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阿嬤煮的菜不是好東西」孩子真的在嫌棄?先別急著罵,真相其實是..

BabyHome

更新於 2022年10月22日21:55 • 發布於 2022年10月27日16:00 •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關係經營講師)

某個父親節,年輕夫妻帶著四歲女兒到阿公阿嬤家慶祝。阿嬤知道小孫女要來,傍晚就開始備料、烹飪,加上媳婦的支援,擺滿一桌豐盛菜餚。一家五口正準備開飯,孫女卻因為玩具壞掉而開始哭鬧、發起脾氣,年輕爸媽只好先帶她到旁邊安撫。

Image by teksomolika on Freepik
Image by teksomolika on Freepik

小女孩生氣地說:「哼,我要先吃好東西!」
在餐桌的阿公阿嬤聽了,趕緊對孫女說:「那趕快來吃晚餐,今天有蝦子、還有好喝的湯喔!」
年輕爸爸也順勢說:「對啊,妳先吃晚餐讓心情變好,等下再繼續玩」

生氣的小女孩聽了後突然回:「哼!這才不是好東西!我不要!」
空氣頓時凝結,阿嬤有點難過地說:「唉呀,阿嬤辛苦煮了這麼久,妳怎麼說這不是好東西呢?」小女孩卻繼續氣鼓鼓說:「哼!這個就不是好東西啊!」

這下可尷尬了,一場風暴似乎正醞釀爆發。如果沒有意外,劇情可能會這麼發展:
阿嬤聽了更加難過,覺得自己特地準備的晚餐被孫女嫌棄;
阿公也覺得尷尬,後悔當初打電話叫兒媳帶孫女回家聚聚;
年輕爸爸則內疚女兒說出這種話,難得一家團聚氣氛很僵。
最後,阿嬤可能會說「那這樣以後阿嬤都不煮了」,阿公則轉身碎唸「唉呀幹嘛跟小孩子講這種話」然後公親變事主反而兩位老人家吵起來。

接著年輕爸爸忍不住責罵女兒「怎麼可以這樣跟阿嬤講話!」,換來女兒開始大哭,場面更加混亂。最後只得連聲抱歉,偕同老婆帶持續哭鬧的孩子先離開餐廳,留下滿桌的菜以及還在吵架的阿公阿嬤。

然而,就在小女孩說出第二次「這不是好東西」,上述的家庭慘劇準備上演時,神救援出現了。

「妳說的好東西是什麼呢?」年輕媽媽蹲在女兒身邊輕聲詢問。
『就是能讓我不生氣的好東西啊!』小女孩皺著眉頭回道。
「喔!」年輕媽媽突然想起了些什麼,「是不是上次我們在討論,發脾氣要怎麼不要太生氣時,妳有說可以吃點好東西?」
小女孩聽了點點頭,爸爸恍然大悟問:「我記得妳當時說,羊乳片是其中一個?」

『對啊!那就是好東西啊!』小女孩說。

媽媽微笑著繼續對女兒說:「原來如此,所以妳剛才想要用討論過的方法,讓自己不要這麼生氣?」
『對啊!先吃好東西讓生氣變小,然後我就可以趕快吃阿嬤煮的晚餐了』

解開真相後,飯桌的氣氛瞬間緩和不少,一場危機也隨之解除。
挽救父親節慘劇的不是一顆羊乳片,而是年輕媽媽的耐心&神救援。

對孩子來說,他們會有許多「專有名詞」,某些用語有著特別的意義及解釋,背後所代表的概念與我們成人不盡相同。例如我曾聽過有個孩子講出「爸爸你放假就死掉了」,搞得大人急忙阻止甚至責罵,認為說這種話不吉利;但孩子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他以為「死掉」是「一直睡覺不用起床」的意思。他看爸爸每天都在加班很累,希望週末可以好好休息,所以用自己特殊的語言來提醒爸爸。

回到上面的父親節晚餐,小女孩的「好東西」有其特殊意義,是她用來緩和自身情緒的零食。但當大人們沒有意識到這點時,很容易誤會成「妳覺得我辛苦準備的東西不好」、「妳說我的東西不是好東西」而被引發情緒,並可能造成更大的紛爭。

因此,當我們聽到孩子某些「童言童語」感到詫異或不舒服時,別急著過度反應,不妨先詢問孩子、鼓勵他嘗試說出自己的意思。這同時也在訓練孩子的認知思考,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別用大人自己的世界觀及語言,自行幫孩子解釋,很可能不小心就產生誤會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