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蟹足腫治療分為多個層面:
1.第一層也是最重要的是:預防。不要製造不必要的傷口。常見病人第一次求診,都是因為穿耳的傷口出現蟹足腫。若知道家族中有人曾患蟹足腫,甚至自己身體曾出現蟹足腫,便應避免穿耳、脫痣等非必要的美容療程。
至於偉祥因注射卡介苗後出現蟹足腫,陳東飛解釋,早年的卡介苗是一種很特別的疫苗,「它注射進真皮層而不是肌肉,所以特別容易誘發蟹足腫;近年較新式卡介苗已採用噴鼻或其他非注射進真皮層的方式,很少會誘發蟹足腫。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等都是注射進肌肉,誘發蟹足腫的機率很微」。
早期打類固醇 抑制疤痕增生
2.若皮膚出現疤痕增生,不論是來自手術或暗瘡傷口,只要出現紅腫、變硬或痕癢疼痛等,建議盡快諮詢醫生,「早期開始治療,局部注射類固醇已有效抑制疤痕組織增生,平復疤痕。類固醇長期使用會引起副作用,但在醫生控制下局部注射相當安全」。
3.「再深一層,像偉祥個案,早期沒有治療,到後期疤痕變得比較大和痛,這時注射類固醇已杯水車薪,效果有限。幸好現時也有不同治療方案。」陳東飛說,例如手術切除,但新疤痕有可能誘發新的蟹足腫,因此必須留意術後疤痕護理,現時傾向術後放射治療,有助減少復發。
術後放射治療、植皮減復發
「在切除手術方面,現在也有新認知,盡量不切除患處的表皮,只切去真皮層,甚至可在手術後為傷口做簡單的植皮,以減少傷口皮膚的張力,有助減低蟹足腫復發風險。此外近年也應用冷凍消融術,即以低溫能量施加在增生的疤痕組織,毋須切除任何組織,見效更快,術後皮膚的張力也不會太大,但患者或需配合其他治療,例如除疤貼、壓力治療,甚至局部注射類固醇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