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泰國「野豬」足球隊12名少年和教練,被困清萊洞穴9天後才被發現,最後全部獲救。不少人認為他們在缺乏食物的陰暗環境下能生存9天是一個奇蹟。
人體系統精密,器官有自我修復能力,適應不同情况應付危機,可是人總不能長生不老,也並非刀槍不入,人,始終有極限。
不吃不喝三四天或沒命
理論上,當你耗光了體內脂肪、肝醣、蛋白質等,身體便會因能量耗盡而停止運作。食物是我們主要的能量來源,如果身陷險境,沒有足夠食物,應盡量減少活動,避免體力消耗。
然而,就算活動量減少,人體細胞仍需要能量才能生存,以維持各個器官運作。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解釋:「食物在體內經一系列化學反應後會轉化為葡萄糖,並製造成高能量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提供細胞代謝所需的能量。當我們長時間沒有進食,身體會啟用儲備,包括儲存在肝臟的肝醣及脂肪。假如肝醣也不足夠維持細胞生存,下一步便是燃燒脂肪,最後肌肉的蛋白質也會被轉化為能量。」
能量用盡 多重器官衰竭
當儲備用盡時,身體沒有能量維持細胞生存,人最後會因多重器官衰竭而死。蕭粵中表示:「如果沒進食而有喝水的情况下,生命可以維持超過一星期,沒有水的話,時間大為縮短,嚴重缺水可致神志不清、抽筋、休克,甚至死亡。沒水又沒食物,三四天便有生命危險。」
1929年,印度人 Bhagat Singh 因在獄中目睹歐洲與印度囚犯之間的不平等待遇,絕食抗議116天。科學無法解釋他如何能沒進食116天仍生存,有人認為與意志力有關。另一著名的絕食事件為1981年的「愛爾蘭絕食抗爭」, 25歲的抗議者Kieran Doherty 在補充水分及維他命的情况下,絕食73天後離世。
野豬足球隊成員年齡介乎11至16歲,教練也只有25歲,年紀輕又體魄健康,會否增加遇險時的生存機會?蕭粵中卻表示不一定:「需要視乎身處的環境而定,假如在寒冷地方遇險,由於兒童或年輕人比成人更容易流失體溫,可能較容易捱不住。」
失血2公升 身體休克
血液負責運送氧氣和養分(如葡萄糖)至各細胞,並運走細胞生產的廢物。血液在體內循環不息,細胞的機能才能維持正常。如果失血過多,血液供應未能滿足各器官需要,令身體進入休克(Shock)狀態,嚴重可致死亡。
蕭粵中表示,「正常成年人體內約有5公升血液,如果失血15%(約750毫升)以下,血壓或脈搏影響輕微,會出現輕微口乾;超過15%,脈搏加快和轉弱、血壓降低;超過40%(約2公升),可出現嚴重失血性休克,若沒得到治療,會有生命危險」。
體溫跌至13.7℃大難不死
有人住在四季如春的地方,有人則活在冰天雪地,例如世界最寒冷的村莊、位於俄羅斯的Oymyakon,溫度最低達-71℃。要在寒冷中活下來,就要保護核心體溫。
失溫速度愈快,危險愈大,蕭粵中說,「1912年的鐵達尼號意外,很多墮海乘客是凍死而非浸死,因水中失溫速度快,人能支持的時間相對短」。失溫速度受幾個因素影響,包括穿衣多少、環境溫度、溫度轉變速度、風流量,以及身體有否被弄濕等。
低溫徵狀分三級 身體28℃以下心跳減慢
人是恆溫動物,身體細胞需要在某一個溫度範圍內才能正常運作,所以體溫上升或下降幾度已可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正常體溫約為37℃,假如下降至35℃或以下,便會出現低溫徵狀,程度分三級。蕭粵中表示,「32℃至35℃屬於輕微,人的反應變慢、打冷顫;28℃至32℃屬中等,開始神志不清;28℃以下是嚴重,心跳速度減慢,若不及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
理論如此,實際上卻有體溫低至13.7℃仍能生還的個案。1999年5月,瑞典放射科醫生Anna Bågenholm與友人往雪山滑雪,不慎跌進冰冷的溪流中,被冰層困住80分鐘後才獲救。當時她已無心跳呼吸,全身冰冷僵硬沒生命迹象,送達醫院手術室時,體溫只有13.7℃;然而當醫護為她接駁人工心肺機,並將血液加溫,數小時後她的體溫上升,隔天心臟重新跳動。但因神經受損,她要花超過一年時間才能走動。該案例記錄在權威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一篇研究中。
最長壽紀錄122定146歲?
隨着醫學發展,人類壽命自19世紀以來顯著延長,但也有極限,有美國科學家認為,人類的生命極限可能是115歲左右。
據BBC報道,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基因學家維格(Jan Vijg),與團隊分析由美國及德國人類學家建立的38國資料庫,研究全球超過100歲人瑞的數據,發現人類最長壽命在1970至1990年代初有顯著增長,但到了1990年代中期趨向穩定,預示人類壽命正接近極限。他們認為這一極限是在115歲左右,超出此極限後,無法再維持運作多久。
人命有無極限 眾說紛紜
相關結論於2016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引起了科學界討論,有學者質疑,提出一個明確的極限歲數是言之過早,認為未來人類的壽命,可能因醫學等其他領域的突破而增加。亦有學者認為,如果人平均活到80或90歲時,有人可能因為基因遺傳或是運氣好,最長壽的人有可能活到110或120歲。因此,如果人類平均壽命繼續增長,代表最長壽的人可以活得更久,甚至超過115歲。
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目前最長壽紀錄保持者是出生於1875年的法國女士Jeanne Louise Calmen,活到1997年122歲時逝世;另有一爪哇人Mbah Gotho,去年以146歲之齡辭世。據傳Mbah Gotho出生於1870年12月,但由於印尼在1900年才開始有人民出生的相關紀錄,因此他的出生證明未獲正式認可。
珠峰度過21小時破紀錄
海拔高的地方,空氣稀薄,氣壓下降,如登高過急,身體未及充分適應,便會出現高山反應。蕭粵中舉例,「前往九寨溝旅行,下機時身處的九黃機場在海拔3000多米,某些人也許會感到不適,然而當地居民卻沒受影響」。2009年,一名香港女子與家人同遊四川,短短兩小時多由海拔500多米的成都去到海拔逾4000米的黃龍風景區,疑因高山症誘發肺水腫死亡。
高山反應出現在2500米或以上的高海拔地區,大氣中的氧氣及氣壓隨高度上升而下降。患者初時可能出現心跳加快、頭痛、食慾不振、呼吸加速、乏力及失眠。如身體仍未能適應,徵狀將漸漸加重並變成急性高山症,嚴重的可引致高山腦水腫或高山肺水腫。
可承受最高海拔或9000米
人類最極限能在多高的地方生存?研究高原生理、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教授Mike Grocott認為,人類能夠承受的最高海拔可能是9000米。蕭粵中則認為,「如身處高海拔,空氣稀薄的地方,例如海拔8000米以上,理論上沒有人可以在不使用氧氣樽補充氧氣的情况下長時間逗留」。事實上,只有少數人能在沒有氧氣補充下登上珠穆朗瑪峰(8848米)。登山者通常在峰頂上不會逗留超過半小時,但在1999年,尼泊爾人Babu Chiri Sherpa在峰頂度過了21小時,打破健力士世界紀錄。
■今期專家
蕭粵中醫生(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
文:李佩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