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明憙分享因為缺乏靜需以音頻(音叉)治療尋找平靜,並且分享了《遊樂》和《聲之靜》內裡的訊息和製作上的故事;今次我們繼續靜看·明憙尋找平靜的契機。
相機:FUJI DISCOVERY
菲林:LOMOGRAPHY 100 COLOR PRINT FILM
近年常常見到朋友在社交平台發文或聽到關於頌缽、音頻治療的分享,不少人都在這些自然治療下,可以不用單單依賴藥物,而是可以平靜調整心內的煩囂及入睡,明憙也是因失眠而接觸到音頻治療繼而成為治療師;其實頌缽聲量會比音叉大聲,被治療者會躺著,然後讓頌缽聲包圍,就像進行一場Sound Bath。至於音叉是每枝都有不同頻率,再視乎不同情況,就選用適合的音叉去調節不同人的狀態:「其實所有樂器都有其頻率,而我們人類都有細胞,每個細胞都有特定的震動,而震動的東西就是有其頻率,當用頌缽、音叉這些頻率便會影響到細胞的頻率震動,原理和調樂器一樣。人的情緒出現波動就形同樂器走音,只要調整好,就會好起來。」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在訪問中筆者想到一個問題,就是一般人常說「能醫不自醫」,到底音頻(音叉)治療又是否可以「自醫」的呢?明憙道出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感覺不及由他人以音叉為自己治療般舒服,因為不用自己哼不同音叉加上可以躺著接受治療,當然是更為舒服地接受調節的過程;原理是不需要你去到一個特定狀態或心情,只要聽到不同的頻率,腦電波會接收並有反應,這是一個自然亦是好實在的事情,雖然整件事好New age和抽象,但有其科學根據。「失眠是不會一次就可以治療完成,亦要觀乎不同人的情況,音叉治療就是要找出當中原因,有人會是因過度焦慮而失眠,可能就要聽一些安心的頻率;又或者有人缺乏動力,就需要一些比較刺激的音頻;整個過程就像是解謎一樣,需要慢慢了解。」
明憙接觸到音頻治療是一個神奇的契機:「2020年初因為疫情,因此我需要在加拿大滯留,未能回港,然後有日在溫哥華漫步時,經過一間神秘的書店,我就好開心,因為從小我就喜歡神秘學、能量、星座等等學校不會教授的知識,總感到在現實邊緣時會發現這個宇宙是有更多可發掘的未知;亦因這初心,我懷住好奇心情去踏足書店,然後見到一個減價的書架,就發現了關於音頻治療的書籍。其實我本身很怕睇教學書或關於音樂的書,對我而言看書是一種鬆弛的事,所以我不會想看教學有關的書。不過好奇怪是這本音頻治療教學的書好吸引我,於是我購買了,並漸漸開始了這件事,我非常相信這是一種緣份。」
筆者當日聽明憙分享,真的覺得她像一位偵探,而且整個分享很平靜,也讓我聽的好投入;而且訪問時更和明憙談了一些關於高敏感、自然療法的事,還要加上好天氣下去做今次訪談,完成後我離開唱片公司辦公室時,感到有種溫暖且開心的能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