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人喜歡養魚,看着魚兒游來游去十分療癒,尤其是美艷漂亮的品種,更賞心悅目。眾多觀賞魚中,泰國鬥魚以色彩繽紛見稱,生氣時「鼓起泡鰓」、魚鰭立起,更顯艷麗;孔雀魚則花紋顏色衆多,其傘形尾鰭就像裙襬,十分漂亮。這兩種都是港人飼養觀賞魚的熱門選擇。養得好固然開心,但用錯飼養方法,魚兒容易生病、死亡,換來滿滿挫敗感。怎樣才是飼養的正確方法?養魚達人分享實用貼士。
在辦公桌上放一個小魚缸,自製「魚樂無窮」以紓緩工作壓力,是不少打工仔的小確幸。其中鬥魚毋須使用氣泵與過濾器,對於環境溫度也沒有太高要求,讓牠們成為熱門的「辦公室寵物」。
毋須氣泵過濾器
飼養鬥魚多年的基寶,去年開設了鬥魚專門店Plakad Hong Kong。甫入店內就看到琳琅滿目的小魚缸,每個魚缸裏面都養着一尾身形和顏色各異的鬥魚,基寶解釋道:「人工飼養泰國鬥魚已有百年歷史,其間經歷多代轉變,培育出不同外觀。基本上,每一尾的外觀都獨一無二。」
觀賞性鬥魚以雄性為主,一般是以外觀來分類,特別是尾鰭。基寶指着店舖右邊的一整排魚缸:「這邊都是將軍鬥魚(俗稱PK),較適合新手飼養。」他表示將軍鬥魚的外貌比較接近原生鬥魚,尾巴短短的,比較強壯,適應力也較強。這個品種一開始培育的方向是為了「打鬥」,但養魚者漸漸發現短尾也有其獨特美態,慢慢也成為了觀賞魚的一員。
「將軍」強壯 「半月」尾鰭大
店舖另一邊擺放的魚缸,尺寸都比較大。「這邊的魚種主要是『半月』(俗稱HM,Half Moon),因魚尾比較大,魚缸空間也需要大一點,否則牠們可能因為壓力而自殘,傷到魚鰭。」半月的尾鰭較長且大,依尾鰭形狀再細分多類:尾鰭展開約180度的是標準「半月」,超過180度的會被稱為「超半月」(OHM,即Over Half Moon),不足180度的,有些人會稱為「扇尾」或「三角尾」。半月是較新近的品種,也公認是最漂亮鬥魚品種之一。不過基寶表示鬥魚「愈靚愈難打理」,事關牠們尾鰭太大太重,導致行動力和活動力下降,同時也比較脆弱。鬥魚平均壽命為1至2年。
愈靚愈難養 售價數十至數千元
還有一種常見鬥魚,名為「針尾」或「冠尾」(俗稱CT,即Crown Tail),它們因鰭膜「退縮」,魚鰭末端呈針狀,將軍和半月鬥魚也會出現針尾。當中一款比較罕見的稱為「國王冠尾」(也稱國王CT),針尾會交疊,看起來更帥氣;而除了尾鰭之外,其他如背鰭、臀鰭、腹鰭、胸鰭在不同鬥魚上也有不同,如有些胸鰭特別大的,會被稱為「大耳」或「象耳」。鬥魚飼主綜合鬥魚種種特性,就能得出魚兒「稱呼」,如「黑金將軍CT」、「象耳超半月」等。鬥魚售價由數十元到數千元都有,視乎外觀、培育難度、基因來決定。
雄魚碰頭必打 不建議同缸混養
雖則市面上的鬥魚大都被培育作觀賞魚,但牠們好勇鬥狠「本性難移」。若讓兩尾雄魚碰頭,牠們瞬間便劍拔弩張、開鰭鼓鰓、威嚇對方,最後或會互相撕咬,直到一方逃跑或死亡方才罷休。牠們甚至看到鏡子中的自己也會鼓鰓、猛撞玻璃。
雖然大家都很喜歡看到鬥魚開鰭的漂亮模樣,但基寶表示不要過於刺激牠們,「刺激得多會習慣、麻木、沒反應,届時就難以開鰭」;但完全不刺激亦是不行,適當的刺激有助魚兒長得更好,開鰭鼓鰓的過程也能促進鬥魚排便。最好每天讓牠們照鏡子或讓鬥魚隔着魚缸相見,時間以3至5分鐘為佳。
鬥魚不可以混養嗎?「鬥魚天性好鬥,基本難以同缸養,除非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同胎鬥魚,其中又以雌性更適合混養。」他補充,就算是同胎兄弟姊妹,其間也不能分開再放回一起,因牠們會『忘記』對方,當成敵人。如希望鬥魚外觀保持完好,基本上不建議混養,因為就算是普通「追逐打鬧」,也有可能導致魚兒破鰭或刮傷。
魚缸太矮易「逃跑」 太飽易病
飼養鬥魚有什麼貼士嗎?基寶說:「鬥魚算是容易飼養的淡水魚,大概每周換水1次,隔1、2天餵食1次已足夠。」說到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他想了想說:「要特別小心的,大概就是魚缸的高度、水質和餵食量。」他表示如果魚缸太滿水,魚有可能跳缸「逃跑」,建議水量約七成滿就好;水注入缸前切記除氯氣。另外餵得太飽則會衍生很多疾病,如「腹水」(腹部腫脹)、立鱗病和魚鰾病等,因此寧餓也不要過量,一天吃數顆飼料已足夠。
養鬥魚所需設備非常簡單,毋須水泵和濾水器,一個小魚缸即可。基寶表示:「鬥魚的生理結構比較特別,除了有魚鰓可在水中呼吸,另有一個獨特器官稱為『迷鰓』,可浮上水面呼吸。此外,牠們大多不喜歡濾水器所引起的水流,更喜歡靜止的水,清潔時簡單用滴管吸掉水中糞便即可。」
鬥魚所需要的環境空間不多,將軍鬥魚所生活水體積應最少1公升,半月則最少2至3公升為佳。如魚缸過矮,則建議加蓋,防止牠們跳出魚缸。問到魚缸如此「空蕩蕩」,魚不會感到無聊嗎?「在有限的空間飼養,太多的『立雜嘢』也會剝削魚兒的活動空間。再者,『清缸』的好處是更容易觀察魚的活動。」當然,若魚缸足夠大,加入擺設和水草也可以。
文:唐可怡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