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星期日文學‧災難與旅行——專訪《等待雪崩》作者黃言丹

明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星期日文學
黃言丹(廖凱霖攝)
黃言丹(廖凱霖攝)

【明報專訊】小說集《等待雪崩》的扉頁上是這樣介紹這位新人作家的:「黃言丹,畢業於香港大學法律系。文藝復興基金會第一屆『開故』作家育成計劃優勝者。」從修讀法律到創作小說,黃言丹自言沒有太多戲劇的轉折,認為自己與其他作者一樣,在動筆創作之前,首先是一名讀者。她中學時沒有修讀文學,反而是在課外小說讀本上獲得樂趣和養分。

以寫作對抗消亡

如今回想起來,她覺得自己的創作欲望一直都有,不過沒有花時間好好正視這件事。直至出來工作不久,她突然收到朋友意外離世的消息,出席了這位朋友的喪禮。「雖然這位朋友不算太熟稔,但這件事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和衝擊。大概是因為我們同年,而朋友的離去實在太突然了。雖然死亡這件事情終將會發生,但發生的時候還是太突然了。」於是乎,她開始反覆思考生命中無常、災難和死亡等命題,開始以寫作去回應,寫成了《等待雪崩》這本短篇小說集,因為她深信「寫作是一種對抗消亡,或者對抗死亡的最大力量」。

不難發現,《等待雪崩》的5篇小說裏都有關於災難或死亡的場景,如〈你不曾在此〉主角「他」常常去參加陌生人葬禮、〈克麗奧佩脫拉的鼻子〉前一秒還在交代排在主角徐萱前的女人在買麵包,下一秒就被車撞死了;還有與書同名的小說〈等待雪崩〉教授的妻子躺在結冰的湖面上安靜地睡着了,而不遠處正發生雪崩。按黃言丹的話來看,小說和書名上的「雪崩」可以是一個物理上的災難,也可以是一個比喻上的災難。「這些災難往往都是很輕的,不是死人塌樓那種感覺,而是好像悄然無聲地到來,然後所有東西都會因此而改變。」

很多時候,這本小說集主角們的生活就像一座雪山。讀者先是看到他們平靜的生活,其實底下藏了很多秘密、回憶或是遺憾。隨着事件的發生,「雪山」崩塌,裏面被埋藏的東西被慢慢抽出來、被看見。由此可見,「雪崩」是整本小說的一個重要意象。

「另外就是等待。我覺得如果一場災難要發生,我們對它的態度或狀態是怎樣的呢?是否嘗試逃避、逆轉它呢?」黃言丹覺得這種態度可以是等待:「因為其實沒有可能逆轉的,有些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譬如說死亡、天災和人禍。這些無法避免的事情,我自己個人的取態就是以一個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不需逃跑或是躲避,而是站着去面對它,也可以視作一種戰鬥的方式。」

陌生的旅途,新的人生

「這本書有兩個很大的命題想寫,一是旅行,二是災難。」〈阿德爾瑪〉、〈尼斯水怪〉和〈等待雪崩〉這三篇的小說角色不是在旅途中,就是在準備出發的路上。對於作者黃言丹個人而言,旅行就是要找一種陌生的感覺,也像在看一本書:「你看一本書,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人,有一個新的人生,你看十本書就可以擁有十個不同的人生,而旅行也是這樣。」

黃言丹旅行多年,若要談一個印象最深的機場,她會選玻利維亞的烏尤尼(Uyuni)機場。訪問的時候,黃言丹與筆者身處於香港國際機場的一間西餐廳。她環顧四周,略略目測了一下,烏尤尼機場的規模差不多就和眼前這間餐廳相若,可能正正如此細小,令她難以忘記:「那裏只有一架飛機,你一出去直接就是停機坪,然後上飛機。所有東西都很小,又很親密,我甚至覺得自己與那些東西、那個地方都很相近。」而香港國際機場對於黃言丹來說是近且熟悉,一方面因為太近,所以她時常需要離開,需要有一點距離去思考這個地方;另一方面,離開的她每次都要經過機場才有回家的感覺。這是熟悉的,又與烏尤尼機場的親近感覺並不一樣。

像機場這樣一個空間

可能因為旅遊經驗豐富,又可能因為作者本身觀察敏銳,對於黃言丹來說,機場並非只是人們登機、轉機和抵達的中轉站,還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許多哲學家都有提過機場這個地方,例如傅柯(Michel Foucault)曾用六項準則來定義『異托邦』(Heterotopias)這個概念,其中一項是這個異質空間會與異質時間互相影響,出現時間無限堆疊的形態,例如有博物館與圖書館這些空間。我覺得機場也擁有這項特質,可以視之為一個有趣的『異托邦』。另外,法國人類學家馬克.歐傑(Marc Augé)在提及非地方(non-place)的概念時也曾引用機場作為例子,因為這是一個沒有歷史感的地方,大家來到(機場)後是一個沒有身分的人。」

每個抵達機場的人,可以把自己原本的時間抹去,然後去迎接一個新的地方、新的時間。黃言丹認為,從某程度上來說,機場是一個時間的驛站,而且,它永遠都是歷久常新,不同於城市。城市會老,有歷史感,像是巴黎、倫敦和香港等地,但機場永遠是機場,它不會老。

另外,機場也有自己的生物性。每當你抵達一座城市的機場,它是代表着這座城市的第一張臉孔,也很能代表城市的性格。黃言丹繼續補充道:「其實現在很多機場都會變成一座很現代的城市。它不單是代表這座城市,甚至是自己也變成一個城市,有些機場有酒店、市場、卡拉OK、泡溫泉……它已經變成一個現代文明、人類經常去的地方。你可以在機場留宿、在機場玩、約人見面……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現代的標誌,也是一個不同時間的匯聚點。」

