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結婚是海誓山盟,Oscar Wilde卻道「婚姻的基礎是相互的誤解」,見盡悲歡離合的離婚及家事法律師曹喬菱(Jocelyn)亦言:「大家不要誤會結婚是一個浪漫的承諾,那是一個法律上的承諾,在財政上你要對對方的生活負責,所以婚前協議很重要,計劃婚禮只是後話。」儘管保持理性,但她仍然相信婚姻,去年底結婚的她認為「不是簽了紙便永遠在一起,而要不斷維繫關係」,女性婚後亦須保持自主,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鼓勵簽署婚前協議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離婚數目在過去約30年有所上升,以每千名人口計算的離婚數目與人口比率,由1991年的1.11人增加至2019年的2.82人。儘管如此,相信大部分人離婚時都沒有太多「經驗」,以至對相關法律存在誤解,Jocelyn表示:「許多人以為若對方出軌,自己可以分多些資產,又或者以為經濟實力較強的那方,便能獲得撫養權,所以律師要跟客人解釋清楚。」自2009年起執業的Jocelyn,見證著這些年來的離婚變化,指夫妻離異有年輕化的趨勢,此外也有越來越多女性較男方富有,「以前如果接到女性客人,就知道要跟另一方索取贍養費,但近三、四年,反而要替她們保護資產。」
以前如果接到女性客人,就知道要跟另一方索取贍養費,但近三、四年,反而要替她們保護資產。
Jocelyn解釋指香港離婚財產的分割起點是50/50,「而對方是否出軌對分配是沒影響的,例如若丈夫出軌,而妻子經濟實力較強,女方仍有可能要分資產,甚至要給贍養費男方。」平分原則是為了保障經濟較弱的一方,因為法律假定雙方,無論是負責養家餬口還是照顧家庭,都作出了同等貢獻。「不過現時很多女士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到離婚時(資產分配)卻是50/50,若然是男方出軌,這對經濟較強的女性並不公平。」她補充道:「除非能證明雙方的貢獻非常不平等,又或者那是較短暫的婚姻,又或者某些資產能被證明與該段婚姻無關,再加上婚姻資產夠大,分配後足夠對方應付生活需要。」
要避免不公平,Jocelyn主張簽署婚前協議,「至2013、2014年左右,香港才開始有這種概念,因為當時英國有案例執行了婚前協議,令大家發現這真的可行。」然而她亦提醒道:「即使簽了協議,法庭仍有權決定是否執行內容。為了確保協議將來獲得執行,必須要符合幾個要求:首先是協議必須在婚前起碼一個月前簽妥,第二是雙方都有律師代表,第三是雙方均要作資產披露,第四是協議內容要公平。」 去年底結婚的Jocelyn亦與丈夫簽了婚前協議,「婚姻是否真的永遠?沒人可以預料,我也不排除有天我會離婚。我想簽婚前協議,屬於我的是我的,屬於他的是他的,聯名的才再分配。處理協議時,我們會互相了解各自的資產和收入,我草擬合約給他,他也有他的律師與我討論,錢一般是敏感話題,但我和他不覺得awkward之餘還可以negotiate,這增進了我們的感情,更加信任和了解對方。」
錢一般是敏感話題,但我和他(丈夫)不覺得awkward之餘還可以negotiate,這增進了我們的感情,更加信任和了解對方。
婚姻並非必需 也非永恆
回想眾多離婚個案,Jocelyn說外遇依然是老生常談的主因,「其次常見的是financial security,例如雙方關係已經不好,而妻子一直不知道丈夫有多少資產,覺得沒有安全感,認為離婚的話可能分得一半。也有很多年輕夫婦因意見不合而離婚,未必因為婚外情,只是寧願趁早分開再move on。」問到近期她印象較深刻的個案,她提到一位結婚20多年的女士,她一直替丈夫打理生意卻沒有獲得合理回報,後來因丈夫外遇而打算離婚,連子女都十分贊成,最後卻在丈夫勸解下撤銷離婚申請,「幫不到她令我十分沮喪。」
富蘭克林說過,既然存在沒有愛情的婚姻,自然也存在不結婚的愛情。Jocelyn不諱言工作影響了她對婚姻的看法,認為結婚並非必需,「我覺得不需要用婚姻去維繫關係,結婚不代表forever,其含義反而是在財政方面,因為婚後便要一起計算所有資產。一般人未必知道,結婚代表你的資產將來要分給對方,即使那是父母送你的一層樓。」既然如此,是甚麼促使她今年步入婚姻?「我的丈夫是意大利人,較注重家庭傳統,覺得結婚代表我們視對方為forever partner,雖然我沒有所謂,但我想讓他知道我認定了他,而且我們也考慮過生小孩。」 儘管她認為簽署婚前協議比計劃婚禮更為重要,但是她笑說婚禮仍為她帶來意料之外的感動。「不過假若將來有天我們分開,我也是能夠理解的,有些人覺得對方出軌便一定是對方錯,那為甚麼法律不會因而去懲罰他,或者分少些資產給他?因為法庭不能作出道德上的判決,一個人出軌未必是他的錯,例如丈夫出軌,可能是因為妻子對他很冷漠,所以妻子或者也有責任。」說到維繫婚姻之道,她認為是雙方都要付出,「當然亦有些情況是你付出很多,而對方仍然出軌,但也有可能是你忽略了那段關係,尤其是很多人生了孩子,便忘記自己丈夫或妻子的身分。」
