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冬至2020 – 二十四節氣|中醫:宜固密陽氣、養心健脾 2款滋補食療推介

SundayMore

更新於 2020年12月20日20:19 • 發布於 2020年12月21日04:04

【冬至2020】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是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常聽長輩說「冬至大過年」。冬至屬於三九嚴寒時節,是一年中最寒冷、地面積蓄熱量最少的一段時間,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說法。冬至前後,氣侯寒冷,日夜溫差大,所以養生保健更應加倍重視,看看德善堂註冊中醫師陳宇傑與大家分享5大注意事項及2款養生食療吧!

撰文:註冊中醫師陳宇傑@德善堂|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Photo-Ac|編輯:Ellie

冬至宜避寒就溫、固密陽氣

【冬至一陽生】

冬至陰盛轉陽,陽氣初升,這種陰陽轉化的過程對某些重病患者會造成一定影響,如果未能適應,容易使原有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然而,冬至過後陽氣回昇,病情亦可能有好轉之機,故民間有「重病難過冬至節,過了冬至可延年」的說法。

冬至前後,氣侯寒冷,日夜溫差大,心臟病和高血壓病患者的病情容易加重,中風的發病率亦會增加。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適當服用藥物控制病情,如有不適必須盡快求醫。

圖片來源:Photo-Ac
冬至2020 – 圖片來源:Photo-Ac

【冬至養生保健】

由此可見,除了傳統節日的意義外,冬至與我們身體健康亦息息相關,對冬至前後的養生保健更應加倍重視。

1. 避寒就溫

氣溫下降,要及時增添衣服,日常宜選保暖性能好而又柔軟寬松的衣服,不宜穿得過緊,避免影響血液循環。嚴冬時節還要注意長者和體弱者容易出現體溫偏低,長者居室應加強防寒保暖措施。

2. 早睡晚起

嚴冬時節,夜半至清晨氣溫較低,人體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維持體溫,因此我們應該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晚上較早入睡,早上不要過早外出活動,以免損傷陽氣。

圖片來源:Photo-Ac
冬至2020 – 早睡早起 圖片來源:Photo-Ac

3. 固密陽氣

冬天氣候寒冷,身體的陽氣宜處於收藏狀態。雖然運動可保暖,但不宜在戶外進行過於透支體力的運動,避免大量出汗,使陽氣外耗。保持良好心境,情緒穩定愉快,盡量避免動怒、急躁,情緒波動,都不利於陽氣收藏。

4. 天灸療法

「三九天」寒冷陰盛,冬至是三九天的第一天,中醫認為在這時期進行天灸敷藥療法有利於養生保健,增強抵抗力,對一些慢性虛寒性疾病,例如鼻敏感、哮喘、腸胃功能失調等更有一定治療效果,能夠改善病情,減少發作,建議體質適合者可於此時進行天灸療法。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冬至2020 – 天炙療法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5. 適時進補

所謂三九補一冬,冬至是最佳的進補時令,可適當食用羊肉、 牛肉、海參、鮑魚等補益食品,但必須注意不宜過量,否則容易出現內熱或者腸胃積滯。進補亦需視乎體質,以免適得其反。蓮子、芡實、淮山、銀耳等平補類食物,性質溫和,可作日常食用。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冬至2020 – 可進補海參、牛肉、羊肉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以下食療亦可適當食用:

【羊肉燉蘿蔔】

1-2人份量

材料:白蘿蔔500克 ,羊肉250克 ,薑、酒、食鹽適量

功效:溫中補虛,行氣消滯

做法:

1. 白蘿蔔、羊肉洗凈切塊備用;
2. 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
3. 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薑、酒、鹽,燉至六成熟;
4. 將白蘿蔔入鍋煮至熟即可。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冬至2020 – 羊肉燉蘿蔔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海參北耆歸地湯】

1-2人份量

材料:發透海參2條、北耆1兩、熟地5錢、當歸頭5錢

功效:養心健脾

做法:

1. 藥材洗淨,放入煲湯袋內,加6碗清水浸泡30分鐘;
2. 放入海參,煮滾後轉小火煲2小時;
3. 出鍋前,以鹽調味即可。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冬至2020 -海參北耆歸地湯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德善堂註冊中醫師陳宇傑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理學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德善堂註冊中醫師陳宇傑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理學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