當她意識到機場擁有無限的時間和可能性後,便虛構了5篇遊記,以一個叫佩妮洛普的女子的視角,帶讀者「到訪」擁有着不同世界觀的機場,如伊西朵拉機場是一個冰天雪地的地方,伊西朵拉人擁有各自的冰封期,有些人融冰之後就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可是有些人一輩子也不會融冰。又如莫里利亞機場是一個擁有無數巨型洗衣機的地方,而洗衣機洗的不是衣服,而是時間。這裏的人們期望把舊的時間洗掉,然後擁有新的時間,但反覆擁有新的時間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嗎?黃言丹筆下的機場一方面超乎現實,另一方面又似乎與人世間有着某種相似的契合。

問及為何會有這樣的書目編排時,黃言丹解釋道:「5篇小說是講述空間的移動,加插的遊記則是時間的移動。將遊記如此穿插其中,整本書讀起來的節奏會很不一樣。」如果細心觀察的讀者會發現,穿插在小說集內佩妮洛普的遊記,其實在第一篇小說〈阿德爾瑪〉時已經出現,與主角牙醫在飛機上收到女人送給他的書同名。這個書中書的概念是黃言丹一直想嘗試的結構:「我本來就喜歡看一些玩形式結構,或是結構比較特別的書,就好像《一千零一夜》,故事裏又包含着故事。這一類書看多了,自己也想試一試。」

關係與秘密

除了災難和旅行,《等待雪崩》這一本小說集裏還有一些較為相似、頻繁出現的群像,就是兩個人之間的疏離。黃言丹認為小說人物間的疏離感與她想討論的主題之一「災難」有關:「災難其實有很多種,譬如剛剛提到的雪崩,是一種外在的災難。但有時候,災難也可以是內在的,可以是一種虛無、意義的失去、關係崩塌和內心崩塌等等。同時,內在災難和外在災難也有相似之處,就是它們都很不可預測。」

人究竟能不能完全理解死亡呢?同時,兩個人之間能不能完全理解彼此呢?無論這兩個人是朋友,還是情人。黃言丹指《等待雪崩》中提到兩個人的關係裏其實藏着很多秘密,或是有着很多不能互相觸碰的地方。這些對於她來說,都是一個非常真實的狀態。因而,她也把這些對關係和秘密的思考帶進小說當中,讓《等待雪崩》這本小說集除了探討外在的死亡外,還討論一些關係上的死亡:「像這樣的一種(關係)死亡,我們的內心會否遭受同樣的崩塌呢?」

〈尼斯水怪〉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主角「我」到法國尼斯散心,借居在好友家中,耳朵常常會聽到奇怪的呼吸聲,而這些奇怪的呼吸聲隱隱約約與遇溺事件有關。另一邊廂,好友的丈夫路易熱情好客,常常開車載「我」到處游走。漸漸地,「我」向路易透露自己已故丈夫的婚外情秘密。同時,「我」亦得悉路易和好友這段婚姻當中有着可知和不可知的部分。

問及這篇的創作概念時,黃言丹坦言尼斯對於她自己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在這裏有我的一些回憶,當中包括一些消亡的朋友關係,所以對我來說,尼斯是一個有着特別感情且複雜的地方,所以構思的時候覺得可以用它來作為背景。」

另外,黃言丹自言在那段尼斯旅行的時光裏,海的記憶閃閃發光:「尼斯的海很美,而且同時它又是一個挺重要的意象。我本身是懼海的,海邊沙灘可以,但對於一個看不見底的海,我是害怕的。」海對於黃言丹來說是一個秘密、恐懼和未知的象徵,就像主角「我」內心無法面對一些關係上的黑暗、她與老公之間的一些秘密等等,而海就是這些恐懼與未知的具象化。

超現實是一種創作距離

無論是上文提到〈尼斯水怪〉的「我」聽到奇怪的呼吸聲、接着有人在海上遇溺身亡的事件,還是佩妮洛普遊記裏擁有奇特世界觀的機場,抑或是其他篇章,黃言丹都是用一種魔幻或超現實的筆觸引讀者進入她的小說世界,如幻似真。她認為這與自己的閱讀書類息息相關。

對於黃言丹來說,好作家的界定很簡單,就是當自己看完他的作品後會有創作的衝動和欲望:「我不太在乎他是什麼流派,或是他所寫的東西是不是經典,而是他的作品能否激起我的創作慾,譬如說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和村上春樹。」

譬如說黃言丹認為卡爾維諾寫很多關於宇宙、人的存在和城市的想像,拓寬了文學的邊界,同時也挑戰了一些全新的類型,對自己影響很深。前文提過的小說〈阿德爾瑪〉,名字是取自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曾提到的一些城市。這是忠實讀者向她喜歡的作家默默致敬。

此外,還有村上春樹。黃言丹喜歡他的獨特的小說敘事聲音,而且作品自成一格,成功捕捉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虛無,或者對存在主義的一些反思。最後還有一本,朵卡萩(Olga Tokarczuk)的《雲遊者》(Bieguni),是在她差不多完成《等待雪崩》時才發現的。黃言丹認為同樣是關於旅遊書寫的小說,但想不到朵卡萩在這類書寫的界線和題材上還可以「玩」出更多的可能性。

至於為何似乎都是魔幻或超現實的作品,黃言丹認為這是她最自然的閱讀方式,「我很喜歡有一種脫離現實的不足,給自己距離和空間繼續去發掘和創作小說」。

文˙林英華

編輯˙鄒靈璞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