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健康點滴:4類人宜照大腸鏡

明報

更新於 06月16日17:50 • 發布於 06月16日20:30

【明報專訊】大腸內窺鏡檢查近年漸為人熟悉,它能直接檢查大腸內有沒有瘜肉及腫瘤。以下4類人士,建議與醫生商議是否需要照大腸鏡或接受其他檢查:

大便異常 家族病史 大便隱血

1. 有疑似大腸癌徵狀,包括大便帶血或黏液,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得幼身甚至稀爛,大便後仍有便意,持續肚痛或體重下降等

2. 家族有遺傳性大腸癌,或者有直系親屬於較年輕時(小於45歲)患上大腸癌,應與醫生商討何時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及相隔多久照一次。某些罕見遺傳病,例如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病患者,其親屬甚至需從10至12歲開始約每1至2年照大腸鏡

3. 接受大便隱血檢查,例如大腸癌篩查計劃的參加者,若檢查發現大便有隱血,便需要安排照大腸鏡

4. 其他高風險人士,例如曾患大腸瘜肉、慢性結直腸炎等

早期腸癌 5年存活率可達九成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大腸癌是第二常見癌症,僅次於肺癌,2021年大腸癌新症接近6000宗;大腸癌亦是香港癌症的第二號殺手,2021年死亡人數接近2300人。雖然特區政府於2016年起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但少於三分之一患者在早期確診,大部分確診時已屬第3、4期(第4期指癌症已擴散到其他器官)。如能及早發現癌症,第1期和第2期腸癌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八、九成。大腸鏡檢查能發現沒徵狀的早期大腸癌病人,讓病人盡快展開治療,增加存活率。

非人人適合照 宜先諮詢醫生

大腸鏡是一個相對安全的檢查,但並非人人適合,考慮照大腸鏡前應詳細諮詢醫生意見。此外,除了大腸鏡檢查,生活習慣對預防大腸癌也十分重要,包括正確飲食(多菜少肉)、多做運動、控制體重,還有戒煙及盡量少飲酒,都有助防患於未然。

文:高彩華

(外科專科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