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周日話題:奧本海默與科學館

明報

更新於 2023年12月23日17:28 • 發布於 2023年12月23日20:30
於1988年在探索館拍攝的「懸鏈線拱」展品。(作者提供)
於1988年在探索館拍攝的「懸鏈線拱」展品。(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今年最受人談論的國際電影,必然是《奧本海默》(Oppenheimer),這是一部描述這位物理學家參與研製原子彈過程的影片。原子彈的研製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重要的影響。但相信沒有多少人知道,香港科學館的建設過程,亦和奧本海默拉上關係。

香港科學館的建館倡議於1976年開始。在1979年,總館長(策劃主任)麥錦榮博士上任,預期1986年開館,但過了近8年時間,科學館建築仍未開始,他已離任。1987年,曾任香港太空館館長的戴明興博士接手科學館策劃工作,他知道要讓科學館順利開館,需要讓當時市政局、政府高層和相關人士認識未來香港科學館的展品所屬類型,特別是如何吸引參觀者的興趣,以便獲得更多更有效的支持。

倫敦科學博物館太冰冷

在當時來說,容易令人聯想到的科學館展覽模式,是英國倫敦的科學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的科學博物館以英國工業革命所衍生的大型機械為主角,雖然有重要歷史價值,但給人一個較冰冷的感覺。而自然歷史博物館則有大量藏品,主要以標本及展覽櫃形式展出,學術意味較濃。這兩者都需要不少研究和藏品收集,才能成為具吸引力的展覽。

市政局雖然同意建設科學館,但並不支持學術研究作為轄下博物館的職責方向(這個政策的影響亦遺留至今,並反映在館長職系薪級表的制訂上)。香港科學館在不以藏品為主的情况下,要令展品具有吸引力,便需要加強互動。戴館長明白對於不熟悉這個形式展覽的人來說,最有效是製作示範樣板。他上任後,便要求館內員工依照美國三藩市探索館(Exploratorium)的《探索館食譜》(Exploratorium Cookbook)製作約20件展品,放在臨時辦事處內。

奧本海默就是探索館的首任館長。當然,這個奧本海默和電影主角的奧本海默並不是同一個人,而是兩兄弟。探索館的館長是法蘭克(Frank Oppenheimer, 1912-1985),而原子彈的主角是羅拔(J. 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法蘭克亦曾在曼哈頓計劃期間進行了核物理方面的研究,並對鈾濃縮做出了貢獻。戰後,他卻因為早期參與美國共產黨受到審查,不能在美國大學找到教職。到1957年,他才被允許在科羅拉多州的一所高中任教,相信這段時期讓他產生對科學普及的興趣。1969年,法蘭克‧奧本海默創立了探索館並擔任館長,直至1985年去世。

拜訪三藩市探索館

1969年是科學館世界重要的一年,因為有兩所新型科學館開館,標誌着新一代科學館以互動展品為主的開始,除了美國的探索館外,另一所是位於加拿大的安大略省科學館。但我認為,探索館的影響遠較安大略館大得多。

我第一次拜訪探索館,是在1988年,我剛從太空館調職往科學館作籌備,要對不同地方的展覽成品學習考察。探索館就是我行程的第一站。

探索館當時位於三藩市的藝術宮(Palace of Fine Arts)內(於2013年遷往同市的15號碼頭)。這個藝術宮是為於1915年舉辦的博覽會中展示藝術作品而建造,是少數能保留至今的博覽會建築物。藝術宮連同旁邊的人工湖,到今天仍然是受歡迎的拍照熱點。

探索館外型雖然亮麗,但內裏給我的感覺更似一個工場,館內的燈光並不明亮,展品看來有點殘舊。在展廳內可以看到館內職員製作展品的位置,工場與展廳只以矮櫃分隔開。

與《探索館食譜》作者交流

我雖然已沒有機會見到奧本海默館長,但仍然能夠與《探索館食譜》的其中一位作者希普施曼(Hipschman)交談,探討探索館的展覽設計理念。

奧本海默心目中的展品,首先着重啟發性,好的展品應能引發參觀者的興趣和好奇心;其二,參觀者可以動手操作,即互動,從而更了解展品的科學與技術奧秘;其三,是普及性,他認為科技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可以動手應用科技。很多美國房屋都有車房,通常都有一些工具,所以他希望探索館的內部與家居工場相似,讓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觀看探索館職員的工作過程與交流,從而利用自己所獲得的意念製作有用的東西。

探索館展品製作工場和展廳無障礙互通,是神來之筆,因為奧本海默深信,無論一件互動展品意念有多好,在製作完成後必然仍有很多可改善的地方,特別是觀看用者如何使用展品,會引出一些之前完全沒有考慮到的問題,亦有機會帶來新的啟發。所以,他們製成的新展品,必然會放在工場附近,讓員工隨時可以看到公眾如何與展品互動,從而作改良。

其中一件具代表性的是名為「懸鏈線拱」的展品。這展品的特色是以21塊積木為主角,參觀者要將積木砌成直立的懸鏈線拱。這個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能夠讓參觀者輕易地完成。此展品製作看似簡單,但從構思到成品必須花上很多心血時間測試改良。

《探索館食譜》共有3冊,最早的一冊在1984年出版。3冊共201件展品均附有設計圖和文字資料。香港科學館當年選出在開館前製作的展品便包括懸鏈線拱。科學館亦順利在1991年開館。

在過去40年,我在全世界不同地方參觀了過百所不同的科學館。我在不同地方,無論是發達城市,或是偏遠鄉郊,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之處,在幾十年前到今天,都不難找到《探索館食譜》展品的身影。

奧本海默將藝術引入展館

《探索館食譜》是讓眾多地方進入現化科學館世界的入門天書。探索館並不收取展品製作的版權,任何人只需要按《食譜》製作便可。不同地方的科學館因此能以較低廉的價錢,複製出一系列可行並具啟發性的互動展品,對不同地方的科學館發展,並吸引更多人參觀有莫大幫助。這之中又有多少人因此而畢生進入了科技工數的世界,雖然難以量度,但我認識的為數不少。

奧本海默的另一貢獻,是將藝術引入探索館之內,並開展藝術家駐館計劃,研發出不少具藝術美感的科學展品,有些亦放在《食譜》之內。

我在科學館工作多年,深知展品創作困難之處。探索館將201件自己研發的展品不斷測試和改良,變成《食譜》讓人自由複製至世界不同角落,對我來說,弗蘭克.奧本海默對世界科學普及所產生的影響,絕對不低於其兄長在原子彈上的成就。

文˙香港科學館前總館長葉賜權

編輯•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