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長路上,找到另一半分擔快樂固然幸福,但若然失去另一半,接下來的人生又應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際遇無法預測,要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當中的困苦難為外人道,適時向外尋找幫助,為自己走出悲傷尋找動力,也是為人生下半場打開一扇窗。
失去生命的支柱
2014年的一個早上,阿敏忽然迎來人生的巨變。剛完成輪班工作的她拖著疲倦身軀回家,一如往常般喚醒仍然熟睡的丈夫,二人一起享用早餐。不料,她竟發現丈夫全身發硬,怎樣喚他也沒有反應,赫然發現對方已然離世。
失去至親的切膚之痛,為阿敏帶來巨大創傷,情緒久久不能平息:「當時,我一個星期也沒有吃飯,幾個星期也沒有說話,有好長一段時間也無法抽離出來。」家人擔心她的狀況,便帶她出外求診,當時醫生說阿敏受了過度刺激,患上了抑鬱症。
兒子患病 壓力倍增
及至2016年,徘徊在人生谷底的阿敏再次面臨考驗。她育有一子一女,其中,就讀初中的長子病況嚴重。阿敏記得,兒子曾向她訴說,指街上有很多人跟他說話、注視著他。有一次,兒子要參加學校活動,但事後卻說找不到地點,身上的物品亦不翼而飛,整個人陷入混亂。阿敏苦無良方,遂帶兒子求醫,結果證實兒子患上思覺失調及鬱躁症,需要住院接受治療。 阿敏憂心兒子的病況,害怕他出意外或被欺凌,遂對子女嚴加管教,結果常與子女發生衝突,繼而令自己壓力更大,夜不能寐,甚至不敢外出及與陌生人接觸。
踏出改寫人生的一步
去年,她在社工的轉介下,加入了由新生精神康復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合辦的「家牽希望」計劃多元家庭小組,情況慢慢得到改善。多元家庭小組的服務對象為受精神病或情緒困擾的人士、父母、配偶及其家庭成員;阿敏在小組內認識了不同背景的家庭,透過定期活動與傾談,大家互相交流處理家庭衝突的方法、與子女或配偶相處之道等,成員亦會互相勉勵彼此走出傷痛,壓抑的情緒終於得到宣泄。
眾多活動中,教阿敏最深刻的是其中一次即場表演,各個家庭都要派成員參與,結果她的兒子表現備受讚賞:「我長年與兒子一同生活,未必看到他的優點,反而旁人看得更真。」這次經歷令她得到反思,且更懂得欣賞兒子的長處。
經過不同的小組活動,阿敏重拾與人交流的動力與自信,情緒得到平靜,能夠冷靜與子女相處。以往她極少外出,害怕與陌生人說話的情況也大有改善,現在回憶起丈夫薨逝的往事,她也比較能夠面對。
阿敏現時仍要定期覆診及服藥,但身心已煥然一新,臉上重現昔日的光彩:「我曾經害怕兒子遇上突發事情,即使他讀中學了,我仍堅持要送他上學。然而,現在的我開始學懂放鬆一點,早前兒子參加了海外交流團離港數天,我見他能夠照顧自己,也就放心多了,未來我會讓子女自己體驗和學習。」
抑鬱症知多啲
抑鬱症 (Depression) 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困擾。根據醫管局統計,本港已有超過三十萬人患上抑鬱症。經歷抑鬱症的人士會感到情緒低落,並持續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思想變得負面,失去興趣或動力,因而影響生活功能。
心理學界和醫學界普遍認為抑鬱症是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互相影響而引起的,包括腦部傳遞物失調、家族遺傳(生理)、思想謬誤(心理)和生活壓力(環境)等。
經歷抑鬱症的人士會出現不同的身體反應,使他們在行為方面受到影響,同時在思想層面上會出現負面想法,久而久之,這三個範疇會互相影響,因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令情緒困擾一直持續。
身體反應:感到疲倦、失眠或嗜睡、體重驟降或驟升、專注力下降、心情煩躁、食慾增加或減少
行為:處事模式和以前不同,例如:對活動失去興趣、行動或說話比平時遲緩、表現退縮
思想:大多為負面想法,如感到內疚、覺得自己無用、覺得情況會變差、對將來沒有希望、有自殺念頭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慷慨捐助,新生會自2017年起與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推行「賽馬會心導遊計劃」。2020年再獲馬會捐助推行「賽馬會情緒GPS心理支援計劃」(情緒GPS),進一步優化「心導遊計劃」的「階梯支援模式」服務。
情緒GPS計劃應用了WRAP®身心健康行動計劃的課程,致力提升社會人士的精神健康管理能力。中心向受輕中度抑鬱或焦慮情緒困擾人士,提供專業的評估及早期介入服務。我們希望有需要人士能更快地得到具臨床實證的情緒治療和心理服務。
賽馬會情緒GPS心理支援計劃 – 情緒GPS詳情
- 電話:3188 2550
- 電郵:egps@nlpra.org.hk
- 網站:http://www.egps.hk
- 抑鬱及焦慮情緒自我測試:http://bit.ly/2Zos43p
以上只為撮要內容及僅供參考之用,如有疑問,應尋求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專業意見及以其診斷為準。
(資料來源:新生精神康復會)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