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青春期後,無可避免需經歷生理及心理上的雙重變化,加上學習及社交壓力,情緒波動會更大,一不小心就會發展成抑鬱,這時父母的支持便決定了孩子能否順利渡過青春期的挑戰。外國心理學專家Melinda博士就提醒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下7種不尋常行為,請即刻放下手中工作,仔細傾聽和陪伴他們!
Photo from 《天空城堡》
一、逃避社交
疫情的爆發不僅造成衛生危機,也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困難,聯合國調查報告就顯示疫情期間,青少年面臨抑鬱症、焦慮症和睡眠障礙的風險增加。其中,減少社交就可能是孩子感到焦慮的跡象,當父母發現孩子花更多時間在獨處時就要注意了,尤其是這些孩子以往有要好的朋友,並且樂意與他們共度時光。
給父母的建議:試著邀請孩子一起散步,或是利用在車上的時間,自然地和孩子閒聊,避免給他們壓力,傾聽他們的心聲。
Photo from 《天空城堡》
二、容易感覺累
孩子總是抱怨很累?一般上,父母也許都會認為這是孩子不想學習的藉口,然而自律神經失調也有極大可能引起身體疲憊,讓人感覺渾身提不起勁,睡眠品質也會變差,還可能引發其他的健康問題。父母不妨觀察孩子是否經常醒不來,日常也顯得無精打采,就須謹惕孩子可能不是在開玩笑了。
給父母的建議:在孩子願意向你表達自身的難處時,不要急於否定他們,而是仔細詢問徵狀,看看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Photo from 《二十五,二十一》
三、仰賴網絡進行社交
科技的發達製造出許多社交app及平台,方便快捷、新穎的使用方法受到青少年青睞,比起現實中交友,更樂意用手機進行虛擬社交。專家就警告,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在社交媒體上將扭曲青少年對現實生活和人際關係的理解,也將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加拿大一項研究就針對1萬名青少年進行數據分析,發現每天使用社交媒體超過2小時的青少年,比起偶爾使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評價為「差」的可能性更高。
給父母的建議:找時間了解孩子平時在社交媒體上關注的資訊,和孩子聊聊社交媒體的利弊,提醒孩子社交媒體並非交友的唯一途徑,鼓勵他們多參與面對面的活動。同時也要多加關注孩子是否經歷網絡欺凌,導致情緒變差。
Photo from 《學校2021》
四、不再和家人聚餐
一家人一起吃飯是許多家庭堅持的行為之一,讓忙碌了一天的家人能夠放鬆聊一聊各自的經歷,也是父母了解孩子近況的大好機會。因此,一旦父母發現孩子經常找藉口避免一起吃晚餐時,請觀察孩子是否經歷難過的事情,並試圖對父母隱藏。此外,情緒低落也會讓孩子失去胃口,父母不可忽視。
給父母的建議:關心孩子情緒健康之餘,也需要照顧孩子的飲食,不如邀請孩子一起製作他們喜歡的菜餚,藉機拉近距離,關心孩子近況。
Photo from 《天空城堡》
五、容易情緒失控
青春期的孩子個人意識強烈,往往也更難以控制情緒。也許在父母眼裡的芝麻小事,也能讓他們無預警流淚或生氣,表示此前孩子已經因某事獨自忍受了悲傷及憤怒,如今只不過是被觸發了情緒開關。
給父母的建議:當孩子情緒爆發時,請父母不要急於追問理由,給予他們冷靜的空間,確保雙方都能平心靜氣後,再來關心孩子也不遲。
Photo from 《Penthouse》
六、放棄曾經的愛好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將助力個人成長,也是收穫喜悅的來源,然而當青少年正經歷情緒低谷時,可能就連過去熱愛的事物也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抑或是無法通過這些活動找到自我價值。當孩子無預警宣布放棄這些愛好時,父母就該警惕其中的誘因是什麼。
給父母的建議:放棄自己喜歡的事物並不容易,想必孩子也掙扎許久才有此打算,建議父母首先肯定孩子:「你告訴我之前肯定自己考量了很多。」若孩子不抗拒父母的探詢,才進一步聊聊背後原因。
Photo from 《女神降臨》
七、成績倒退
在父母的期盼以及同學的競爭下,如今許多孩子都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情緒也隨著成績上下起伏,一旦壓力超載,便會逃避現實,難以集中精力,成績自然倒退。
給父母的建議:父母應保持對孩子學校生活的關心,比如和學校老師聊聊孩子近況,尤其是最近孩子情緒上的變化。
Photo from 《女神降臨》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The Sun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