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回講到筆者去了倫敦看劇,之後就一路向北,到愛丁堡國際藝穗節觀摩。在愛丁堡短短3日時間,從過千個表演中挑選出10個作品觀看,每齣大約一小時,雖然疲累,但整個城市氣氛極好,貼滿表演的海報,每走幾步又會看到街頭表演,像是整個城市的人都因為藝術而相聚。
這些表演非常多元,題材豐富。來自日本的雜技表演YOAH,講被拋棄的少年在雜技中尋找慰藉;玩偶表演Breathe的故事,是關於松果木偶在大自然的四季之中,經歷相遇和離別;澳洲團隊的表演Burnout Paradise是4名主持在跑步機上煮飯、填寫計劃書、彈琴跳舞,然後鼓勵觀眾參與其中幫他們完成任務,非常歡樂、瘋狂。觀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類型表演者短短一個小時的作品,可以了解到劇場的形式是如此千變萬化。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藉着這些形式,要為觀眾帶來什麼體驗。例如由英國團隊DARKFIELD帶來的沉浸式作品Arcade,就請觀眾進入一個貨倉,然後化身電子遊戲中的殺手主角,因為是遊戲,殺手會被殺和重生,每次重生會開啟新支線,此作品重點是其帶來的感官刺激——因為貨倉全黑,觀眾要在燈關上前學習在面前的機器入錢幣和按掣答「是」或「否」,決定故事走向,然後有次主角旁邊角色被殺,竟然會有「血」灑在觀眾臉上,之後主角去買槍時店員問主角臉上的是否果醬,同樣要回答「是」或「否」。筆者着實嚇得不輕,也算是挑戰感官刺激和觀眾想像的界線。
讓人窩心流淚的作品,會比較讓我印象深刻。在香港很少看到正式的小丑表演,小丑塗上白臉,做一些愚蠢的行為,引起觀眾發笑,但來自墨西哥的表演Julieta,竟然以小丑表演講臨終老人的故事,這名小丑因為寂寞在家自娛,可愛但又令人心酸,又用公仔手臂想像自己的老公陪在身旁,故事最後她孤獨居住的紙牌房屋愈收愈窄,她聽到街上奇怪的鈴聲,想去找自己的老公,卻是走向發光的出口,終於遠離存在的寂寞,筆者笑足大半場,此刻竟落下淚來。搞笑地講一個悲傷的故事,同樣是很強的感官刺激,哭笑不得,才會感受到心底的哀鳴。
還有幾個以政治為主題的作品,例如由白俄團隊帶來講俄烏戰爭的作品1984、講巴勒斯坦女性處境的獨腳戲Cosmos,特別一提這齣獨腳戲的表演者以形體方式表達「我的身體就是我的國家」這個概念令人觸動,但觀看體驗實在難以用筆墨形容。最後想特別介紹另一在愛丁堡同時舉辦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英國劇團1927的作品Please Right Back,表面上是做神探的爸爸因工作不在家,以書信給女兒說一個奇幻冒險故事,但劇本發展下去,卻揭曉了爸爸正在坐牢,而常常去探訪女兒一家的阿姨其實是政府機關代表,認為囚犯的女兒總會學壞,想送她們去學校改造,但這一家最後還是選擇相信爸爸,等他回家。
如此讓筆者發現,無論形式如何有趣,重要的還是故事——表演者呈現一個怎樣的世界,關心、相信什麼,然後在戲劇的分享中,互相靠近與救贖。
文:劉螢
(香港編劇學生)
編輯:譚雅詩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