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走路步伐沉重、容易跌倒,很多人第一時間可能會聯想到肌少症,但其實這可能是「力弱症」。力弱症是什麼?它與我們常聽到的肌少症有什麼不同?
肌少症是指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和肌力逐漸減少,而力弱症則更著重於肌肉力量的下降,即使肌肉量未明顯減少,仍可能因為肌力不足導致動作遲緩、跌倒風險增加。
什麼是力弱症?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表示,力弱症與肌少症是一個使人的生活功能直接受到影響的疾病,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單一因素疾病,其發生與生活型態、是否持續的運動、飲食習慣、營養狀態、神經肌肉受損及代謝性疾病相關。
黃柏堯強調,「力弱症」的定義為非神經性或肌肉性疾病造成的肌肉力量下降,通常是「肌肉量正常但肌力下降」。此疾病主要好發於年紀大的長者,在國內約有16-18%的女性及8-10%的男性,罹患力弱症。
測試一下,到底是肌少還是力弱?
如何診斷自己是肌少還是力弱症?黃柏堯表示,如果一個成年人無法舉起4.5公斤左右的物品,或是因為肌肉力量下降,無法進行彎腰或是跪下等動作,則很高的機會是有「力弱症」的問題。
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的指引,男性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時,則可以診斷為「力弱症」。研究也顯示,力弱症患者,通常合併較多的肥胖問題、較高的壓力指數、情緒低落等憂鬱情況與較多的慢性病併發症。。
力弱症是造成老人失能的重要關鍵
他進一步指出,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肌肉力量下降的原因是因為肌肉萎縮,但近年許多研究都表明,肌肉的萎縮對肌肉力量損失的影響是相對較小;即使是使用類似於生長因子或是睪固酮等藥物去試圖增加肌肉質量,也無法將肌肉的力量完全恢復。
因此,單純的去看一個肌肉量,並無法完整的評估肌肉的功能狀態。力弱症與老年人失能的關聯性可能比肌少症更高,它造成的跌倒、功能下降,甚至是死亡風險比起肌少症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握力與大腿肌肉的無力與死亡的關聯性最高,如果是年齡大於65歲的女性,則有更高的疾病風險。
力弱症與肌少症有何不同?
造成力弱症的原因為何?黃柏堯分析指出,隨著年齡上升,脊髓中的自主運動神經單元會減少,連帶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也會下降,導致無法完全控制下游運動神經的表現與增加肌肉收縮的能力,在某些神經元退化的狀態下,會減少肌肉組織纖維的活動,雖然尚未萎縮,但卻無法正常發揮功能。
骨骼肌本身的老化也是原因之一,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肌肉纖維單位數較低、接受神經傳導物質的敏感度下降,導致肌肉接收到神經電訊號後,收縮能力下降,引發整體性的肌肉力量減少問題。
目前力弱症相對於肌少症的研究較少,但是在相關研究中指出,肌少症影響的範圍同時包括肌肉質量與肌肉力量,若肌肉的質量沒有減少,卻出現力氣減少,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的話,則為力弱症。
力弱症的患者,通常年齡較肌少症者為輕、BMI指數較高、走路速度較慢、甚至有更弱的握力,且容易同時合併高體脂肪與粗腰圍等代謝症候群指標異常的問題。
3方法改善力弱症、預防肌少症
要避免身體進入老化狀態,甚至產生力弱與肌肉減少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型態:包含運動、飲食內容、睡眠休息和壓力管理;同時也要考慮足夠的營養補充。黃柏堯建議民眾可透過以下方法改善:
規則的運動
建議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復健踏步機、握力訓練、彈力帶運動,能有效增加肌肉的質量與功能,有效減緩肌肉的流失。
飲食型態
高脂肪的飲食會啟動體內的免疫反應,增加發炎物質的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胰島素阻抗與糖尿病會隨之而來,血糖代謝的異常會更加速肌肉細胞的死亡,造成肌肉組織的消失。
葵花油、橄欖油、葡萄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豬油等長鏈脂肪酸為主的脂肪,在體內容易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起來,不易代謝消耗。也會造成慢性發炎反應,傷害肌肉的質與量。
此外營養素的補充也很重要。黃柏堯說,一定要有足夠的蛋白質及鈣質。多補充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很重要,如ALA、EPA、DHA會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增強肌肉的耐力。此外,維生素C會增加肌肉細胞的抗氧化能力,且維生素C的血中濃度與肌肉量的維持呈現正相關的研究成果。 維生素D能穩定體內的免疫系統,並且參與在肌肉組織再生的機轉。
文/邱玉珍、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