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入門攻略 眈天望地有驚喜 城市觀鳥邂逅「裁縫」小葵花

明報

更新於 2023年02月02日18:20 • 發布於 2023年02月02日20:30 • 生態
夜鷺–有企鵝站在樹上?雖然牠們的外形與企鵝有幾分相似,但別誤會了,牠們是會飛的夜鷺。這種中型鷺鳥愛吃魚,常在水邊出沒,訪問當天就有一群夜鷺聚集在九龍公園水池旁的大樹上。(黃志東攝)
夜鷺–有企鵝站在樹上?雖然牠們的外形與企鵝有幾分相似,但別誤會了,牠們是會飛的夜鷺。這種中型鷺鳥愛吃魚,常在水邊出沒,訪問當天就有一群夜鷺聚集在九龍公園水池旁的大樹上。(黃志東攝)
小葵花鳳頭鸚鵡–屬「極度瀕危」物種的小葵花鳳頭鸚鵡,全身白色,頭上有醒目的黃色羽冠。牠們主要棲息於香港島,記者在龍虎山遇見牠們成群出沒,叫聲嘈吵,令樹林變得好不熱鬧。(黃志東攝)
小葵花鳳頭鸚鵡–屬「極度瀕危」物種的小葵花鳳頭鸚鵡,全身白色,頭上有醒目的黃色羽冠。牠們主要棲息於香港島,記者在龍虎山遇見牠們成群出沒,叫聲嘈吵,令樹林變得好不熱鬧。(黃志東攝)
鵲鴝–鵲鴝俗名「豬屎喳」,是常見城市鳥類。雄鳥羽毛黑白色,雌鳥灰白色,叫聲響亮、變化多端,時而發出「喳」的低沉聲音。圖中是雌性鵲鴝,攝於九龍公園噴水池。(黃志東攝)
鵲鴝–鵲鴝俗名「豬屎喳」,是常見城市鳥類。雄鳥羽毛黑白色,雌鳥灰白色,叫聲響亮、變化多端,時而發出「喳」的低沉聲音。圖中是雌性鵲鴝,攝於九龍公園噴水池。(黃志東攝)
長尾縫葉鶯–長尾縫葉鶯是「巧手」裁縫,會以喙為針,蜘蛛絲或植物纖維為線,將葉子縫合,再在內裏築巢。想尋找嬌小玲瓏的牠們,可以認住牠頭頂的橙色羽毛及平板而高音叫聲!圖攝於龍虎山。(黃志東攝)
長尾縫葉鶯–長尾縫葉鶯是「巧手」裁縫,會以喙為針,蜘蛛絲或植物纖維為線,將葉子縫合,再在內裏築巢。想尋找嬌小玲瓏的牠們,可以認住牠頭頂的橙色羽毛及平板而高音叫聲!圖攝於龍虎山。(黃志東攝)
龍虎山的髮冠卷尾(左)和栗耳鳳鶥(中),以及九龍公園的黑領椋鳥(右) 。(黃志東攝)
龍虎山的髮冠卷尾(左)和栗耳鳳鶥(中),以及九龍公園的黑領椋鳥(右) 。(黃志東攝)
杜振南(黃志東攝)
杜振南(黃志東攝)
余暢恒(黃志東攝)
余暢恒(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在郊外,你總會看見觀鳥者背着大袋裝備,再配上那支「長炮」相機在山林間游走。這一身「重裝備」, 讓不少人把觀鳥聯想到「辛苦」兩字, 嚇退了觀鳥興致。

觀鳥達人余暢恒說:「觀鳥並不是很難,只要肯花時間、肯落街,每個人都做得到!」甚至毋須走到郊外,市區附近也有不少雀鳥等你發掘,常見如麻雀也有其可愛之處,眼耳兼用更可找到極度瀕危的小葵花鳳頭鸚鵡。學懂觀鳥新手攻略,你和我也可以做個輕鬆觀鳥達人。

9月至翌年5月 香港最佳觀鳥季

香港「麻雀雖小」,但錄得的野生雀鳥逾550種,其中大多數的是春、秋季過境遷徙鳥和冬候鳥,後者顧名思義是秋季飛到香港過冬,到了春季(3至5月)就會離開;而較少數的是全年可見的留鳥。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高級主任杜振南(Hugo)指,9月至翌年5月是香港最佳的觀鳥季節。去戶外活動,一般都會等待天晴才起行,但Hugo表示觀鳥不一定要好天氣,只要不是大雨,也適合觀鳥,「有時毛毛雨和陰天反而會幸運遇上候鳥,因為候鳥會等待好天氣才繼續遷徙」。

麻雀沙堆洗澡 躲排水渠休息

米埔、大埔滘等是觀鳥熱點,但山長水遠,難免令人動力大減。「時常有錯覺認為觀鳥要帶很多裝備、去很遠的地方,但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的社區內有多種城市雀鳥。」香港觀鳥會助理教育經理余暢恒(Arthur)說。不少雀鳥在石屎森林中老是出現,但大家對牠們的了解又有多少?例如,雖然麻雀(樹麻雀)是大街小巷的常客,但可知道牠們有獨特的洗澡方法?「麻雀洗澡不是用水,而是用沙,好像在沙堆玩耍一樣」;另外,嬌小的牠們「有時會躲在護土牆的排水渠休息,拍照很有趣」。他表示,只要多加留意,既能了解雀鳥的生活習性,也可發現有趣的打卡位。

