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早晚溫差大若稍有疏忽,天氣就成了健康殺手。尤其是這4大族群:
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1. 老人家
萬華衛康內科診所院長鄭維理表示,老人的神經細胞隨著歲月減少,怕冷,反應慢;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比較乾燥、癢;皮下脂肪變薄,體溫調節緩慢,容易失溫、凍傷;老人也是心血管病高危險群。
另外,也要提醒,若是有早起運動的習慣,記得等到天亮再運動。早晚溫差大、氣溫低,老人容易出意外。高醫公衛系助理教授陳培詩總叮嚀有高血壓的阿嬤看到太陽再出門運動,安全且有日照比較溫暖。
(圖片來源:陳昱任)
2. 高血壓.心臟病的人
台大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兼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指出,寒天是心肌梗塞、腦中風發病、死亡的高峰時節,罪魁禍首是高血壓。
因為氣溫低時全身血管收縮,而高血壓病人血管較一般人敏感,收縮更厲害,可能導致冷天病人的血壓比夏天平均高出20mmHg(毫米汞柱)左右。
並且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的血管比較窄、血流較慢、血液也比較黏稠,一旦遇上溫度急遽變化、若家裡不夠暖、或外出衣服穿得太少,一個姿勢維持太久不動(比方等公車),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意外危險大增。
(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3. 氣喘病人
亞東醫院顧問醫師郭壽雄在《氣喘‧棄喘》書中提到,氣喘發作和晝夜溫差大有關係,寒冷空氣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溫暖潮濕的氣候適合過敏原(塵)增生,氣壓變化使空氣中污染物不易消散,春天花粉散播等情況都易引發氣喘。
耕莘醫院鄭維理醫師則建議,氣溫較低時,外出可戴口罩,以避免吸入太冷空氣誘發氣喘。平時每天早晚吸入低劑量類固醇鼻噴劑,類固醇劑量很輕,對身體不會有太大負擔卻可減少發作。
運動前30分鐘吸氣管擴張劑,並至少熱身15分鐘。
義大大昌醫院 中醫科 部長級主治醫師蔡金川建議,可以至中藥行買「三九貼」敷背,或用黃耆、當歸、小茴香、粉光蔘、紫河車等藥材,加上排骨或雞腿熬湯,是一道溫和的養肺藥膳。
4. 精神病人
嘉南療養院副院長歐陽文貞表示,氣溫、濕度、氣壓、太陽光(日照時間)對精神病患都有影響。
比方有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SAD)的人,大部份是冬季憂鬱、夏季痊癒。症狀是冬天胃口好吃得多,體重增加、容易疲倦且嗜睡、不愛社交等。加拿大的研究更發現,女人在冬季是被低氣溫影響,吃得多且發胖;男人則受太陽光不夠的影響,睡得比較多。
季節交替、太冷、太熱、或梅雨季太濕,常是精神病人住院的高峰期,「連我母親都覺得焦慮、全身不自在,何況得吃藥控制情緒的病人,」歐陽醫師說。
這時可以動一動,緩解心情。運動可以調節交感神經、減緩憂鬱、還可燃燒熱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