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Netflix拍了一部叫《Atypical》的美國影集,內容講述一個十八歲,患有自閉症的男孩山姆·加德納如何面對這個世界,以及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故事。剛成年的男女生,對愛情總是抱有無限憧憬,山姆自然也不例外。為了交女朋友,山姆四處搜集資料,想了解「如何受歡迎」。但由於幾乎無法解讀複雜的社交信息,山姆誤信網紅的「教程」,以為「只要開口侮辱你所在意的女生,對方就會注意到你」,結果當然是不怎麼理想,也讓山姆感到相當挫敗。難道要獲得別人的喜愛真的難於登天?
雖然大家未必像自閉症患者那樣有天生的社交障礙,但是相信有不少人也曾在人際關係中感到挫敗。對於那些擅於交際的人來說,他們好像根本不需要特別學習甚麼社交技巧,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理所當然;可事實上,不是人人都天生就懂得察言觀色和融入群體,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別人告訴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進步,有哪些地方可以多做。
那麼,到底我們要怎麼做才可以融入群體,取得別人的好感,甚至受到周邊社群的歡迎呢?在了解這一點之前,首先我們也許要先定義一下甚麼是「受歡迎」。
甚麼是「受歡迎」?
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在你心目中,受歡迎的人是甚麼樣子的?」也許你會想像一個開朗活潑的陽光少女,也許你會想像一個總是說笑話來帶動氣氛的男生,也許你會想像一個充滿魅力的思想領袖,也許你會想像一個常常被追求的大美女……
雖然我們都會稱以上的人為「受歡迎」,但是顯然地他們的情況是有點不一樣的。對於陽光少女和經常說笑話的男生來說,他們表現友善、善於與人合作、交際能力強,所以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他們不一定很出風頭或引人注目,甚至有時如果不特別提出,群體中的人們並不知道他們受大家歡迎,但毫無疑問,大家都喜歡他們。這就是心理學上指的「社會計量受歡迎程度高」。
另一邊廂,思想領袖和大美女則比前者高調得多,他們一般影響力強、為人所知,而且在群體中很可能處於領導地位,然而,群體中的人不一定喜歡他們,甚至對他們產生恐懼或嫉恨。舉個例子,蘋果創辦人喬布斯有著很強大的影響力,不少人就是因為認同他的理念而購買蘋果產品,但根據與他曾經工作的人分享,他性格強勢、要求高、我行我素,不容易跟別人和平共處。在心理學上這叫「感知受歡迎程度高」。
那到底能不能同時獲有這兩種「受歡迎」呢?答案是有可能,但是非常困難。根據《Popular》的作者 Mitch Prinstein,他是這樣解釋的:「之所以這麼困難,是因為要達到社會地位,往往就需要有很強的攻擊性,讓自己看上去比其他人更強大、更重要、更值得關注……但這其實讓他們看上去很討人厭。」(來源)舉例,如果你想出盡風頭的萬人迷,你可能就要爭取各種表現自己的機會,不讓別人看上去比你厲害,這種強勢反而容易讓別人感到不舒服。
受歡迎會讓我們快樂嗎?
在聊怎樣可以變得受歡迎之前,我還想談談一個重要的問題:「受歡迎是不是真的會讓我們快樂?如果我們現在感到不滿足,是不是只要變得受歡迎,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很多人都覺得受歡迎的人看上去生活更加美滿,因而心生羨慕,尤其是還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往往會因為無法融入小圈子或無法出風頭而感到挫敗。然而,研究卻指出受歡迎並不一定會帶來快樂或成功。比方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曾研究過那些朋友很多、高自尊的高中學生,看看他們長大後會不會過得比其他人有著更好的心理健康。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曾經的風頭人物不但沒有過得更好,反而更容易出現高焦慮、低自我價值和非常高的抑鬱症狀。
除此之外,維珍尼亞大學的研究也找到類似的結果,他們發現了那些「想要變得更受歡迎」或「維持現有受歡迎程度」的青少年,長大後不會變得更加快樂,因為他們過度重視地位和人際關係帶來的短期好處,卻沒有維持長遠、深厚的友誼。真正決定了青少年是否快樂的,是社交圈的深度而非廣度。研究人員說:「那些跟好友有著深厚關係的青少年,有著更好的心理健康、心理社會適應力(Psychosocial Adjustment)及更能面對青少年期的壓力。總的來說,那些有著高質素友誼的人會更加快樂。」
如何才能受人歡迎?
