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春去冬來。雖則《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未見影,2024《施政報告》先提及多項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的政策措施,可見現屆政府仍積極推動文藝創意產業化發展,繼續鞏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上月中,香港首次以特區政府身分參與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文博會)。記者隨策展方三聯文化基金及6個香港藝術家和品牌前往杭州會場,察看別處文博會和香港館的規模,並思忖未來香港文博會該怎麼辦。
68個國家及地區的參展者分佈在杭州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的A、B兩個場館,A館玻璃幕牆上清晰可見「向新力」3個字,這是第18屆杭州文博會的標語,杭州文化會展總經理、策展人舒暢解釋今年文博會步入「成年」階段,要有新的變化。已有16年策劃杭州文博會經驗的他觀察到來逛文博會的市民較以前更關注「情緒價值」,不止是為了購買產品,而是追求在消費過程中獲得愉悅、滿足感、幸福感的情緒體驗:「從本質上來講,它是個lifestyle型的展覽,來的人對於生活有一定的品質追求,希望能買到一些獨一無二、有創意、跟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不是僅僅拘泥在功能上,他們更希望買到的是這件具象東西背後的文化故事。」因此他經常建議所有參展商的設計師或品牌主理人都能親身來到現場,與觀眾交流。他又說今屆近乎一半以上的品牌都屬於手工藝類。
突出手工藝和情感連結
現場所見,舒暢提到的「情緒體驗」大多集中於A館上層、「再造.新工藝」區內特設的「2024杭州國際工藝周」,近50個品牌展位推廣中國傳統手工藝。杭州文博會組委會的張曉袁介紹今年的杭州國際工藝周以「幸會.過程之美」為主題,「對品牌的唯一要求就是要關注手工藝過程,突出手工藝和人之間的情感連結,給人作坊的感覺」,同時將沒有被關注、小規模的手工藝人介紹給觀眾認識。有品牌用多輛貨郎車佈置展位,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木雕、皮影、年畫的創新,亦見一座約2米高的榫卯建築模型,展示中國傳統建築技術。觀眾可動手砌榫卯模型玩具,做這一座迷你木建築,又可參與甲馬拓印、漆扇、竹編風鈴等30多班免費或收費的手工體驗課。舒暢預計這類需要買家體驗手工拼砌組裝過程的文創產品會愈來愈多。
可買可體驗 「用 money 投票」
另外舒暢指不能忽略的是,文博會屬於消費型的展會,市民是來「買內容、買體驗」。「這裏不是像藝術館或者美術館,我只看,我沒法買。我們認為不管你是貧窮的、富有的,還是你是小孩子、老年人,你都能在這個場域裏面找到文化帶給你的溫暖和感動,所以我們希望每一個展商的東西都是不僅可看,而且可買、可體驗。」他說文化平權是整個文博會的核心測試理念,也希望受眾「用money投票」,支持文創業者和品牌發展。
愛爾蘭「龍圓環」 在地文化再創造
今年杭州文博會參展國家及地區的數量是歷年最多,如何運用文創產品,甚至佈展上反映該地的歷史和文化,是參展者要思考的議題。A館入口處前方的「巴黎,巴黎!Bonjour Paris!」展區以著名法國繪本Gaspard et Lisa做主題,由碰碰兒童藝術博物館策劃,用「沉浸式展覽」作招攬,擺放多組繪本同名角色的大型裝置和互動區域,其中一面展板繪有巴黎歌劇院,板上接上聽筒,觀眾拿起聽筒會聽見《卡門》等法國經典的歌劇或者音樂劇歌曲。項目經理周君洲介紹文具上印有Gaspard et Lisa與檸檬的圖案,是宣傳法國檸檬節的故事。
首次參加杭州文博會的愛爾蘭館則帶來8名「10 Hands Crafts」藝術家的群展,展示當地的工藝品。策展人兼參展人Angela Brady介紹愛爾蘭的第二大城市Cork,那裏的Ballydehob是工藝故鄉,聚集優秀的工藝師,藝術家的靈感源自愛爾蘭青山綠水的自然景觀,又關注女性力量及多元性別的議題。Brady燒製的玻璃碟特意用上龍的圖案——龍追逐、緊咬自己的尾巴,形成一個圓環,這不僅代表中國瑞獸,也是西方神話裏象徵重生和萬物更新的符號。Brady說:「這樣做同時反映我們和你們文化,是一種當代的混合和連結。」舒暢注意到全球的文創業者都非常關注「在地文化的再創造」:「從自身土壤出發,然後再用自己習慣的藝術表達形式去表達(參展)當地的文化。」他在香港館也感受得到。
香港館參展類別多元