要幸福的話,你必須有獨立的自信,就算身邊沒有丈夫或者小朋友,你仍能be happy with yourself,又或者能夠追求自己的興趣,而不是把自己困在妻子或母親的角色當中。
傳統上,「幸福女性」的達成條件是結婚生仔,Jocelyn的定義則是「擁有自主權」,「即使婚後丈夫對你很好,但若果經濟方面完全由他控制,某程度上你是在依賴他,要幸福的話,你必須有獨立的自信,就算身邊沒有丈夫或者小朋友,你仍能be happy with yourself,又或者能夠追求自己的興趣,而不是把自己困在妻子或母親的角色當中。」
為LGBT社群爭取權益
大學畢業後,Jocelyn便下定決心專攻家事法,而不從事上市、合併及收購一類熱門的法律業務。「我想做一些較human的範疇,直接去幫一個人。每次有客人找我,他們都在很迷失的狀態,另外也有些情況是不公平的,例如父親帶了女兒離港,我們要為母親爭取女兒回來團聚,這些都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人生。我希望將來別人記得我,不只因為我是幫他處理離婚的律師,而是我在他最黑暗、最困難的時候,為他帶來一點光、一點希望。」
我希望將來別人記得我,不只因為我是幫他處理離婚的律師,而是我在他最黑暗、最困難的時候,為他帶來一點光、一點希望。
Jocelyn指其工作有八成關於離婚,兩成關於婚前協議,「LGBT則是我的side project,全都是pro bono(為公益服務)去做的,我想幫助這些小眾。」她指現有法律追不上時代和科技,「現在有modern family,也有體外受孕、代母安排等modern technology,只是法律未有改動,有很多局限。例如有些同性伴侶在外國生小孩,但回港後如何令兩個人都擁有parents的同等權利呢?代母安排可能令小孩只有其中一方的DNA,而另一方跟孩子並沒血緣,在現行法律下,後者是沒有權利的,除非是異性父母,經法庭審核後才能擁有共同權利。」
她提到近期一個個案,「有兩位女同性戀者在外國結婚,用了其中一方的卵子,受精後放在另一位的體內孕育。根據香港法例,生產那位是母親,可是在生物學上,孩子的DNA卻是另一個(提供卵子的)女人的,所以我們要在庭上爭取兩位都能成為母親。」 執筆之時,岑子杰爭取承認海外同性婚姻案尚未判決,Jocelyn提到香港不承認同性婚姻所引申而來的問題,「有些同性伴侶在外國結婚,但在香港卻未能離婚,除非其中一方願意,例如去美國住半年或去加拿大住一年,再在那邊申請。」近年社會對同性婚姻和LGBT家庭越趨支持,Jocelyn期望法律亦能與時並進。
例如有些同性伴侶在外國生小孩,但回港後如何令兩個人都擁有parents的同等權利呢?代母安排可能令小孩只有其中一方的DNA,而另一方跟孩子並沒血緣,在現行法律下,後者是沒有權利的。
處理情緒 減壓良方
作為離婚及家事法律師,Jocelyn說工作困難之一是處理情緒,「離婚客人較多負面情緒,比較緊張,律師也要經常on call,可能半夜收到電話要求翌日開會,或對方律師提出緊急上庭,有很多intense的狀況,但這對我來說十分精采刺激,要找策略去幫客人勝出官司。」面對壓力,她的放鬆方法是運動,每天早上都會跑山、去跑步徑跑步、做gym或者去海灘游水。「從小到大我都喜歡運動,別人覺得女性適合做甚麼,例如跳芭蕾舞,我便要去打破這種思想,所以我喜歡MMA(混合武術)這類較激烈的運動。」
她亦不時出國旅遊,「每年最少一次會去意大利探望丈夫的父母,或者去可以跑山的地方。我和丈夫是跑山認識的,若我們去五天旅行,可能五天都在山上紮營。」她最難忘的一次旅遊,也是與丈夫同行,「2019年12月,我們才認識了半年左右,一起去尼泊爾當義工,在一個地震後的地方幫村民建屋。那時天氣很冷,在帳篷裡要用兩個睡袋才能入睡,也沒有熱水洗澡,義工們要輪流煮食和洗廁所。這是我跟丈夫的第一次旅程,令我份外難忘,也覺得自己可以依靠這個人。」儘管見慣清官難審的家庭事,但在緣分的牽引下,Jocelyn還是找到理想的另一半,與她一起親身迎接婚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