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未來城市:戒煙很難 就難在其實世間有太多誘惑怎麼辦

明報

更新於 06月15日17:14 • 發布於 06月15日20:30
長遠煙草政策關注組召集人盧啟律認為強硬的控煙措施反增加私煙買賣,「現在instagram、facebook有好多私煙廣告出現」。(盧啟律提供)
長遠煙草政策關注組召集人盧啟律認為強硬的控煙措施反增加私煙買賣,「現在instagram、facebook有好多私煙廣告出現」。(盧啟律提供)
香港現時規定煙包兩個最大表面面積85%須為煙害圖象警示,盧啟律和Hugo認為阻嚇力欠奉。(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提供)
香港現時規定煙包兩個最大表面面積85%須為煙害圖象警示,盧啟律和Hugo認為阻嚇力欠奉。(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提供)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認為免費戒煙服務須加強。(受訪者提供)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認為免費戒煙服務須加強。(受訪者提供)
香港大學青少年戒煙熱線項目經理葉安妮(左)及項目總監、港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陸子璡(右)。(姚超雯攝)
香港大學青少年戒煙熱線項目經理葉安妮(左)及項目總監、港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陸子璡(右)。(姚超雯攝)

【明報專訊】看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的facebook專頁,每日發布一個戒煙理由或貼示,才想起6月是戒煙月。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於上周四的記者會公布控煙策略公眾諮詢結果,並介紹10項控煙措施,除了加強過往政策,即擴大禁煙區和實施全煙害警示等,更提出要禁加味煙,向「無煙香港」又邁進一步。不過有意見認為推動戒煙不能靠嚇,政府的控煙政策該如何做到軟硬兼施?

再加煙草稅 戒煙求助個案升

據政府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5號報告書》,本港2021年15歲及以上習慣每日吸煙人士比率為9.8%,相比法國和土耳其的25%不到四成,隨後港府於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目標在2025年將吸煙率降至7.8%,並進一步進行控煙工作。今年2月政府統計處新出版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9號報告書》統計去年5月至8月吸煙情况的數據則顯示這個數字從9.8%下跌了0.4個百分點。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要減少煙草使用,最高成本效益方法是收取煙草稅,並建議增加煙草價格10%來提高煙草稅,使煙草稅佔零售價格75%。港府去年加煙草稅31.5%,每支煙稅率加6毫後,盧寵茂4月就煙草稅議題回覆議員查詢時表示,衞生署戒煙熱線接獲的電話數量從2022年約7400個來電增逾三成,至去年約9700個;到2023年至2024年財政預算案將煙草稅佔香煙售價比例增至約七成,將每支煙的稅率調高8毫,即平均每包20支裝的香煙賣90多元,由預算案公布至4月7日期間,衛生署戒煙熱線每周平均接獲的來電數目為預算案3個月前的近3倍。香港大學青少年戒煙熱線項目經理葉安妮指,去年加煙草稅後,港大青少年戒煙熱線的求助個案上升四成。

強硬控煙措施 或令問題惡化

Hugo今年27歲,煙齡接近10年,他16歲那時因為邊讀書,邊做兼職,壓力大,吸食第一支煙,情况維持一年又停了一年,後來再因工作壓力重拾煙草。他自稱不算有煙癮,只不過他從事地產行業,無法避免吸「工作煙」,即類似公司聚餐的酒桌文化,「有些客人,你要做他們的生意,就不得不一起吸煙」。在學時期開始吸煙,Hugo自然聽到不少師長的勸誡:「食咁多煙,死未?會患肺癌啊、買煙浪費金錢,食煙學壞啊。」他自言生性叛逆,抗拒長輩較命令式的語氣,縱然知道吸煙危害健康,也未曾當一回事。「個人健康反而不是戒煙原因的首位,成本才是」,Hugo說自政府相隔8年後再加煙草稅,他預計加稅措施陸續有來,「加得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倒不如直接戒煙了」。去年3月,Hugo求助香港大學青少年戒煙熱線,接受朋輩輔導後,成功戒煙至今。他戒煙的頭兩日,出現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戒斷症狀,但他熬過來了。Hugo笑言假如協助他戒煙的輔導員年紀與他相距甚大,他或許不能輕易敞開心扉,「如果像普通聊天一樣溝通,我是願意的」。

