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身處城市叢林中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原始熱帶雨林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例如在印尼蘇門答臘有一大片雨林,孕育了許多珍奇生物,包括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犀牛、紅毛猩猩等。然而牠們正面臨愈來愈嚴峻的生存威脅,其中原因與人類經濟發展、濫伐森林等密切相關。
為喚醒大家對這片瀕危熱帶雨林的關注,AIRSIDE GATE33藝文館與本地藝術創作團隊A.L.A.N.近日再度聯手,合辦數碼藝術體驗展覽「蘇門答臘美術館」,以創新方式讓觀眾體驗蘇門答臘雨林的獨特魅力,繼而反思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繼2023年底的「海洋美術館」(BLUTOPIA)展覽後,今次的體驗展將焦點轉移至蘇門答臘熱帶雨林。負責本次展覽的A.L.A.N.聯合創辦人兼策展人林敏兒(Anita)表示:「大家提起熱帶雨林,首先一定想到亞馬遜雨林;但原來亞洲也有一個很重要的熱帶雨林,就是蘇門答臘,它是唯一有齊紅毛猩猩、老虎、犀牛和大象4種動物的地方,很值得大家去了解。」
藝術家深入雨林 創「沒有動物的動物園」
為了深入了解蘇門答臘熱帶雨林的真實面貌,Anita率領一眾來自不同地方的藝術家,共同踏上了為期7天的實地考察之旅。她解釋,A.L.A.N.希望以藝術和科技創造一個「沒有動物的動物園」,讓藝術家們運用自身創作手法和感受,為觀眾講述蘇門答臘這片熱帶雨林的故事。她認為,單靠網絡資訊遠遠不足夠,藝術家最好親身到訪,感受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與當地保育機構會面交流,才能真正理解這片土地,並通過藝術作品傳遞給觀眾。藝術家們也能夠以更全面的視角,呈現出蘇門答臘熱帶雨林的現况。
混合媒體壁畫 描繪人類與自然聯繫
是次展覽由5個展區組成,巧妙地融合MR混合實境、AR擴增實境和AI人工智能生成科技,製作出9個互動藝術體驗,讓觀眾化身森林探索者。在「蘇門答臘美術館」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作品是由印尼藝術創作組合Tempa創作的《自然的啟示》,這幅混合媒體壁畫以蘇門答臘的人文與自然遺產為靈感,用鮮豔色彩和充滿生命力的筆觸,描繪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深厚聯繫。Tempa的家人住在蘇門答臘,他們很喜歡這個地方,並將蘇門答臘名物結合在作品中,包括棕櫚樹、咖啡豆、克林奇山等;再加入居住在當地的巴塔克族象徵平衡與繁榮的傳統裝飾圖案Ulos、象徵家族團聚的房屋Bolon等,表達人類與自然之間深厚的聯繫。
巨型環保「紙林」 尋蘇門答臘虎、犀牛
進入展覽範圍,眼前出現由本地創作團隊KaCaMa Design Lab創作的紙品裝置《穿越紙林》,展館化身為巨型的紙藝熱帶雨林,維肖維妙地展現蘇門答臘雨林奇觀,包括全球最大的花朵「大花草」。KaCaMa Design Lab專長於永續設計,聯合創辦人陳少華(Match)指,舉辦展覽常常造成大量浪費。「我們這麼多年來做了很多嘗試,研究怎樣可以環保一點,例如展品可以重複擺放,或令到不同部分更容易回收。」今次為配合森林概念,他們選擇以紙創作,整個作品約95%採用可完全回收的紙張。Match分享,實地考察對作品創作有很大幫助,他們發現蘇門答臘的植物跟想像的很不同,原以為當地樹木十分粗大,但實際上為了搶奪陽光,樹木長得又瘦又高,而且非常擠迫。Anita特別提醒,因為整個森林由紙打造,它與現實大自然很相似:「就是美麗但脆弱,如你不珍惜的話,明天可能就會消失,大家如損壞了作品,明天來的人就欣賞不到。」
在《穿越紙林》除了可欣賞紙藝雨林,還可以體驗本地團隊The Collective與法國藝術家Frédéric Bussiere合作的MR混合實境藝術裝置《野性的勒塞爾》。遊人戴上MR眼鏡後,便走進一個時刻變換的蘇門答臘世界,從白天到夜晚,透過腳印提示,大家就能尋找到難得一見的蘇門答臘虎與蘇門答臘犀牛的身影。
賞1:1紙雕盔犀鳥 與象同行
走出紙藝雨林後來到樹冠,右手邊會看到一隻1:1紙雕盔犀鳥,由本地紙藝家Pauline Yau以巧手製作。頭至尾羽約2米長的紙雕完全由紙製成,每片羽毛均經過精心剪裁、層層疊加,栩栩如生地展現這種因其獨特「頭盔」而成為獵殺目標的極危鳥類。藝術家呼籲,大家欣賞大自然之美毋須以犧牲生命為代價。同場另一件作品,是由A.L.A.N.創意科技總監Andy Stokes帶來的AI生成藝術互動裝置《97%》,將觀眾化身成與人類DNA相似度高達97%的紅毛猩猩,引導大家反思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繫。
繼續往前走,可以看見一個由The Collective團隊創作的AI生成藝術對話裝置《森林中的人》,對話對象就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紅毛猩猩。觀眾可以對着收音咪,以中英文與AI紅毛猩猩Friska交談,其聲音由蘇門答臘保育專家親自錄音製成。雖然我們看到的Friska是一隻AI紅毛猩猩,但牠其實來自真實故事,是以一隻在蘇門答臘森林中生活超過60年的紅毛猩猩Friska為藍本,資料庫的內容均由當地專門保護紅毛猩猩和其棲息地機構提供。
在另一邊,荷蘭3D壁畫藝術家Leon Keer在展覽現場繪製了一幅立體錯視壁畫《自然遺珍》。龐大的大象從禮物盒中踏出,如同大自然是上天給予人類的禮物一樣。藉着這幅巨型壁畫,觀眾猶如置身蘇門答臘Tangkahan森林,與優雅的蘇門答臘大象一同漫步。透過AR技術,更能讓這頭大象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眼前。
純白空間藏保育信息
緊隨其後的眼前景象立刻變為純白,氛圍也相對沉靜。在The Collective創作的視覺互動藝術裝置《空寂》中,觀眾面對的是一片純白空間及一個個純白熒幕,要揭開隱藏背後的信息,需要在展區內仔細尋找隱藏的濾鏡,置於熒幕之前,這時就會看到人類開墾森林和種植棕櫚樹的影像,這些破壞森林的行為如何威脅蘇門答臘的森林物種。透過簡潔而有力的視覺手法,讓人反思人類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育之間的矛盾與關係。
展覽尾聲由本地青年插畫家林雪瑩的《蘇門答臘雨林遺產圖》作結,以圖像插畫配合文字,向觀眾講述蘇門答臘雨林的故事、挑戰和希望。她還特別設計了6款以蘇門答臘動物為主題的精美明信片,讓觀眾帶走一份雨林的記憶。
「蘇門答臘美術館」數碼藝術體驗展
日期:即日至2025年2月28日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9:00
地點:AIRSIDE 3樓GATE33藝文館
查詢:2686 0333
文:陳真紀
設計:賴雋旼
編輯:梁小玲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玩樂擴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