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綠色生活:九龍唯一固定農墟 收地結業 美孚有機農墟 趁墟不再

明報

更新於 10小時前 • 發布於 7小時前
美孚有機農墟營運12年,讓香港市民多一個平台購買香港菜。農墟10月27日將為最後營業日。(杜先生提供)
美孚有機農墟營運12年,讓香港市民多一個平台購買香港菜。農墟10月27日將為最後營業日。(杜先生提供)
美孚有機農墟曾獲區議會撥款資助多年,現場壁畫右下方有「深水埗區議會」字樣。(杜先生提供)
美孚有機農墟曾獲區議會撥款資助多年,現場壁畫右下方有「深水埗區議會」字樣。(杜先生提供)
歐羅有機農場是首批參與美孚農墟的農戶,已移居英國的農場創辦人黃如榮(中)當年協助籌辦工作,邀請其他農場擺檔。(黃如榮提供)
歐羅有機農場是首批參與美孚農墟的農戶,已移居英國的農場創辦人黃如榮(中)當年協助籌辦工作,邀請其他農場擺檔。(黃如榮提供)
美孚農墟不止賣菜,還會舉辦環保工作坊、節慶活動,以及即煮即食的farm-to-table活動(圖)。(黃如榮提供)
美孚農墟不止賣菜,還會舉辦環保工作坊、節慶活動,以及即煮即食的farm-to-table活動(圖)。(黃如榮提供)

【明報專訊】因地政總署收地,美孚有機農墟(下稱美孚農墟)將於下周日(27日)後終止營業,結束有12年歷史的農墟。地區人士對土地運用有不同期望。農墟運作多年,不時有意見指其所在的橋底空間未獲善用,且有衛生環境問題。但對農戶來說,美孚農墟作為九龍區唯一一個固定農墟,不止提供銷售渠道,更拉近街坊與農業的距離。有受訪農戶擔心顧客因而流失,使低迷市道更添迷霧。

售有機菜、乾貨、環保產品

已移居英國的農夫黃如榮當年協助籌辦農墟,為第一批檔主。他透露當時剛創立歐羅有機農場不久,盼為農產品尋找直銷渠道,然而中環及大埔的農墟已營運一段時間,新農場沒太大空間加入。適逢香港基督教青年會(港青)有意在美孚開辦農墟,黃如榮於是邀請更多農友一同參與,不少是剛起步的農場。除了有機蔬菜,農墟亦設乾貨攤位,售賣其他有機或環保產品。

新農墟憑空出現,他和主辦方花費不少心機吸引人流。美孚農墟曾舉辦綠色音樂會、「農場到餐桌」(farm-to-table)等活動;舉辦有機西瓜節時賣瓜兼玩遊戲,又聯同其他農墟構思粟米節。「建立這個墟市傾咗多少年年月月,大家用咗幾多心機去建立。不是到別處重設一個農墟,馬上就出到來。」

歐羅有機農場現任負責人卿姐透露,農墟生意(包括美孚、中環)佔農場總收入約三分之一,可即場售賣最新鮮的農產品,其他銷售渠道只能提供固定種類選擇。她憶述10多年前美孚農墟剛開辦,最初人流不多,慢慢建立聲譽後有固定客源。來訪者大多是美孚街坊,亦有人專程從馬鞍山、青衣等前來,逢周日「趁墟」,「有時候天氣不好,街坊都會過來,說,最近下完雨農作物點呀」。卿姐留意到有些人就算不買菜,也會前來聊聊天,「其實都是過來關心吓你,人與人就係要呢啲咋嘛」。互動是雙向的,曾有街坊分享受濕疹所困,卿姐會特別為他們播種,種植對皮膚有益的蔬菜。農墟同時亦是一種農業教育,她可以向顧客解說蔬菜的不同食法,以西蘭花為例,其葉子可煲湯或製成菜乾。

移民潮下失主要客源

豬君農園今年農曆新年後才加入美孚農墟,負責人之一杜先生對農墟停運感可惜,「少了一個機會跟客人交流,把自己覺得最好的菜拿出來賣」。他提到,以往曾在油塘大本型租舖銷售,但租金高昂且距離農場太遠,「搞唔掂,加上生意愈來愈差,疫後復常反而是最慘淡」。對他們來說,農墟是重要的銷售平台,消費者網上訂貨看不到蔬菜品質,無法取代到農墟現場挑選的模式。

近年本地農業面對大環境轉變的挑戰,卿姐指美孚農墟的銷售額比高峰時減少一半,其他銷售渠道銷情亦見下跌。原因之一是不少顧客移民,令農場失去客源。留在香港的人,則受制於經濟情况,有客人說因工作出現問題,近期訂不了菜。卿姐發現即使是時令產品如西瓜、蜜瓜,現在顧客寧可買小量淺嘗,不像以前出手闊綽。有機蔬菜始終較一般菜昂貴,顧客以中產人士為主,他們同時是有能力移民的一群。豬君農園情况相似,杜先生亦提到顧客因移民流失,銷情較以往冷清。

大環境下,還有沒有需要堅持?「(美孚農墟)人流是少了,這是我們承認的,但我們都是用心在這裏做。」卿姐認為美孚農墟有其價值,環觀全港,供農夫直銷的地方很少,美孚以外只有大埔和中環設固定農墟。「不論搬去哪裏都需要有成本。現在(在美孚農墟)不需要再宣傳,美孚區的居民已經知道,有很多固定的客人。」這些九龍區的顧客會否轉往大埔和中環,仍是未知之數。