雖然Hugo是因為加煙草稅而下定決心戒煙,但他也不諱言說強硬的控煙措施或會令吸煙問題惡化,他稱有煙民朋友告訴他北上深圳買了幾包香煙,平均每包30多元,「本來吸慣煙的,自有途徑去買」,他又留意到有煙民會選擇買私煙,「除非完全禁止買賣香煙,不然其實控煙沒有用」。

宜改善戒煙服務 加強心理輔導

長遠煙草政策關注組召集人盧啟律稱增煙草稅和全煙害警示包裝對煙民無甚阻嚇力,他說他從身邊煙民聽得最多的是「啲煙好貴,食你嗰啲」,或者「啲煙好貴,食平啲嗰種」,香煙加價,煙民吸煙之心無減,反而轉購私煙或者「老鼠煙」(包裝印有煙害警示,售價低於或接近煙稅的香煙),在社交平台也見不少相關帖文和廣告。他認同要推行控煙措施,但希望除了禁煙區和增煙稅等看起來是「懲罰」吸煙者的政策,可以改善現時幫助煙民戒煙的服務。

上文提到Hugo是成功戒煙的例子,而盧啟律則曾兩度嘗試戒煙不果,他最長戒過一個月。盧啟律認為政府除了提供戒煙貼等藥物,還須加強對煙民的心理輔導服務,「為什麼煙民戒不到煙呢?為什麼他們要吸煙呢?」現時衛生署一直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免費戒煙服務及支援,包括戒煙輔導、戒煙藥物、中醫針灸等,亦透過200多間社區藥房、戒煙診所和地區康健中心等免費派發一星期戒煙藥物(尼古丁替代療法)。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也認為免費戒煙服務須加強,不過根據統計處去年調查,現有近63萬的吸煙者中有八成二人認識戒煙服務,當中約三成人有使用戒煙熱線、診所和流動應用程式等服務,相比2021年的76.9%上升,「證明煙民對政府提供的免費戒煙服務認知多了,是一個好的開始」。湯又表示,要政府和全民合作,令市面沒有吸煙替代品,才能夠鼓勵到煙民戒煙。

戒了傳統煙不是戒了煙

說起替代品,盧啟律說他原本習慣吸傳統香煙,但為免影響孩子和不抽煙的妻子,還有家裏養的寵物,後來經朋友介紹,使用日本製造、據稱「有害物質比傳統煙少,衍生的三手煙也不多」的加熱煙來「頂癮」。加熱煙的煙支含有煙草,透過電池驅動的加熱系統加熱煙草,產生氣霧,盧啟律稱他使用加熱煙後,孩子和妻子幾乎嗅不出他有吸煙。2022年禁止進口和售賣另類吸煙產品,盧啟律用光手上的加熱煙後,便沒再買,重新吸食傳統香煙,「當然比另類煙草產品臭好多」,他只好避開家人抽,待身上煙味變淡才回家。

Hugo也曾試過抽加熱煙和電子煙,他稱當時自我感覺加熱煙「健康一點」,但每次吸食後鼻腔黏膜好像更黏稠,長時間食電子煙則讓他身體不太舒服。事實上,不少吸煙者像Hugo一樣,會同時吸食傳統煙和另類吸煙產品。葉安妮指,港大青少年戒煙熱線於去年6月至今接獲的314宗求助個案中,合共約三成人同時使用傳統煙和電子煙或加熱煙,另有16.2%人同時吸食傳統煙和水煙,她說欲戒煙者多數以為「戒了傳統煙就是戒煙,不知道水煙也要戒」。

