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遊日注意】食人菌個案持續惹恐慌 做好傷口護理防避細菌入侵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發布於 06月24日03:13

日本近日爆發「食人菌」,有報道稱為「食肉菌」,這些名字夠嚇人。根據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6月11日公布,初步統計,由有「食人菌」或「食肉菌」引起的「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症」有977人,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8倍,甚至有一名港人懷疑感染該菌在日本死亡。究竟日本正爆發的「食人菌」或「食肉菌」是什麼?

衛生署早前證實,知悉一名港人早前在日本因病離世,該港人曾感染甲型鏈球菌引致壞死性筋膜炎,會聯絡其家人以了解死者在本港和日本的暴露史和創傷史,以及長期病患和其他高風險因素。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其facebook表示,日本正爆發的菌有很多名稱,在香港叫「甲類溶血性鏈球菌」或「化膿鏈球菌」,在日本叫「A群溶血性レンサ球菌」,驚嚇報道會叫「食肉菌」。

他表示,甲類溶血性鏈球菌可以感染身體不同部位,常見的有喉嚨發炎、傷口感染、 蜂巢組織炎,病情可輕可重, 罕見情況下會出現重症感染,可以引致壞死性筋膜炎,即俗稱食肉菌感染,以及中毒性休克等。

他表示,甲類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個案在新冠疫情後,於2022年左右最早在英國及歐洲上升,2023年尾在日本個案亦開始上升,日本2024年初20個星期的感染個案,包括喉嚨發炎及重症個案都持續處於高水平,並高於當地過去10年同期監察數據。

港用猩紅熱作監測指標 今年首四月個案上升

香港用猩紅熱作為監測甲類溶血鏈球菌的指標,亦顯示今年首四個月個案明顯上升。

根據Nature Communication 發表的基因圖分析顯示,近年在多國或地區出現的甲類溶血性鏈球菌,屬於M1 UK 型,因為源於英國,所以醫學文獻上叫UK型。

何栢良提醒大家,「返鄉下」要做好手衛生、人多地方戴口罩。這種細菌可經飛沫傳播或傷口接觸感染,有皮膚病例如濕疹,身上有微細傷口亦可能被細菌入侵,如有傷口要馬上清洗消毒,以紗布或膠布包紮。

至於港人喜歡浸溫泉,何栢良表示,溫泉水溫雖然較高,但未達殺滅細菌的程度,反而會令細菌繁殖,建議有傷口要避免浸溫泉及使用澡堂。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Crovax
    又係蚑那野種狗播毒!
    06月24日09:3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