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金庸百歲冥誕 筆下武俠闖全球IP界

明報

更新於 03月07日17:29 • 發布於 03月07日20:30 • 開眼 文化力場
(Man僧提供)
(Man僧提供)
文學泰斗金庸在1955年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直至1972年寫畢《鹿鼎記》封筆。今年是他100歲冥誕,香港金庸館已計劃紀念活動。(資料圖片)
文學泰斗金庸在1955年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直至1972年寫畢《鹿鼎記》封筆。今年是他100歲冥誕,香港金庸館已計劃紀念活動。(資料圖片)
80後威哥是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劇擁躉之一,中學時期曾剪下錄影帶封面封底貼在筆記簿裏珍藏。(受訪者提供)
80後威哥是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劇擁躉之一,中學時期曾剪下錄影帶封面封底貼在筆記簿裏珍藏。(受訪者提供)
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劇過往捧紅一班香港演員,例如劉德華(左)在《神鵰俠侶》飾演楊過後奠定影視事業基礎。(資料圖片)
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劇過往捧紅一班香港演員,例如劉德華(左)在《神鵰俠侶》飾演楊過後奠定影視事業基礎。(資料圖片)
金庸跟遠流出版在 1970 年代中已開展合作出版關係,王榮文(後排右四)在1987年便率團訪港拜會金庸(坐椅者)。(受訪者提供)
金庸跟遠流出版在 1970 年代中已開展合作出版關係,王榮文(後排右四)在1987年便率團訪港拜會金庸(坐椅者)。(受訪者提供)
威哥收藏《笑傲江湖》電影系列的雷射影碟,雖徐克改編版本偏離原著,但在1990年代重新帶起武俠片風潮。(受訪者提供)
威哥收藏《笑傲江湖》電影系列的雷射影碟,雖徐克改編版本偏離原著,但在1990年代重新帶起武俠片風潮。(受訪者提供)
金庸小說改編遊戲風潮在1990年代開始,當中最經典的遊戲是1996年的《金庸群俠傳》(圖),由台灣智冠科技當時旗下的河洛工作室製作。(網上圖片)
金庸小說改編遊戲風潮在1990年代開始,當中最經典的遊戲是1996年的《金庸群俠傳》(圖),由台灣智冠科技當時旗下的河洛工作室製作。(網上圖片)
金庸遺孀向王榮文捐贈逾萬冊藏書、600 多件私人物品和 50 多件家具,當中王榮文印象最深的是一張餐桌(圖),因為他和他的孩子都在餐桌上跟金庸留有回憶。(受訪者提供)
金庸遺孀向王榮文捐贈逾萬冊藏書、600 多件私人物品和 50 多件家具,當中王榮文印象最深的是一張餐桌(圖),因為他和他的孩子都在餐桌上跟金庸留有回憶。(受訪者提供)
王榮文自2007年起經營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多年合作伙伴金庸亦有為文創園區執筆題字。(受訪者提供)
王榮文自2007年起經營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多年合作伙伴金庸亦有為文創園區執筆題字。(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後日(3月10日)是金庸100歲冥誕,香港金庸館預告變陣,展出藝術家任哲創作的金庸小說人物雕塑,可料吸引全球金迷蜂擁而至。然而,金庸小說人物能否延伸至像黃色小鴨和紅心Chubby Hearts等成為流通世界的知識產權(IP)潮流物,而不止步於華語世界?

金庸在1955年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1972年寫畢《鹿鼎記》後封筆,但其武俠世界從此枝繁葉茂——封筆後兩岸三地無數改編影視作品,台灣甚至推出武俠遊戲。來到2024年,如何說起金庸小說並非懷舊?台灣傳來興建金庸館的消息,台灣金庸館不單說歷史,更說要成為IP平台。

擁躉珍藏 記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全盛期

金庸小說改編影視在粵語片年代已經出現,譬如導演張瑛在《倚天屠龍記》(1961)發表兩年後就執導改編電影。後來1970 至1980年代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劇風行一時,facebook專頁「威哥會館」專精港產片,80後經營者威哥兒時也是擁躉之一,中學時候向錄影帶店員索取多餘的錄影帶封套剪下封面封底,《射鵰英雄傳》和《鹿鼎記》就貼在他的筆記簿裏,後來他還收藏電視劇特刊。

