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膝蓋損傷免換人工關節!台中榮總「一次自體軟骨修復術」助恢復好膝蓋,重拾運動人生!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2024年08月22日06:43 • 發布於 2024年08月22日08:43 • 黃慧玫

衛福部統計,國內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 15%,約有 350 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近年運動風氣正盛行,關節問題也隨之增多且有年輕化趨勢。許多年輕患者可能發展成退化性關節,最終只能選擇置換人工關節。

熱愛自行車的黃先生,10 年前因右膝疼痛就醫,經檢查,確認是右膝軟骨損傷,擔憂之後無法再盡興運動。醫師建議他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手術相當成功,術後,他騎自行車里程數累計逾 10 萬公里。

前排球國手陳小姐,3 年前在教學時,因為未妥善熱身即示範動作傷到膝蓋。就醫後發現,雙膝軟骨幾乎磨光,當下她以為得離開最愛的球場,經「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後,不僅繼續勝任教練職,更能重回球場當選手。

台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超平表示,近年運動風氣正盛行,關節問題也隨之增多且有年輕化趨勢。許多年輕患者可能發展成退化性關節,最終只能選擇置換人工關節。

目前,普遍治療膝關節軟骨常見的「玻尿酸注射」,可短期減緩疼痛,但必須重覆施打。以及「骨髓刺激手術」是在膝軟骨底部鑽數個小洞,促使受傷再生,缺點是再生之軟骨為纖維軟骨和人體自然的透明軟骨不同,使用年限較短。

而「置換人工關節」則需要犧牲部分正常骨骼,年輕患者還需考量活動度和使用年限的問題,並不適用高強度運動。他解釋,「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則利用患者自身的健康軟骨,耐用度更高。

陳超平提到,手術時,醫生從膝蓋非負重部位取出約 2〜5 公克的健康軟骨,經切碎、酵素特殊處理分解可釋放大量軟骨細胞,再將其裝填到受損處,促使再生類玻璃軟骨,耐用度高。此外,90% 可透過關節鏡操作,傷口僅 2 公分。

這項技術不僅適用於膝蓋,還可應用於肩膀、手肘、足踝等部位的軟骨損傷。他提醒,但非每一名患者都適合,必須透過專業醫師臨床檢查判斷,此外,術後必須配合 6 個月至 1 年以上的復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陳超平表示,台中榮總運動醫療團隊經過 2 年臨床追蹤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的骨髓刺激術(MS),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在恢復高強度運動能力方面表現更為優越。

此項重要發現已發表於美國權威醫學期刊《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獲得國際醫學界的認可。

諮詢專家:台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 陳超平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