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民間故宮:走入磁廠 居港日人查藏品根源 看綠金花瓷窺國際大局

明報

更新於 11小時前 • 發布於 8小時前

【明報專訊】日圓兌港元上周跌穿5算,素愛遊日的港人戲言「又係時候返鄉下」。對居港30年、說得一口流利日語和廣東話的攝影師久米美由紀而言,日本確實是她的家鄉。美由紀心想她終有一天返日,總要買份香港記憶,便沉迷於尋找「香港製造」的舊物,殊不知愈買愈多,多到集成新書《香港百貨》,更碰巧買中近百年老字號「粵東磁廠」於1960年代出品的手繪綠金花茶具,上周三帶了它們回娘家探親。

渡/海/尋/寶

半島紅督花茶杯 日本太太至愛

穿過灰白的走廊,粵東磁廠(下稱「粵東」)第四代傳人曹嘉彥的姑姐在幫韓國客人包裝瓷器,記者從粵東兩個入口窺看,貨架擺滿瓷碟、瓷杯和瓷碗等,幾乎個個填上金彩,釉上色彩鮮艷的花木鳥獸,與極簡素淨的宋瓷大有不同,據曹嘉彥說這是傳統廣彩圖案。她續說前港督麥理浩夫人鄧麗娉(Margaret Noel MacLehose)曾專程到訪粵東,委託粵東仿造某間英國瓷廠生產的「Hogarth」圖案,繪畫一隻藍白瓷碟,那圖案後來被稱為「督花」;其後半島酒店訂製了紅色版本的茶具,這版本被稱作「紅督花」。

曹嘉彥拿出一盞紅督花茶杯,美由紀看到後雙眼發光,說:「哇,是督花!好靚啊!」1993年尾來港的美由紀,回想她初來港時,跟隨其他日本太太到粵東購物,只為看那半島紅督花,眾日本太太均對紅督花茶具嘖嘖稱奇:「她們都哇,是Peninsula那款,在這裏哇哇聲。」美由紀卻沒立即買入,她反而對其他廣彩瓷碟和匙羹感興趣。為什麼當時日本太太如此追捧半島酒店的紅督花茶具?美由紀解釋,雖然香港有不少5星級酒店,但半島酒店在日本人心中享獨特地位。她說半島酒店具歷史意義,又保留古典風格的裝潢,不少日本人仍有「半島酒店最好」的想法。至於紅督花茶具,據美由紀說那是半島酒店用於客房和下午茶的器皿。

美由紀後來再訪粵東,久違地買下紅督花茶具,圖案相同,卻不是初見的模樣。「他們(粵東)說我買的是以前的師傅畫的,每個師傅的風格不同。」再心靈手巧的師傅也不是機器,無法完全複製前人的手作,而且他們也有自己的創作喜好。美由紀憶述她買的那款紅督花顏色偏橙,花朵活靈活現,「感覺那些花有生命,我喜歡這種花,但我難以解釋(原因),總之我直覺就是喜歡這個顏色和花紋」,她認為廣彩師傅的筆法為圖案注入活力。到目前為止,美由紀帶過數十名日本友人到粵東尋寶,她強調他們不是古玩收藏家。「對普通太太、學生或遊客來說,自己喜歡就行。例如圖案淡一點的瓷器未必是好東西,但如果你自己有feel(合眼緣),便是適合你。」

微/觀/歷/史

茶杯無寫生產公司 全因中美角力

美由紀小心翼翼地打開一個方形紙皮箱,逐層揭開泡泡紙,展示綠金花茶杯和瓷碟,重現她1990年代末在上環摩羅街古物店購物的情形。當時她見到紙皮箱入面的物品被厚重的泡泡紙包裹,心想:「咦?好似有啲好嘢咁喎。」她打開一看,眼睛頓時亮了,「我本身喜愛綠色,見到那麼美的綠色(圖案),好鍾意,再看到這句英文更是發狂」。

反轉綠金花瓷器底部,印有「JAPANESE PORCELAINWARE,HAND DECORATED IN HONG KONG」,意思是日本瓷器,香港加工,美由紀興奮地說這是她家鄉出產的東西。不過她疑惑為何瓷器沒寫生產公司,於是拿到粵東問個究竟。曹嘉彥與父親曹志雄認出那是粵東使用的薄瓷胎,而且爺爺曹榮樞主理粵東時,曾出過一本粵東瓷器目錄冊子,冊子載有綠金花圖案,再對比其他1960年代繪畫的瓷器底印,確認美由紀手上的綠金花瓷器是粵東出品。

曹嘉彥續解答美由紀的疑惑,1960年代的粵東沿用代工生產(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的模式,仍未能直銷,要由洋行或瓷莊批發瓷器,故當時繪畫的瓷器沒印上粵東標誌。話說1950年至1953年朝鮮和韓國之間爆發戰爭,當時中國和美國分別為朝鮮和韓國提供軍事支援,美國更於1951年向中國實施禁運,入口美國的產品要標明原材料不是來自中國,直至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中美重新建交,禁運才完結。因為要運到美國銷售,故粵東此前繪畫的瓷器須標明是日本瓷器,香港加工。