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劇更捧紅一班香港演員,威哥指出,電視台當時如要捧人,就會讓演員飾演金庸小說改編電視劇的角色,合稱「五虎將」的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苗僑偉及湯鎮業均有出演。同時配角也讓綠葉演員有所發揮,譬如秦煌多番出演老頑童周伯通,演活童心未泯的老人家;曾江飾演的黃藥師作風飄逸,不理世俗眼光。

相較電視劇,威哥表示金庸小說改編電影的成績稍遜,因電影篇幅有限,難以盛載金庸的武俠世界。因此出眾的金庸改編電影多為大幅改編,跟原著相差甚遠,例如徐克的《笑傲江湖》系列在1990年代將武俠片類型帶回港產片行列。威哥仍收藏《笑傲江湖》系列的雷射影碟,他形容電影為「很現代的拍法」,不單融入徐克天馬行空的風格,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有着同性戀元素,李連杰飾演的令狐冲在戲中不斷猜測其性別。雖然金庸小說改編電影重新帶起武俠片風潮,甚至賣埠台灣和韓國,但後來濫拍武俠片情况出現,威哥認為其也伴隨其他港產片一同在1990年代中開始衰落。

1990s改編武俠遊戲 推廣東方文化

這邊衰,那邊興,1993年首個金庸小說改編單機遊戲《笑傲江湖》面世,後來眾多改編遊戲湧現,時至今日仍推出新改編遊戲,但最經典當數1996年的《金庸群俠傳》。它由台灣智冠科技當時旗下的河洛工作室製作,而1993年遊戲《笑傲江湖》也是由智冠科技推出。河洛工作室製作人徐昌隆透露,《笑傲江湖》的故事和美術設計其實受徐克電影啓發,後來他在《金庸群俠傳》便想挑戰綜合金庸14部武俠小說來製作遊戲。

《金庸群俠傳》講述現代人穿越時空,去到金庸的武俠世界,玩家可以穿梭各大門派,猶如諸多金庸小說書迷的幻想。徐昌隆也是書迷之一,他指14部武俠小說的脈絡龐大,牽涉人物眾多,約3至5人的工作室團隊都熟讀金庸小說,徐昌隆表示他讀得更多是金學書籍,以理解金庸小說,最終決定在遊戲登場的100多個人物,以及遊戲世界和人物的美術設計。

考慮到玩家對金庸筆下人物的認識,工作室優先選擇代表人物,故事內容主要改編5部較為著名的小說——「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及《笑傲江湖》。徐昌隆解釋「射鵰三部曲」本身故事連貫,人物互有關連,本身較適合改編成遊戲,他亦認為沒有加入太多《鹿鼎記》的內容比較可惜,因為年輕時喜歡正派武俠故事,對《鹿鼎記》不太上心。

西方遊戲讓華語玩家認識壯闊的中世紀世界,日本遊戲讓華語玩家認識武士和忍者文化,徐昌隆也想製作一款東方文化的武俠遊戲,而金庸小說內容的雅俗文化為遊戲潤色不少。在《金庸群俠傳》除了武俠比併武功,還融入金庸小說描述的琴棋書畫,茶、酒文化,徐昌隆舉例有武功用毛筆點穴,「我做的遊戲就更為豐富了」。

台灣計劃建金庸館 盼展大師雜記簿

金庸小說過去是華語世界重要的IP品牌,雖內地現時仍見改編影視和遊戲,但已不如上世紀末氣勢浩大,台灣卻傳來興建金庸館的消息。台灣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跟金庸合作出版30多年,他定位金庸小說是「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認為台灣也值得有一間金庸館。浙江有一間金庸圖書館,因為是金庸故鄉;香港文化博物館裏有一個金庸館,因為香港是金庸的發迹地;至於台灣,王榮文認為遠流出版金庸小說,就是「以台灣作為一個跳板或起點介紹金庸小說給全球華人」。

