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強迫症揪出焦慮根源 停止無限loop

明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明報專訊】「強迫症」這個中文譯名,有點以偏概全,令外界感覺其徵狀相當可怕。此症英文名是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簡單而言,是由重複思想(obsessive thoughts)及重複行為(compulsive behavior)兩部分組成。患者因為有重複想法(如害怕污糟或物件不對稱等),需要透過相應重複行為(如重複洗手或排列物件),紓緩內心的焦躁與不安。

值得留意的是,重複行為並不僅限於洗手、冲涼或其他與健康衛生相關的舉措。患者的行為模式及種類非常多樣化,包括重複檢查、說話、排列文件、抄寫、心算、祈禱等。

重複行為應對惡劣狀况

從人本主義與存在主義角度解釋,任何精神病徵狀,對當事人而言都有存在意義及價值,是他們應對惡劣狀况與高度壓力時所作的回應。因此,面對強迫症患者,助人者與身邊人不宜只聚焦於病徵,而是要了解他們過去經歷或現在處境。

以我讀大學時重複抄筆記為例子,當年大學尚未電腦化,我因擔心筆記內容不齊全及排序無條理,影響之後複習,於是一次又一次重抄筆記,有少少瑕疵也不滿意,要抄4、5次方才罷休。此外,我亦會不斷覆核文件與功課,出門後不時折返檢查有沒有關門。

另外,我接觸過一個年輕個案,他曾被父母送往內地居住2、3年,返港後擺脫不到被遺棄的感覺,會不斷重複洗衫及不同清潔行為,就像要洗走罪孽,讓自己舒服些。

患者多處事認真、力求完美

想一想,我和這名年輕個案的重複想法及行為,都是由心而發,屬於自發行為,可以解讀成在困境中掙扎求存的方法。再說,相關行為雖然構成困擾,但我們至少能夠維持學習、工作以至社交等,生活功能未至嚴重受損。當事人在重複思想與行為困擾下仍然奮力掙扎,維持正常工作與作息,這也反映了人的堅韌。

由此可見,重複徵狀並不是洪水猛獸,當事人呈現的性格,更多屬於處事認真、注重細節,甚至力求完美。他們甚至可以在自己專屬範疇取得不錯成就,英格蘭前足球明星碧咸便是表表者。

重症增頻率力度 陷惡性循環

當然,若重複想法及行為未及處理,或當事人面對壓力增加,就有可能發展成重症;即重複行為已不足以紓緩焦慮,需要增加頻率與力度,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干擾作息生活,甚至陷入失學失業等狀况。

說到底,重複思想及行為是人受壓或面對逆境時所作的回應,求醫和用藥有助紓緩病情,但與患者一起回顧及探索過往經歷,找出焦慮與不安根源更為重要。有些時候,若壓力來自家人,後者更要調校相處或管教方式,從根本處為當事人鬆綁。

文:丁惟彬(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講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