今年香港館首次由隸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的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處)主辦、三聯文化基金策展。其中6個曾參與5月第20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香港藝術家及品牌,被挑選到杭州文博會參展,分別是插畫師林雅儀和葉偉青、針織品牌羅氏針織、元宇宙工作室INDEX GAME、環保設計品牌OOObject及陶藝品牌éphēlis。策展人梁冠文說是次參展的類別豐富多元,希望香港品牌進入內地市場時引起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規劃香港館時的考慮因素包括品牌個性和理念,以及在內地市場的吸引力。他認為這次也是一個契機,讓藝術家及設計師深化作品,向觀眾傳達作品或產品背後的信息。
葉偉青的「香港重機」系列自2018年誕生,創作不同款式、別具香港特徵的機械人畫作,將電車、雙層巴士、安全島燈箱化成具生命力的機體。展會現場除了展示「香港重機」系列的手稿、模型公仔,葉偉青還特地將杭州西湖勝景三潭印月中的石塔畫成機械人,他說:「文創產品某程度上都有一部分商業元素在入面,觀眾要覺得過癮、幾得意,才會去慢慢發掘細節,令人認識自己的作品。」梁冠文認為這樣有助面向內地或國際更大的市場,不受限在香港。
元宇宙重現珍寶海鮮舫
近年來內地強調數碼化發展,杭州文博會亦首次策劃「數創.新場景」特色館,以「數字文化融合」為主題,展示各區及縣市的數碼文化產業發展成果,如「西湖遇見敦煌」VR展覽。有見及此,梁冠文考慮香港館也要配合數碼化的趨勢,邀請INDEX GAME參展。創辦人之一的王碧琪運用Web 3.0區塊鏈技術保留香港文化,在元宇宙裏重現珍寶海鮮舫等消失了的地標;旁邊的展櫃則擺放着品牌推出的「九龍城寨」遊戲角色及場景的3D打印模型。梁冠文欣賞藉遊戲來保育的方式,加入娛樂元素亦更容易引人關注。
膠樽變拖鞋 魚網變筆蓋
「設計師不僅表達創意,還肩負社會責任。」梁冠文指文化產業光譜寬闊,藝術、電影、動漫、環保也牽涉在內,他再舉OOObject為例。OOObject創辦人林紀樺結合設計、科技與環保,升級改造廢料成日用品。現場展出膠樽製成的拖鞋、咖啡渣再生隨行杯、再生原子筆——部分筆桿由食物殘渣如魚骨、龍蝦殼、西瓜皮製成,筆蓋原料來自回收魚網。梁冠文覺得「若能夠透過一個載體傳遞到某種意識或信息,對現在、對未來的社會作用會很大」。
「一味打天才波 創意會耗盡」
舒暢也提及文化藝術層面廣,文博會的角色是打造一個場域,蒐羅世界各地微小且獨特的產品、體驗和演出表演到會場,「我們把跟文化相關的生活方式在這兒呈現給所有人看到,這個場域更像一個人多面的生活,而不是單面的文化切片」。
下年5月底至6月初,香港就會舉行第三屆香港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由訊通展覽公司、深圳市數字創意產業協會、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共同主辦。主辦方上個月15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預告第三屆香港文博會面積擴大至5萬平方米,設8大主題展館、文化創意產業論壇等,看似較過去兩屆與一帶一路國家文化藝術交流博覽會、香港國際藝術及收藏品博覽會共3個博覽會一併舉辦的規模集中。訊通展覽董事長梁天富更表示香港文博會核心定位是「打造中國文化出海平台」。
先不說整個中國的文化,光是香港文化應如何通過文創會娓娓道來?梁冠文認為前期工夫不可少:「我會理解文創會是發布成績表,想訓練一班好的學生,搞到好的成績表,做出來的東西夠水平,前期要做很多鋪墊,好好地栽培。文博會只是一個後期的階段。」他盼望有師資及資源助藝術家擴闊眼界,「藝術家其實都要有底蘊,如果他一味所謂『打天才波』,創意其實是會耗盡」。因此這次的杭州行香港策展方也安排藝術家遊覽其他杭州文化勝地和文創產業園區,冀讓藝術家吸收文化內涵,再轉化至創作之中。
回到展場則着重怎樣表達隱藏文創產品背後的文化。梁冠文指要依靠藝術家與觀眾面對面交流、主辦方舉辦論壇講座,或讓觀眾親身體驗,引發他們興趣就能令推廣文化藝術的工作事半功倍。他舉例今年曾到法國Inter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Fair,4天的展期舉辦了超過60場講座和展演,「文創還是要盡量多一點體驗,多一點講解,不要像一個小賣部那樣賣東西,停留在消費的層次」。
文:何詩韻
設計:賴雋旼
編輯:梁小玲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力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