台灣金庸館計劃圍繞兩個主題:「金庸」和「金庸作品」——前者講述金庸的個人歷史,後者講述金庸小說在全世界傳播的歷史。回看香港的金庸館,主要介紹金庸的早期事業、武俠小說創作歷程及其小說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展出藏品有300多件,包括金庸小說初版、手稿、私人物品(如圍棋和Leica相機)、報章創刊號和大量流行文化衍生產物。王榮文則在2020年獲金庸遺孀捐贈1萬多冊藏書、600多件私人物品和50多件金庸生活時用過的家具。

諸多捐贈藏品中,王榮文印象最深倒是一張餐桌。他跟金庸無論公私事也放上餐桌聊,還記得他的孩子1歲時坐上同一張餐桌,金庸就丟了桌上的橘子跟小孩玩耍,「家具、書、他的用品,還有很多故事可以發掘」。因公私往來,王榮文保留大量金庸親筆書信和書法作品;另外金庸曾10次訪台,其中7次是由遠流出版招待,故留有照片和金庸跟讀者往來的資料。

「不過我現在缺少一個鎮館之寶,我希望能夠跟查太太要一本金庸早年、年輕創業時候的雜記簿。」那本雜記簿的重要之處,在於透過日常瑣碎看到武俠大師人性一面,譬如寫下記帳(餐費、一日花費)、日常思緒,還有他初辦報的紀錄。王榮文指或許一般收藏家不覺獨特,但「恰恰是它跟武俠離得很遠,你可以看到這個人的獨特感」。

盼發展金庸館成IP平台

收藏以外,王榮文更強調要發展金庸館成IP平台,「金庸博物館着重的不止是過去,也要考慮它的未來」。他舉例,以數碼化呈現金庸筆下1400多個人物,數碼形式策展金庸10次台灣之旅,嘗試貼近年輕社群;他還希望得到所有合法授權的金庸小說衍生作品,塑造台灣金庸館成流通的展示平台,例如商店販賣所有得到授權的衍生商品,「它(台灣金庸館)是未來金庸作品二創或者三創的互相學習、觀摩、交流的平台」。將來的台灣金庸館亦會開發「金庸的多重宇宙」,譬如Netflix影視和桌上遊戲,不過所有構思都須經香港明河社授權。

王榮文曾考慮將藏品捐贈政府,但後來覺得由公家主導有其限制,遂計劃以公私合作形式經營台灣金庸館。他本身有經營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經驗,由公家提供土地,私人企業負責經營文化園區。在台灣金庸館,他計劃成立基金會,至少找20名企業家各出資1000萬新台幣(約250萬港元),然後成立社企公司負責經營,目標為永續經營。

王榮文透露,台灣金庸館最大的參考對象不是任何文學館,而是東京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和teamLab Planets TOKYO。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透過獨特的數碼空間展出宮崎駿動畫的人物,「我希望金庸館裏面有一些數碼角色的人物開發影像,你只有到台灣的金庸館才能夠看到」;他還想跟影視業合作開發武俠場景,類似teamLab的沉浸式體驗,「你可以去體驗桃花島的一個事件,你可以去體驗華山論劍,或者體驗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不過最後能否實現,他表示要視乎所找到的館址。

目前他在台北尋找至少400坪(約14,000 呎)的古蹟或歷史建築的空間,營運基金預算2億新台幣(約5000萬港元),修建兩年後(2026)開幕,「但是我屬意的都還沒有很清楚、很確定的答案」。現在他不排除離開台北換取更大空間建館,以「促參案」形式(即引進民間投資興建公共建設及營運的建設方式),利用公家提供的土地新建台灣金庸館,但預算會飈升至最少10億新台幣(約2.5億港元),同時預計5年後(2029)才開幕。

文:嚴嘉栢

設計:賴雋旼

編輯:梁小玲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力場]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king
    睇橫睇唔好過關睇😂
    03月09日01:15
  • Alex (Taro)
    支持
    03月08日11:0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