好了,現在大家明白了受歡迎並不等如快樂,也明白了受歡迎的定義,終於可以聊一下變得更受歡迎的方法了!到底受歡迎需要甚麼,是要變得完美無瑕,還是要有著無比的魅力?也許答案比你想像中簡單:
多傾聽,而不是多表現
人際關係研究機構 Gottman 根據130對新婚伴侶的情況,進行了一項關於「傾聽」的研究(來源)。他們發現那些願意花時間傾聽另一半想法的夫婦,離婚的機率比其他伴侶更低。有些人誤以為要受歡迎,必須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或嘩眾取寵吸引他人注意,卻忽略了對方也有表達的需求。
事實上,「傾聽」不只能應用於處理兩性關係上,也能有助於其他人際關係。著名搜尋引擎公司 Google 就發現最有生產力的團隊,是成員發言比例大致相同的團隊(來源)。也就是說,要讓人產生好感,不一定需要急於表現自己,而是耐下心來,把對方的話聽完,理解對方的想法。當你學會傾聽,你會發現大多數人都比自己想象中更喜歡分享或討論有關自己的事情。只要你用心聆聽,並適時加入自己的見解,別人便會喜歡上和你相處的感覺,自然也會更受歡迎。
提升幽默感
在美國,許多人都把「幽默感」放到擇偶條件之中,人們總是把幽默感放在擇偶標凖中很靠前的位置。幽默感有許多種,而其共同性就是能引人發笑,耐人尋味又不令人反感。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因此,人們會傾向喜愛和能讓自己發笑的人待在一起。擁有幽默感,不但能活絡社群的氣氛,也能讓自己顯得機智而充滿魅力。
誠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這項本領。如果你不擅於開玩笑,或者不喜歡成為眾人的焦點,你也可以在旁邊配合,適時露出笑容,這樣可以為說笑話的人打氣,也能夠保持當下熱絡的氣氛。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如果你認為這種方式不適合你,也不需要勉強嘗試,只要讓自己處於自在舒適的氛圍下就可以了。
多使用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
在數年前,人工智能機械人已經能夠擁有一般人類十分相似的外表,然而,儘管它們的外型和大家非常相近,看他們說話、活動,還是讓人有種心裡發毛的感覺。這是因為當時公司還沒有足夠的技術讓機械人有能力模仿正常人類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我們每天都會使用大量的身體語言,聽到笑話時會捧腹大笑,生氣時會握緊拳頭,這些肢體語言讓我們能更清晰地傳達自己此刻的情緒,也讓對方產生共鳴。
除此之外,人們會以表情表達內心的想法,除了一般的表情以外,微表情(Microexpressions)能夠完全反映出人類的厭惡、憤怒、恐懼、悲傷、幸福、驚訝以及輕蔑這七種情緒特徵,它最短只能持續 1/25 秒。雖然這些微表情可能只維持一瞬間,卻足以讓人明白你現在的喜怒哀樂。身體語言可以讓對方知道你正投入在他的分享之中,隨著細節而產生情緒變化,讓他想向你分享更多,也更喜歡你。
學習欣賞別人,並適時地給予讚美
很多人會覺得,稱讚別人會讓自己很不好意思,好像在刻意討好或拍馬屁。但將心比己,當自己努力做好了一件事,難道不會暗暗期待獲得別人的鼓勵嗎?有時候稱讚別人不是為了獲得甚麼利益,而是希望對方可以因為自己的話而露出笑容。對方一旦感受到你的善意,也會更樂意善待他人,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下次也會做得更好,彼此關係更融洽。
如果你還是不習慣稱讃別人,可以先從觀察開始,即使只是一些生活上的細節,也可以找個機會表達一下自己的欣賞,例如:「咦!你剪了頭髮嗎?這個髮型很適合你欸!」。習慣之後,就可以轉而從對方的優點、個性、能力出發,讓對方知道你看到了他的努力和付出,讓自己的讚美更加真誠,對方也因此得到進步的動力。
記得,要學會欣賞別人,就必須先學會欣賞自己,肯定了自己後,你的讚美才會更有力量!
