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科技防跌!工研院:「行動輔助機器人」未來助長者重獲行動自由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4年07月11日03:42 • 發布於 2024年07月11日03:4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陳弘璋攝
科技防跌!工研院:「行動輔助機器人」未來助長者重獲行動自由
科技防跌!工研院:「行動輔助機器人」未來助長者重獲行動自由

超高齡海嘯來襲,科技是必備的解方,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出席《康健》「超高齡社會終極解」論壇,分享用「科技力」照顧身心、迎向成功老化。

面對超高齡挑戰,民眾對未來的期許有哪些?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在《康健》「超高齡社會終極解」論壇上指出,

超過3,000名民眾填答的「2035未來情境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的期望聚焦在「打敗疾病(92%)」、「輕鬆照護(91%)」、「高齡青春(85%)」及「優越體能(77%)」4面向。

「過去一聽到工研院,不少人腦中浮現的畫面多是半導體、電腦、網路通訊等產業。不過,現在不一樣了,」鄭仁傑說。工業隨著時間與大環境改變,已轉變為知識與智慧服務產業,其中一部分就是嘗試將未來超高齡化的危機轉為商機。他針對民眾最關切的4面向,在論壇上提出深入分析:

1. 打敗疾病:醫療上已知許多疾病的致病原因,民眾未來有望透過健康管理、預防性醫療等方法,避免並降低大部分疾病發生的機率。

2. 輕鬆照護:在不少民眾期待照護負擔可以減輕的情況下,未來希望能讓多數高齡者無需花大錢,就滿足自己的照顧需求。

3. 高齡青春: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疾病的治療方法也更精準多元,未來即便是高齡者,健康也能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達到身體機能不減退的目標。

4. 優越體能:隨著未來人體機能的提升與智慧輔具的發展,未來除高齡者外,身障者也有望能和一般人一樣行動和溝通。

「我們必須抓到高齡少子的痛點和需求,從服務設計找到科技的解方,」鄭仁傑表示,高齡不僅是台灣社會面臨到的問題,個人在生活上也會很有感。他說自己一隻腳已步入高齡,更能體認到超高齡社會帶來的影響,「我們未來的機會,注重的就是怎麼提升醫療、個人獨立及安全自主的生活。」

個人穿戴式裝置+復健科技,幫助長者重獲行動自由

台灣2025年高齡照顧比將提升至近13%,縣市高齡化則為14~22%不等。鄭仁傑認為,未來台灣社會要能成功老化,需要從避免疾病與失能、維持認知與身體功能、從事社會活動3面向出發。從醫療照護、社會連結和宗教,再到獨立安全的自主生活切入,透過科技應用,為超高齡社會開創新契機。

例如對高齡者來說,「跌倒」一直都是一個嚴重,卻又難以預防的問題。多數高齡者即便不希望跌倒,也有可能因為關節活動度或肌力不足等因素,不小心還是摔了下去。因此及早強化肌力、增強體能,就是避免跌倒的關鍵。

個人穿戴式裝置、復健科技、音樂同步互動訓練系統等,都是現實生活中可以幫助成功老化的關鍵。例如「行動輔助機器人」就是透過模仿人體骨骼支撐肌肉的動作,協助下肢無力或難以步行者重獲行動自由。不過,目前相關的技術仍在持續發展中,要等待更成熟時才能正式運用。

醫療、科技、服務設計跨域合作,打造「點對點」方案邁向成功老化

要朝成功老化邁進,鄭仁傑認為,除了科技創新外,還必須提出點對點的軟硬整合方案,同時也須跨域,將醫療照護與科技及服務設計一同納入。這樣才能讓原本被視為負擔的「高齡」現實,轉換為未來新的商業契機。「從健康、交通與社會參與面向著手,是台灣下一波要走的路,」他說。

像遠距醫療在科技與AI的加持下,可透過智慧醫療資訊平台,分別將患者的日常生理資訊紀錄、復能處方及詮釋資料等,傳送至社區診所、健檢中心或研究單位進行智慧分析。有了科技的導入,不僅能減輕照顧者負擔,也能協助提升及精進照護效率與品質。

鄭仁傑指出,在點對點的基礎上,與系統業者、保險公司及復健設備和穿戴裝置業者多方合作,建立並完善成功老化的生態系,「這樣就能達到科技、跨域、商模3大創新目標,為成功老化打造出新解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