曹嘉彥說綠金花是出口到美國百貨公司的瓷器「好通行的圖案」,但他們現不存有1960年代全手繪的同款瓷器。曹嘉彥說為加快生產速度,粵東1970年代改用圖章在瓷器印出圖案的線條,再人手填色;1980年代則用貼花紙的形式,即人手畫圖案再複印,像紋身貼紙般拓印到瓷器再釉燒。粵東近日復刻的綠金花瓷器便用上貼花紙的方法,與美由紀那款不同的是,曹志雄簡化了花朵的圖案,因為舊款的花「太多太密集,想清雅一點」,而且底部正式印上粵東標誌。

細看美由紀那套綠金花瓷器,隱約透着一點灰藍色,曹志雄告訴美由紀,粵東於1960至1970年代使用的日本瓷胎均是名古屋生產,瓷胎白中帶灰。名古屋位於日本愛知縣,剛好是美由紀的家鄉,更讓她感親切。「我生於名古屋旁邊的城市,所以這不但是日本的東西,更是我鄉下的物品。」愛知縣盛產瓷器,著名的日用品製造公司株式會社則武(Noritake)坐落於此,美由紀稱不少香港和外國酒店的陶瓷用品都是他們製造;另外「日本六大古窯」之一的常滑市則出產紫砂茶壺。

留/住/昨/日

一住30年 帶「香港製造」返鄉

雖然日本瓷器享負盛名,但美由紀從沒收藏的念頭,她笑言未來港前剛成為全職攝影師,錢全花在買相機上,在日本完全無儲過瓷器,來港後則一心尋找屬於香港本地的東西。「沒想過一留就留了30年,我當時的想法是將來離開香港時,要把那些香港物品帶回日本。」她也沒想過原來找「香港製造」的東西如此困難。

「或許我1993年來已經太遲,香港基本上沒有工廠了。」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內地租金和薪資均較本地低廉,不少香港工廠北上發展。美由紀感慨地說來港時,香港只剩小量品牌如駱駝牌、紅A在本地生產,生活用品工廠幾乎全遷移內地,但她仍堅持找香港製造的東西。「我好欣賞made in China,made in China都靚,但香港應該都有香港的風格。我現居香港,所以想找回屬於香港的東西,就是這麼簡單。」

起初美由紀只是在街上相中好看的舊物就買回家,那時買到的碗碟瓷器大多印有「中國製造」,直到有次買到駱駝牌的暖水壺,才知道香港真的有「香港製造」。她讀過馬端納(Matthew Turner)寫的《香港製造:香港外銷產品設計史(1900-1960)》後,更捨不得「香港製造」產品失傳。她續說雖然舊時「香港製造」產品多數出口歐美等地,產品設計或要迎合外國市場,但也帶點中式風格。「每個文化都像一個圓圈般擴散。」譬如日本畫花以梅花和櫻花居多,中國則多是牡丹,而牡丹圖案常見於駱駝牌暖水壺和粵東瓷器。除了花鳥這些歷久不衰的圖案,歷史人物和傳統神話也是常有設計,美由紀收藏的1950年代駱駝牌暖水壺便是其一,上面繪有《三國志》人物趙雲。美由紀稱不少外籍人士來港,都想尋找屬於香港的物品,「因為來港生活很難得,我們之後會回鄉,想買香港的記憶,擁有香港的東西,就像買紀念品一樣」。

美由紀本來打算留港3年就走,但3年過去,恰巧碰上1997年香港回歸,便想留下來見證香港脫離英國殖民地的身分轉變,她好奇「香港將如何發展」。不知不覺居港30年,美由紀識聽、講廣東話,又懂閲讀中文,稱得上是香港人,她憶起初來乍到時只覺香港美食多元,後來漸發現港人的工作態度也值得欣賞,「很直接,會盡快解決問題,處事有彈性,懂得變通」,而她是個執著的人。

隨母親年事漸高,美由紀打算過幾年返日定居,她說日本多天災,不時有地震,家裏的東西容易跌爛,估計不能帶回在香港的全部收藏,不然心血盡毁。說起日本總想到櫻花,美由紀居港30年間,只有兩次櫻花盛開之時返日,看粉嫩的落櫻紛飛,總勾起思鄉之情,但她笑言一回港就「變回香港居民」,只顧享受香港的美食,例如點心。

聽/眾/交/流

訪問工匠 認識老品牌

久米美由紀將她多年來在香港買入的舊物收錄在新書《香港百貨》中,希望介紹香港碩果僅存的手工藝給日本人。她訪問了粵東第三及第四代傳人曹志雄和曹嘉彥、駱駝牌創辦人梁祖卿等手工藝者,曹嘉彥十分好奇日本人認識粵東的原由。

曹嘉彥:你第一次來粵東是何時?

美由紀:一九九幾年,香港回歸左右的時間。

曹嘉彥:也是來這間廠嗎?我們一九八七年搬來九龍灣工業中心。

美由紀:對啊,我跟着日本太太來的,大家都在找督花(圖案的瓷器)。

曹嘉彥:她們如何認識粵東?

美由紀:出晒名!經以前來港的日本太太介紹,二零零零年後好多日本雜誌來粵東拍攝和訪問,我自己的攝影工作也做過。我當時買了瓷碟和匙羹,但不是督花圖案,是廣彩(全稱廣州彩繪,亦稱廣州織金彩瓷),一種好有代表性的花。

曹志雄:Canton rose(廣東玫瑰)圖案在(清朝)乾隆那時已經有,至少逾200年歷史。

文˙ 姚超雯

{ 圖 } 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 場地提供 } 粵東磁廠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周淑樺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