政府提出的10項控煙措施特別提及禁加味煙,包括薄荷煙和水果煙,醫務衛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指,初步措施是避免市民買到加味煙。值得留意的是,可添加味道的水煙暫似不受此限,港大青少年戒煙熱線項目總監、港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陸子璡認為,現時針對水煙的健康教育不足,「當中最大問題是本身不吃煙的人,包括大學生到酒吧為了社交,使用水煙產品」,青少年不太清楚抽水煙有機會成癮,而且吸食水煙一小時所吸取的煙霧是抽一根煙100倍至200倍。陸子璡說水煙也是煙草產品的一種,「其實我們長遠目標,也希望將來可全禁,當然這件事非一朝一夕可做到」。

控煙要多管齊下

港大青少年戒煙熱線服務對象為25歲或以下人士,陸子璡說去年加31.5%煙草稅的影響對沒穩定收入的年輕人特別顯著,「其效果是即時,一說要加價那天,我們便收到電話」,不過吸煙者有了上一次加價的心理準備後,今年再加稅的影響相對沒那麼大。除了經濟誘因,陸留意到人際關係會影響吸煙人士的戒煙意欲,「我們嘗試說服人戒煙時,不止請他考慮自己的健康,也想想他身邊的人」。他參與統籌的一項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在孕婦定期產前檢查時為準爸爸提供簡單介入,如戒煙建議和戒煙服務轉介等,能增九成戒煙成功率。另外,他亦留意到不少求助青少年欲戒煙的原因與其伴侶有關,「有時可能是女朋友要求男朋友別抽煙,男方接觸我們的服務,接受戒煙輔導」。

陸子璡又表示,控煙要多管齊下,不能單靠勸導市民戒煙,因為戒煙本身就很難,他舉例指每百名欲戒煙者,若沒任何介入,靠自己努力能成功戒煙的只有5個人,至於什麼措施才算得上有效,他說「總有一些政策對某些人有效,對一些人無效」。這也如盧啟律和Hugo所言,他們皆不受香煙包裝上煙害警示阻嚇,但湯修齊則聽到吸煙者反映,買煙時會向售貨員指明不要某些煙害圖象警示包裝。

宜效法外地 鬧市設無煙街道

盧啟律和Hugo均認為控煙措施須循序漸進,讓吸煙者適應,而非直接讓他們失去選擇吸煙與戒煙的自由,Hugo直言「無人鍾意被強迫」。盧啟律反問,除了擴大禁煙區,政府會否考慮仿效日本劃定指定吸煙區的做法,讓吸煙者在不影響他人的情况下抽煙?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一直倡議「煙草終局」,湯修齊說他們曾討論指定吸煙區的可行性,但他認為這非好方案。他解釋,香港地少人多,街道劃定吸煙區的話,在這麼擠擁的環境,二手煙容易飄入附近商舖或住宅;假如設立吸煙房,房間殘留的有害物質則可能影響清潔人員的健康。他認為要達至政府說的「無煙香港」,其中須擴大禁煙區至人口稠密的地方如旺角和銅鑼灣的商業區,他舉例指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和新加坡烏節路這些人來人往的街道被當地定為禁煙區。

新加坡將街道劃為禁煙區,在城市多處貼有禁煙警示,並於2019年起每年逐步提高購買、使用、管有、銷售及供應傳統煙草產品的最低合法年齡,由18歲調高至21歲。湯修齊曾建議禁止2009年或以後出生的人買煙,他說這方案與提高合法買煙年齡同樣是建設「無煙世代」,屬有效控煙的長期措施。盧啟律則認為,市民對調高合法買煙年齡的接受度,較禁某一年份出生者買煙高,因禁買似是剝奪選擇的自由。

如此看來,推動市民戒煙,或預防市民接觸煙草,不能靠嚇,不只要有刑罰和禁令,更要循循善誘。

【煙草終局篇】

文˙ 姚超雯

{ 圖 } 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資料圖片、姚超雯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布偉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