被指衛生欠佳 未善用土地

人流少確實是美孚農墟用地被收回的其中一項因素。地政總署回覆查詢指,該地以短期租約方式租出,今年8月定期覆檢時接獲相關部門通知地區人士意見,包括附近屋苑和居民的反對,認為農墟人流稀疏,運作時間短,大部分時間空置,未能善用土地資源;農墟的營運者亦未有妥善處理環境問題,特別是鼠患和垃圾堆積。因此該短期租約將於今年12月31日終止。

香港基督教青年會會員及社區服務辦公室總監蔡先生受訪表示,尊重政府就美孚農墟收集的居民意見,明白農墟用地為短期租約,政府隨時有機會決定收地。他透露,地政總署在今年8月發出的遷出通知書並沒有陳述收地原因,而食環署4月巡查並未發現鼠患,主辦單位一直盡量配合政府與居民意見。至於人流稀疏情况,蔡先生稱過去一年農墟舉辦活動均有一定人數參與。

深水埗區議員陳偉明今年4月曾到場視察,從下午4時拍攝的照片可見,農墟人流較少,不少攤檔蓋上布。另有居民向他反映農墟環境衛生問題,主辦方未有妥善清場,遺留農產品。該用地鄰近商舖及巴士總站,陳偉明建議更適合放置街坊共用設施,或設立固定回收點。被問到有否需要在區內重設農墟,他表示附近商舖亦有售賣有機菜,而且農場可考慮網購等新模式。

美孚農墟逢周日上午11時至下午5時營業,農戶杜先生指11時至12時最多人,正如普通街市下午4、5時自然人流稀疏,此時農墟不少貨品已賣光,農夫收檔。他表示,一些熟客以往都不認識美孚農墟,坦言人流亦與宣傳不足有關。如果政府有心推動本地農業,加強宣傳,他認為農墟可以起死回生,環境或鼠患問題亦可改善。

曾建議加強清潔、增設墟期

美孚農墟過往多年獲區議會撥款資助活動,最後一次為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藉此舉辦不同綠色活動、工作坊等,有14,000人次參加。主辦的香港基督教青年會指,2023至2024年度美孚農墟未再申請資助,希望透過其他方式籌集資金。此後美孚農墟由港青自資營運。

新一屆深水埗區議會自今年上任以來,不曾討論美孚農墟事宜。翻查資料,區議會在2019年曾討論,提及有地區人士反對農墟繼續營運,認為其環境衛生惡劣,以及農墟每周只經營一日,未能充分使用該用地。同時,亦有地區人士支持農墟繼續營運。當時青年會提出改善措施,包括加強衛生工作如每兩周清洗地、每月補充放置老鼠餌;亦建議活化農墟,如增加墟期及公眾教育。

公共地方要如何用,地區各持份者總有不同意見。由於美孚農墟的短期租約由九龍西區地政處逐季審批,農夫黃如榮指,營運初年參與農戶經常擔心隨時停運,「這種無形壓力其實挺辛苦」。他們連同主辦方不時向政府部門及區議會解說,以農友身分,解釋農墟對社區的重要。黃如榮提到當時理據,例如農墟可建立有機菜的客群,使鄰近賣有機菜的商舖同樣受惠。至於衛生問題,黃如榮說農戶會帶走所有貨品,農墟毗鄰街市和食肆,他們以前會主動與區議員聯絡,希望加強農墟範圍外的清潔工作。他無奈道:「老鼠會食我棵菜,還是食它(食肆)的雞腿?」

農墟只在周日開放,黃如榮憶述主辦方曾探討在平日舉辦活動,以更善用土地。卿姐則表示,農夫無意長期霸佔地方,其他時段可探討共用方式,她個人認為若想農業做得更好,不介意增設多一天墟市。

部分農戶遷尖沙嘴新農墟

農墟停運後,部分農戶將移師至尖沙嘴港青總部大堂的會員服務部外,在室內環境繼續營業。對於農墟轉變,蔡先生表示:「正面嘅,我地樂觀㗎嘛。新環境新時間新地區,可能有不同的化學作用都唔定。」港青希望繼續擔當橋樑,為本地農戶提供穩定平台銷售及與街坊交流,同時歡迎不同單位的合作機會。

豬君農園計劃搬往尖沙嘴的新農墟,杜先生解釋一來希望先嘗試,二來可當是顧客取貨點,期望他們現場加購新鮮蔬菜,「好過無,如果我連這個都不做,他們要好像以前那樣訂貨送貨,買的意欲就低很多」。除了農墟,杜先生和卿姐不約而同提到政府一年一度的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現場銷情往往理想,可吸引從未試過有機菜的市民,對農戶幫助不少。

一年一度的嘉年華固然重要,但農墟提供穩定銷售平台,與街坊建立長遠的關係,意義始終無法取代。黃如榮見證美孚農墟誕生,對其停運感可惜。「整個社會裏面放多少資源在農業?而放在農業中,幫到農友手的只有這少少地方。」土地運用反映人們對不同社會需要的重視,美孚農墟就此走進歷史。

文˙ 朱令筠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