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法國五月藝術節丨楊詰蒼:最後一棵樹丨呈現大半生的修煉成果

癒報 Healpy Post

發布於 05月24日01:30

藝倡畫廊由即日起至8月31日舉辦享譽國際的法國華裔藝術家楊詰蒼的第五次個展《楊詰蒼:最後一棵樹》,作為2024 年法國五月藝術節的聯辦展覽。這次展覽是繼 2022 年巴黎吉美博物館為楊氏舉辦「白卡」個展之後的又一重要展覽,呈現楊詰蒼在 1988 年至 2023 年期間創作的「花鳥畫」作品。

文革時期成長的藝術家

藝術家楊詰蒼 (圖片來自網絡)
藝術家楊詰蒼 (圖片來自網絡)

20 世紀 1940 年代以後很多中國內地藝術家跟西方藝術沒有交流的機會,楊詰蒼當上紅衛兵,幸運地有時間學習古文和閱讀禁書。楊氏出生於 1956 年廣東佛山, 1970 年代末至 1980 年代初考入廣州美術學院接受科班國畫的訓練,有機會出席柯珠恩(著名中國藝術史家及策展人)主講的一系列講座,又閱讀台灣的藝術雜誌,開始認識西方藝術。1989 年他獲選參加巴黎龐比度中心的「大地魔術師」展覽,展出他的「千層墨」系列,在國際藝壇上激發起極大的關注。此後楊詰蒼居住和工作在法國巴黎和德國海德堡。作品的風格、素材和靈感亦變化多端,藝術媒體如繪畫、書法、陶瓷、裝置、行為和錄像。

楊氏亦曾參加世界各地的重要雙年展,包括威尼斯雙年展、里昂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光州雙年展、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和深圳水墨雙年展。作品獲世界各地多間重要藝術館收藏。

楊詰蒼個展x法國五月藝術節

十一日談:金鹿藍貓2010 | 56x76cm | 布上絹、墨、礦物顏料
十一日談:金鹿藍貓2010 | 56x76cm | 布上絹、墨、礦物顏料

藝倡畫廊是次舉辦《楊詰蒼:最後一棵樹》是楊詰蒼的第五次個展,作為2024 年法國五月藝術節的聯辦展覽。

此展將呈現楊詰蒼在 1988 年至 2023 年期間創作的「花鳥畫」作品,其中包括首次在香港亮相的「醬油素描」、幾件一直沒有爆光過的「十一日談」系列作品,以及楊氏的標誌性「千層墨:致八大(朱耷)」系列。這次展覽是繼 2022 年巴黎吉美博物館為楊氏舉辦「白卡」個展之後的又一重要展覽,記錄了藝術家45年來個人和藝術思考的修煉歷程。

焦點作品:

「醬油素描」

楊詰蒼, 醬油素描 1, 1988, 電腦紙上醬油, 37.5×30.5cm
楊詰蒼, 醬油素描 1, 1988, 電腦紙上醬油, 37.5×30.5cm

首次在香港亮相的「醬油素描」是楊詰蒼於 1988 年利用醬油在電腦打印紙上創作而成。這些作品中的幾何圖形來自於德國海德堡大學東亞美術學院圖書館的考古資料。1988 年 12 月,楊詰蒼從廣東前往海德堡,準備參展龐比度中心的所有作品不幸地被深圳海關扣留。抵達海德堡後,他利用巴黎展覽開幕前的數月時間,每天到海德堡大學東亞美術學院圖書館尋找創作資源。當時楊氏一無所有,廚房的醬油成為了最節儉的素材。同時,著名策展人楊天娜(楊詰蒼的太太)當時擔任德國著名藝術史學家和漢學家雷德候教授(Lothar Ledderose)的助理,楊詰蒼每天看見一盒盒的電腦打印紙被丟棄覺得可惜,經教授同意後拿來作為他的創作材料。這一系列作品奠定了楊氏享譽國際的「千層墨」系列的圖像基礎。

「千層墨」

楊詰蒼, 千層墨: 致八大 10, 1996, 布上宣紙、墨、紗布, 71x91cm
楊詰蒼, 千層墨: 致八大 10, 1996, 布上宣紙、墨、紗布, 71x91cm

楊詰蒼的標誌性系列「千層墨」於 1989 年首次在法國巴黎龐比度中心的開創性展覽「大地魔術師」中展出和現場創作,楊氏從而獲得國際認可。對藝術家而言,「千層墨」是一種進行自我修行的方式。在1990 年代的十年間,楊氏每天不斷地在宣紙上塗墨,直到宣紙被塗得黑到極致時,白光才會出現。這種「畫墨見白、使白致黑」的藝術概念表達了中國哲學道家思想中陰陽相生的關係。本次展覽中的「千層墨:致八大」系列作品包含墨色剪影的魚、蘭花、梅花樹和竹子的圖像。這些花鳥圖形均來自明末清初大師八大山人的動物和植物造型。楊詰蒼認為八大山人的人生和畫作同樣體現了「災難美學」。這些畫作曾於 2021-2022 年在德國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館柏林洪堡宮博物館的展覽「民族學收藏和亞洲藝術」中展出。

「十一日談」

楊詰蒼, 十一日談:最後一棵樹, 2016-2023, 布上絹、墨、礦物顏料, 176x96cm
楊詰蒼, 十一日談:最後一棵樹, 2016-2023, 布上絹、墨、礦物顏料, 176x96cm

本次展覽中的「十一日談」系列高光作品是楊氏最新完成的「最後一棵樹」,畫中樹石的造型源自北宋大文豪蘇軾的畫作「枯木怪石」,藝術家藉此讓觀眾重新體驗蘇軾在絕境中獲得重生的經歷。整個「十一日談」系列的靈感源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薄伽丘(1313-1375)的著名小說集《十日談》。楊詰蒼吸取其中的寓言意義,創作了第十一日的故事,形成了「十一日談」系列。

藝術家運用他早年在廣州美術學院學習的傳統工筆畫重彩技法「三礬九染」,在絹上描繪了不同種類的動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相互發現和交配的場景,呈現出一個建立在平等、尊重、愛和同情基礎上的烏托邦。目前,他的黑白巨幅作品「十一日談:芥子園」正在香港 M+的群展「山鳴水應」中展出。

《楊詰蒼:最後一棵樹》展覽詳情:

日期: 2024 年 5 月 22 日至 8 月 31

地點: 香港中環擺花街1號一號廣場21樓藝倡畫廊

請追蹤癒報:

Facebook: hkhealpy

Instagram: hkhealpy

YouTube: @HealpyPost

網站: https://hkhealpy.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