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紐約】局外人

明報

更新於 02月20日16:45 • 發布於 02月20日20:30 •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攝影師Louise Dahl-Wolfe為藝術家William Edmondson拍攝的照片(網上圖片)
攝影師Louise Dahl-Wolfe為藝術家William Edmondson拍攝的照片(網上圖片)
William Edmondson, Angel(作者提供)
William Edmondson, Angel(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第一次看到William Edmondson的石雕,是在布魯克林博物館的美國藝術展廳。那是一座約半米高的天使,跟一般纖細華麗的天使形象不同,它的線條簡單,風格質樸。矮小圓潤的天使披着長髮,雙手交疊在身前,眼神低垂,翅膀像一扇推開的窗戶,直直立在身後。在一眾精細雕琢的作品中,它的存在格外醒目。

自學成才的創作者

去年,博物館慶祝成立200周年,重新佈置了美國藝術展廳。什麼樣的作品能代表美國藝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布魯克林博物館強調了歷史上被忽視的群體和多元視角,400多件作品中有不少出自女性、非裔、少數族裔、原住民藝術家。其中包括William Edmondson這樣的outsider artist——有時候翻譯成原生藝術家、素人藝術家或者局外藝術家,指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自學成才的創作者。「局外人」這個說法挺貼切,他們雖然在創作,但一般對藝術行業一無所知,不在局中。

William Edmondson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於1874年出生在田納西州的一個非裔家庭,父母都曾是奴隸。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在醫院當清潔工,直到50多歲才開始在自家後院雕刻石雕。他用的材料來自建築拆除留下的石灰岩,起初主要做墓碑,後來逐漸創作裝飾雕塑,例如動物、天使、聖經人物等。

他的石雕風格樸實直白,價格低廉,幾年之後,很多鄰居家裏和花園都擺着他的雕塑,他在本地開始小有名氣。後來被當地一個藝術愛好者發掘,他的作品逐漸進入本地藝術圈層。真正讓他廣為所知的,來自攝影師Louise Dahl-Wolfe給他拍攝的一組照片,她當時在紐約為Harper's Bazaar工作,拍攝了Edmondson在後院工作的場景。照片裏,Edmondson頭戴小圓帽,穿著寬大的襯衫,袖口挽起,灰撲撲的工作服上滿是石灰。他一手握着錘子,一手拿着鑿子,神情專注,卻又帶着幾分漫不經心的隨意。這組考究又極具感染力的照片,為Edmondson成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37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了Edmondson的個展,展出12件石雕,使他成為在該館首個舉辦個展的非裔美國藝術家。

Edmondson也讓我想到Bill Traylor,另外一個自學成才的非裔畫家。他當了一輩子農民,80多歲才開始在硬紙板上畫畫。他畫小人、狗、牛、兔子、貓,通常是側面輪廓,毫無技巧,卻生動感人。他們有着有類似的背景,生在黑人奴隸家庭,不曾有過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過着普通以至貧困的生活,在中年或晚年才開始創作。他們在世時獲得了一點名氣和展覽機會,但這些沒有怎麼改變他們的生活。他們沒有大紅大紫,沒有一夜暴富。但很多年之後,他們作品中的生命力依然動人。

文:林綺晴(織物藝術家,常駐紐約。個人網站:www.linqiqing.com

設計:賴雋旼

編輯:鄒靈璞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