食甜食、油膩、生冷的人容易痰多久咳不癒;素體陽盛容易發熱、喉嚨痛、便秘;脾胃虛寒的人容易吐瀉、食慾不振。飲食有常、素體平和的人則不容易受到感染,即使不幸感染,亦較容易康復。因此,要預防外感或避免症狀遷延不癒,需注重平時的飲食習慣。
2. 天灸溫通陽氣
天灸療法是在特定穴位敷貼有溫熱作用的藥物,刺激穴位以達到溫通陽氣的作用。天灸除了講究藥物的使用,亦講究治療的時間。一般會在三伏天(即一年最炎熱的時候)或三九天(即一年最寒冷的時候)作天灸。
天灸療法較為適用於呼吸系統疾病,例如鼻敏感、哮喘等。對於易感冒的人,天灸療法可增強體質,扶正祛邪,減少外感。不過,天灸藥物屬溫性,如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等,而且對皮膚具刺激,並非所有人都適宜,治療前應先諮詢中醫。
吃熱稀飯、米湯助藥力
1. 中藥煎煮時間宜短
坊間很多治療流感的中成藥,如葛根湯、銀翹散、盒仔茶、感冒茶、桑菊飲、板藍根冲劑、連花清瘟膠囊等,但這些藥物性味寒熱溫涼都有,適應證各不相同,一旦用錯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在不了解病情時,不建議自行使用中成藥,應及時向中醫求診。
服用感冒藥物注意事項:
‧ 煎煮時間宜短,不可過煮
‧服藥後避風覆被取汗,或吃熱稀飯、米湯以助藥力,以遍體微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
‧ 中西感冒藥不宜同時服用
2. 小兒推拿助退熱止咳
小朋友感染流感,除了按醫生指示服藥外,可為小朋友推拿、揑脊,可達到退熱、止咳、安神、通便等作用,療效不俗。適宜6歲以下小朋友,3歲以內的小朋友療效更佳。對於不願食藥的幼兒,推拿等無痛外治法比內服藥物更易操作。
文:譚凱螢(註冊中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