夜鷺貌似企鵝 愛水邊覓食

再走遠一點,市區的大型公園也是觀鳥好地方。Arthur推介,觀鳥新手不妨到四通八達的九龍公園探索,「九龍公園裏有多種不同植物,這個綠化地帶很適宜雀鳥居住」。除了留意正在開花或結果的樹木,有沒有鳥兒在上面覓食,也可在水源附近尋找雀鳥蹤影。Arthur和記者就在九龍公園的噴水池旁邊看見一隻鵲鴝「玩水」,亦在水池附近看見一群驟眼看似企鵝的鳥類,「那些是夜鷺,牠們會吃魚,因此常在水邊出沒,如池塘、碼頭等」,牠們的頭頂及背部為藍黑色,與翅膀和腹部的灰白色對比鮮明,因此會讓人誤以為是企鵝!

Arthur指出,在市區觀鳥其中一個優勢是城市雀鳥比較不怕人類,有時會在路人面前「企定定」,觀鳥人士可細心觀察,甚至用手機替牠們拍照,例如有一群黑領椋鳥在草地上與麻雀搶食,即使近距離拍照也可以。在這個城市綠洲走一圈,可以「捕捉」到多種城市雀鳥,幸運的話更可遇上較罕見的鳥類。如全身亮綠色的亞歷山大鸚鵡,牠的特徵是紅領、紅肩和黃色眼圈,在高高的樹上也十分顯眼,牠們常見於九龍公園。

小葵花鳳頭鸚鵡「極危」 全球僅2000隻

在九龍可以看見亞歷山大鸚鵡,渡過海港就有機會遇到小葵花鳳頭鸚鵡。這種鸚鵡全身白色,頭上有黃色羽冠,牠們喜歡群居和在樹洞中築巢,叫聲嘈吵。Hugo說,牠們是從外地引入的品種,原生於印尼;屬「極度瀕危」物種,全球只剩下約2000隻,在香港約有200隻,主要棲於香港島,可以在香港公園、香港動植物公園及龍虎山等地方找到牠們的蹤影。

長尾縫葉鶯「巧喙」築巢

龍虎山毗鄰香港大學,交通便利,Hugo帶記者登山,沿途不但看見鸚鵡,還有多種不同雀鳥!由於龍虎山上的鳥類多屬體型較小又活躍的林鳥,Hugo教授觀賞技巧,「觀察林鳥很少只集中注意一棵樹,我們會將眼前所見的景觀當作是看電影的大銀幕,如銀幕中有黑影飛過或樹葉不正常地擺動,就用肉眼鎖定該位置,然後快速把望遠鏡放在眼睛上面,再對焦觀察,如果鳥兒不斷移動,可不斷重複以上動作」。

細聽鳥鳴也很重要,例如聽到沙啞嘈吵的「啞啞」叫聲就知道是小葵花鳳頭鸚鵡。另外,Hugo指長尾縫葉鶯的叫聲也容易辨認,牠們會發出很響亮的「超超超」叫聲,有規律而沒有起伏。牠們是常見留鳥,比麻雀細小,頭頂有橙色羽毛,背部至尾部橄欖綠色,「雌鳥和未成鳥尾部較短,而雄鳥的尾巴長度與身體差不多1比1,所以叫『長尾』」。英文名是Common Tailorbird,名副其實是個小裁縫,「牠們會以尖細的喙作針,以蜘蛛絲及植物纖維等將大片的葉子縫合,形成杯狀再在裏面築巢」。

觀鳥要細心看和聽,也要「眈天望地」。有些雀鳥愛在溪澗旁、草地上覓食,當然也不少在枝椏間休息,例如Hugo向記者指示,有「法官」在高高枯枝上鳥瞰樹林。原來是髮冠卷尾,牠是香港能看見的3種卷尾之一,身披亮黑羽毛,頭頂幾條幼長羽毛就是其「髮冠」;尾部闊大、沒有開叉,末端微微翹起。牠們是冬候鳥(部分留鳥),因此在冬天常見。

候鳥混入留鳥 避免落單

有的鳥獨來獨往,也有的愛成群結黨。當看到一群鳥在樹上,細心觀察,有時在一群常見留鳥中,或混入候鳥。Hugo解釋,因候鳥人生路不熟,「與留鳥一起飛,像搭順風車,人多勢眾就不怕落單」。有些時候,樹葉把細小的鳥遮掩了,仔細一看或有意外收穫,Hugo就發現一群體型有如麻雀的栗耳鳳鶥在鴨腳木上開餐,「牠們跟相思(暗綠繡眼鳥)有點相似,差點錯過」!「栗耳」是指其臉頰呈栗子色,其領圈帶有白色斑點,有灰色冠羽。牠們是冬候鳥,愛成群於樹林中層至樹冠活動。

「初學者毋須追求品種和數量」,Hugo說,單純享受觀鳥過程就能令人心曠神怡,也會留意到以往忽略了的事物,「 我(在龍虎山)觀鳥這麼久,今天突然發現,山上的樹木很美很綠,平時不覺得這麼綠油油」。●

文:李欣敏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