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山有文西】赤柱古道探百年遺跡 獅子坑老虎坑藏石拱橋

LINE TODAY

發布於 2021年09月22日02:00 • 文西

繼2020年底,擁百年古羅馬式設計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被發現後,相隔數月再有新的百年遺跡被發現,是兩座位於「赤柱古道」路段之一馬坑山徑的石拱橋。有趣的是,兩條古道同樣是羅馬式建築設計,一橋名為「老虎坑」,另一橋名為「獅子坑」,「虎獅二橋」甚有卧虎藏龍之感。有當區議員及專家翻查造橋記錄推算,兩座拱橋約建於1840年代,迄今逾170年歷史,引證著香港水務的發展與變遷。

深入高10米闊20米老虎坑

「赤柱古道」為舊日連接赤柱、淺水灣至筲箕灣的百年古道,其中部分路段現已荒廢中斷,部分則因城市的擴建而改道或消失。今次介紹的兩座拱橋位於赤柱馬坑徑,可由近舂磡角道與赤柱峽道交界(舂磡角道11號)起行前往。乘搭巴士或小巴下車後,反方向走回分叉路口見藍色的「南區海濱長廊」路牌,路牌旁附綠色欄杆的下樓梯便是起點。

沿梯級下行,留意欄杆末的右方有一藍色「WATERWORKS RESERVE」牌(紅圈),由此處轉入欄杆左方見粉紅絲帶便是入口了。這裡須細心留意絲帶的指示,以及一塊綁在樹上寫著「赤柱古道 佳美道」的告示牌(黃圈),方能找到確實入口位置。赤柱古道的起步雖有點難找,但往後的路徑則清晰易行。

前行不久見一入地的灰色管道,管道提示已到達第一座石拱橋——老虎坑。管道後有下行至老虎坑的小路,然而小路多苔蘚路滑,提醒大家必須小心前行,因老虎坑深達10米、闊20米,連著長20米的洪水溢道,往內部走則為遍佈碎石的「掘頭路」,下雨天或雨後日子均不宜前往。巨型石拱橋非常宏偉,結構完整,石磚的砌疊更令人驚嘆,不少街坊及專家認為適宜將拱橋加以維護及保育。

三角溢洪道與獅子坑

返回老虎坑橋上繼續前行,地上不斷見有煤氣石標的提示,數分鐘後便見一處明顯石坑道,在石坑道的右邊下方便是三角溢洪道的藏身之處!三角溢洪道四周被雜草淹沒,需一定眼力才能發現,徽章形態別具特色,內部現時已封實,空間可供一名成年人屈身藏身其中。

再次重回古道前,便見獅子坑石拱橋,此拱橋較老虎坑小,深約3米,闊約8米,連接細小的排水口,與老虎坑一樣,獅子坑的盡頭亦是「掘頭路」,但石拱橋的建築結構和外形同樣完整,配合旁邊的老樹盤根,古色古香。現時古蹟辦已將古道及兩座拱橋納入「須進行評級的新項目」和「香港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清單」,不少行山客及市民希望有朝一日該處能發展成赤柱文物徑,加入歷史教育與古蹟保育的元素。為此,大家前往參觀拱橋及遺跡時緊記靜觀,好好保護遺跡,切勿破壞或提走任何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並且帶走個人垃圾。

隨後在橋的附近立有一個木牌,往標示「赤柱廣場」方向走,旁經懲教署體育會會所(但不可入內)再連接停車場,返回行人道可前往赤柱廣場用膳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離開。

路線教學:中環乘搭巴士6、6A或260>赤柱峽道交界(舂磡角道11號)下車>赤柱古道(佳美道)>老虎坑>三角溢洪道>獅子坑>赤柱廣場

長度:約2公里

需時:1.5小時(連拍照)

難度:***(下行至石拱橋的路段小心路滑)

建議交通:中環乘搭巴士6、6A或260至赤柱峽道交界(舂磡角道11號)下車,反方向行回交叉路口時見藍色的「南區海濱長廊」路牌,沿旁邊的下樓梯開始起行;終點可在赤柱廣場離開。

撰文及攝影:文西

世上無聊事,只靠有心人;無聊的日子,都總有意思。最喜歡無聊事認真做。

IG: www.instagram.com/simpleshot.simplelife/

FB: www.facebook.com/simpleshot.simplelife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