不用害怕犯錯!
有些人看起來非常優秀,能力強大,外貌端正,待人友善,可以說是接近完美,但不知道為甚麼,卻沒有成為最受歡迎的人,你知道是為甚麼嗎?
曾經有一個實驗,工作人員把四段訪談錄影分別放給不同的測試對象:第一段錄影裡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一位成功人士, 他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裡面取得了很輝煌的成就,接受採訪時,他談吐優雅,泰然自若,表現得非常自信;第二段錄影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一位成功人士,不過他在臺上顯得有些害羞的,主持人向觀眾介紹他時,他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濺濕了主持人的褲子;第三段錄影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普通的人,他雖然不太緊張,但一點也不出彩;第四段錄影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普通人,在採訪過程中,他也把咖啡杯弄倒了,弄濕了主持人的衣服。測試對象看完這四段錄影後,需要從這四個人中選出一位他們最喜歡的。奇怪的是,測試者們最喜歡的不是第一段錄影中表現完美的人,而是第二段錄影中打翻了咖啡杯的成功人士!
這個實驗衍生出「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理論,也就是說對表現良好的人來說,一些微小的失誤不僅不會影響人們對他的好感,反而會讓人們從心理感覺到他很真誠,值得信任。所以有時毋須太執著於一些小失誤,這些小失誤可能反倒會成為你的可愛之處呢!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人際關係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舉足輕重。儘管上述小技巧能幫助你掌握一些社交技巧,更重要的還是要積累經驗,多作嘗試,避免因為一兩次失敗而全盤否定自己。別忘了,技巧雖然有幫助,自在、真誠和善良,才是決定人們會不會喜歡你的關鍵因素。
Fairy's Heart 介紹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習慣了要獨自扛起所有壓力,累久了有時候就忘記了,其實也需要好好照顧自己。不管你是遇到情緒困擾,還是想讓生活變得更幸福,Fairy's Heart 都可以幫到你。請記得:沒關係,我們在。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心理健康資訊的話,歡迎大家到我們的網站 、Instagram (@fairiesheart) 或 Facebook 關注我們吧!
參考資料
- ABC News. (2017). High school popularity may not lead to happiness, study finds. Retrieved 2 July 2021, from https://abcnews.go.com/Health/high-school-popularity-lead-happiness-study-finds/story?id=49355214
- Allen, J. P., Schad, M. M., Oudekerk, B., & Chango, J. (2014). What ever happened to the “cool” kids? Long‐term sequelae of early adolescent pseudomature behavior. Child development, 85(5), 1866-1880.
- Amazon. (2021). Popular: The Power of Likability in a Status-Obsessed World. Retrieved 2 July 2021, from https://www.amazon.com/Popular-Power-Likability-Status-Obsessed-World/dp/0399563733
- Behavioral Scientist. (2017). Status Check: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Popular?. Retrieved 2 July 2021, from https://behavioralscientist.org/status-check-mean-popular/
- Brescia University (2017). Interesting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The Pratfall Effect. Retrieved 2 July 2021, from https://www.brescia.edu/2017/06/pratfall-effect/
- CBC/Radio-Canada (2017). STUDY: Popular high school kids don’t become happy adults, nor do losers, nor does anyone. Retrieved 2 July 2021, from https://www.cbc.ca/comedy/study-popular-high-school-kids-don-t-become-happy-adults-nor-do-losers-nor-does-anyone-1.4269954
- Gottman, J. M., Coan, J., Carrere, S., & Swanson, C. (1998). Predicting marital happiness and stability from newlywed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22.
- MBA 智庫百科 (2021). 出醜效應. Retrieved 2 July 2021, from https://wiki.mbalib.com/zh-tw/出丑效应
- Netflix (2021). Atypical. Retrieved 2 July 2021, fromhttps://www.netflix.com/hk-en/title/80117540
- Quartz. (2017).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opularity and we are choosing the wrong one. Retrieved 2 July 2021, from https://qz.com/1027802/there-are-two-kinds-of-popularity-and-we-are-choosing-the-wrong-one/
- 工商時報. (2020). Google最強團隊的秘密 就是傾聽. Retrieved 2 July 2021, from https://ctee.com.tw/bookstore/selection/359817.html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