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靈有防止硬塊在血管內生成、預防心臟或腦部血管堵塞的作用,過去曾被當作便宜又有效的防血栓保養品,但近年醫界一再警示,這麼做恐有其他健康風險,最新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能消炎、陣痛、解熱的阿斯匹靈,是許多家庭的常備萬用藥。此外,阿斯匹靈可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血液凝固,能降低或預防因動脈粥狀硬化導致的血管狹窄。因此,美國醫學界過去曾建議,中年以上民眾可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來預防首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儘管美國心臟協會(AHA)已於前2年修改指南,不再建議給予沒有高風險或心臟病的老年人阿斯匹靈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行之有年的習慣,仍讓許多人堅信,低劑量阿斯匹靈是護心好物。
不過,一項發表在美國《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最新研究指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能會導致老年人罹患貧血的風險增加2成。
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研究員回顧一項針對將近2萬名65歲以上長者進行的5年研究,這項研究的實驗組每天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對照組則吃安慰劑,結果發現,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組的長者,發生貧血的機率為23.5%,而吃安慰劑的組別則為20.3%,就算排除其他可能導致貧血的因素,常吃低劑量阿斯匹靈的老人貧血機率仍達到20%左右,而且他們的血液中鐵質濃度的降幅也比對照組更大。
儘管兩組之間的大出血事件沒有明顯差別,但研究作者認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人可能會因為不太嚴重或隱藏的內出血而缺鐵,因此導致貧血。對於長者來說,貧血會導致疲勞加劇、思考能力變差,完成日常任務的能力也可能下降。
因此,研究人員提醒,醫生開立處方藥物時也要留意並監測病人的貧血問題。
健康人長期吃阿斯匹靈,恐弊大於利
事實上,台灣也曾經興起一陣阿斯匹靈護心風潮,有不少專家都透露自己也會採用日服低劑量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臟病和中風,不過,正因阿斯匹靈是一種抗凝血劑,若固定服用,恐破壞正常血液的凝固功能,反而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對於沒有發生過缺血性心臟病或缺血性中風的成年人來說,預防性服用阿斯匹靈,可能弊多於益。
有心臟病家族史的新光醫院內科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20年前也曾嘗試預防性服用阿斯匹靈,但服用一年後,經常覺得頭痛,檢查後竟是腦出血,嚇得他馬上停藥,改以較清淡的飲食和規律運動預防心臟病。
洪惠風指出,目前醫界都不建議用阿斯匹靈來「保養」,健康的人不需要服用阿斯匹靈,甚至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的研究也指出,阿斯匹靈用於初級預防雖然可減少非致命性缺血事件,但會顯著增加非致命性出血事件,「也就是說,研究顯示,阿斯匹靈雖然可能降低心臟病和中風風險,但出血風險也抵消了這些好處。」
微笑藥師廖偉呈也認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以保養心血管的做法之所以在歐美這麼流行,是因為就醫費用高昂,因此許多人認為,花小錢就能預防心臟病和中風,於是廣為民眾使用。
適用阿斯匹靈的四大時機
管控風險因子,並實踐健康生活,才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關鍵。醫生會在以下情況建議病患服用阿斯匹靈:
• 有心臟疾病,或目前有動脈硬化、狹窄,預防發生血栓或動脈硬化的併發症。
• 曾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服用阿斯匹靈可降低繞道血管的再阻塞率。
• 減少心肌梗塞發生後的影響。
• 中風、周邊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血管狹窄或是醫師指示的情形(次發性用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