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最近有間新的私人博物館——「古魏博物館」開幕。乍聽名字,還以為是專門展覽古代曹魏文物的博物館,但「古魏」兩字是意大利Sapientia基金會主席古楚璧和妻子魏昭鳳姓氏的結合,象徵中西文化交流,這既是博物館的願景,亦是藏品一大特色。來訪者能從藏品中的中國化《聖經》故事繪飾、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龍形象等看到中西文化歷史接觸、變遷與融和過程中產生的藝術傑作,讓人大開眼界!
古魏博物館為香港南區首間私人博物館,集展覽、文化、教育和休閒於一身,共展出1035件中外不同時期與地域的文物。展品種類繁多,其中以瓷器與銀器為主,各約佔四成,分別是古楚璧和太太各自的心頭好。
古楚璧是意大利人,曾擔任中國意大利商會會長一職,特別鍾情中國瓷器。作為商人的他自小熱愛藝術,20多歲時已開始收藏世界各地不同種類和主題的藝術品。由於歐洲直至18世紀時才發現瓷器的製作材料高嶺土(1710年由「邁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生產第一批東方以外的瓷器),故其瓷器發展和工藝水平自然不及有「瓷國」之稱的中國(瓷器另一英文名稱正是China),故古楚璧雖有收藏歐洲瓷器卻未深入涉獵。後來他在1980年代初到內地工作,接觸中國瓷器後便被深深吸引,自此專注收集中國瓷器,而瓷器亦成為博物館最多藏品種類之一。瓷器的圖案包羅萬有,大多與其生產時代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背景有關,大量中西合璧的圖案與裝飾是文化交匯的最佳物證。
「龍穿牡丹」瓷壺影射慈禧
其中「粉彩梅花提梁壺」是古楚璧於1981年在內地購買的第一件瓷壺。那年他自歐洲到訪中國不久,發現北京有很多古董店,結果一逛便對千奇百趣、形態各異的瓷壺「一見鍾情」,自此與中國瓷壺結下不解之緣,開始在中國各地蒐集,幾年後便成為了各大城市古董店老闆口中那個「買茶壺的老外」。另一藏品「黃地粉彩穿花行龍紋壺」則有別於傳統瓷器的鳳穿牡丹圖案,而是龍穿牡丹,意味光緒年間真正掌權的為慈禧太后。
魏昭鳳認為,最能代表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品莫過於馬克杯,這亦是坊間少見的常規展覽種類。從前中國製作的馬克杯主要是為歐洲人設計出口,在17至19世紀時廣受歐洲社會推崇。博物館精選了222件以盛清三代為主的馬克杯,按青花山水、滿大人、徽章瓷、伊萬里青花礬紅描金花卉紋,與其他常見紋飾如煙草紋、西方神話故事圖案風格圖案排列。其中「滿大人」紋飾馬克杯意指繪有穿著滿族服飾的清朝官員的馬克杯,當中描繪的是當時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官宦人家的生活。
銀器代表吉祥文化 承載祝福
博物館的另一主要收藏為銀器,大多為魏昭鳳的收藏。她畢業於浸會大學歷史系,對中國文化和文物有濃烈興趣,亦曾著書《千祥萬意》以探索和解讀瓷器背後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她的收藏興趣是啟發自其丈夫。魏昭鳳在內地四處從商時喜歡逛當地的博物館和各種市集,從中漸漸產生了收集銀器的興趣,尤其是中國銀手鐲。「古楚璧從前經常說我,收藏這些便宜的銀飾物跟撿破爛似的。但現在這些銀飾物已愈來愈少,當中承載的是中國千年來的習俗與吉祥文化,別具歷史意義。這種文化至今亦不曾消失,非常貼近生活。」魏昭鳳說,不論藏家的年齡層,銀飾物總寄寓着對持有者的各種祝福,以長命鎖為例,這是一種古鎖模樣的飾物,傳統相信只要孩子幼時戴上就能為他辟邪擋災,把生命「鎖」住從而長命百歲。銀飾上的不同紋路與圖案亦意味着不同祝福,如一些吉祥紋飾會把「壽」字設計成圓形,以表「圓滿長壽」等。展品中便有一購自西藏婦人的「福壽雙全」手鐲。
博物館分為常設展廳與專題展廳,常設展廳是中外珍品共融區,共有10大主題,分別是「陶瓷『壺』的故事」、「中國明清出口貿易商品」、「中國清代瓷壺的釉色」、「中國風」、「中國織品」、「中外珍賞飾品」、「中外書畫」、「時尚精品•外銷瓷——馬克杯」、「清代宮廷藝術‧皇家風尚」與「銀燦流光」。專題展廳則以不同中國吉祥文化和中外文化為展覽主題,每次展期為4至5個月,不時邀請不同地域和風格的藝術家在此展示藝術成果。為了迎合歲次甲辰木龍年(2024年),是次開幕特展的主題為「龍鳳獻吉祥」,陳列各種與龍鳳相關的藏品,展期至明年2月16日,對龍鳳題材有興趣者不容錯過。
古魏博物館
開放時間:周二至日上午10:00至晚上6:00 、公眾假期上午10:00至晚上7:00
地址:香港仔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33樓全層
門票:$50
個人導賞:毋須預約,免費,抵達後於前台登記
文:彭堦琛
設計:賴雋旼
編輯:王翠麗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