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天后誕辰 千人舞龍抽花炮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04月22日18:32 • 發布於 2019年04月22日20:30
花炮衝神——花炮衝神儀式為油麻地天后廟獨有的賀誕活動,由8人及3隻麒麟組成的衝花炮隊,捧起以竹製成的巨型花炮衝向天后廟,以表達對天后的敬意。(受訪者提供)
花炮衝神——花炮衝神儀式為油麻地天后廟獨有的賀誕活動,由8人及3隻麒麟組成的衝花炮隊,捧起以竹製成的巨型花炮衝向天后廟,以表達對天后的敬意。(受訪者提供)
歷史悠久——元朗大樹下天后廟歷史悠久,因廟建於大榕樹下而得名。(吳家宜攝)
歷史悠久——元朗大樹下天后廟歷史悠久,因廟建於大榕樹下而得名。(吳家宜攝)
古廟處處——全港約有350座天后廟,規模有大有小,靠近九龍樂富邨(前稱老虎岩)山邊也有一座,這個周末也會舉行賀誕。(蔡永中攝)
古廟處處——全港約有350座天后廟,規模有大有小,靠近九龍樂富邨(前稱老虎岩)山邊也有一座,這個周末也會舉行賀誕。(蔡永中攝)
天后出巡法器——天后出巡會用上不同法器,如寫着「天后元君」、「肅靜迴避」的巡牌。(受訪者提供)
天后出巡法器——天后出巡會用上不同法器,如寫着「天后元君」、「肅靜迴避」的巡牌。(受訪者提供)
請天后上座轎——巡遊過後,就是抽花炮的環節。負責的「值理」會進廟恭請出天后的行身,並安置於座轎上,送至對面的天后亭準備抽花炮。(受訪者提供)
請天后上座轎——巡遊過後,就是抽花炮的環節。負責的「值理」會進廟恭請出天后的行身,並安置於座轎上,送至對面的天后亭準備抽花炮。(受訪者提供)
抽花炮儀式地——抽花炮儀式於天后亭舉行,由各政府官員抽出獲得花炮的花炮會,再順序由花炮會代表抽出對應花炮的號碼。(受訪者提供)
抽花炮儀式地——抽花炮儀式於天后亭舉行,由各政府官員抽出獲得花炮的花炮會,再順序由花炮會代表抽出對應花炮的號碼。(受訪者提供)
第三炮最吉祥——大會每年會發出大約30個花炮,當中以代表「丁財兩旺」的第三炮(圖)最受歡迎,寓意最吉祥,所做的花炮亦最大最精美。(受訪者提供)
第三炮最吉祥——大會每年會發出大約30個花炮,當中以代表「丁財兩旺」的第三炮(圖)最受歡迎,寓意最吉祥,所做的花炮亦最大最精美。(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中國傳統信奉不少海神,如譚公、龍母、洪聖爺等,於不同地方都有善信設廟供奉。而在眾多海神中,最為人熟悉、香火最鼎盛的莫過於天后,其影響力遠超其他海神,天后寶誕也成為一年一度的節慶盛事。本周六適逢天后誕,多區都會舉行慶祝活動,其中以元朗十八鄉賀誕活動規模最大,場面最墟冚。

相傳天后本名林默,宋朝福建莆田人。出生時有祥光異香,滿月未嘗啼哭,故取名默娘。林默自幼就有神力,四五歲能知未來凶吉,13歲已精通天文地理及醫術,常為人治病。16歲時「窺井得符」,通靈變化,後更成仙,於海難中救人無數。歷代皇帝亦多有敕封,先封為天妃,後來成為我們認識的天后娘娘。

天后信仰於清代扎根香港。據《香港天后廟探究》統計,香港約有350座天后廟,而香港有逾250個離島,幾乎每個島都有至少1間天后廟,其深入民心程度可見一斑。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今年西曆4月27日,本周六)為天后誕,多間天后廟都有大型慶祝活動,當中以元朗十八鄉賀誕活動規模最盛大和熱鬧。

元朗十八鄉 18條大龍巡遊

元朗十八鄉天后寶誕活動可分為3個部分:參神、會景巡遊和抽花炮。參神活動早於誕日前夕開始,各花炮會將新花炮送到大樹下天后廟「還炮」,同時舞龍舞獅、功夫表演等活動。至晚上11時,即傳統的子時,十八鄉鄉紳、村代表及花炮會負責人齊集於大樹下天后廟參拜,並呈祝文酬謝天后。

翌日的天后誕正日,便舉行重頭戲——會景巡遊,一般有逾30個團體、花炮會、銀樂隊等合計數千人參與,元朗多處會配合封路。至於今年會有多少個團體參與,元朗大樹下天后古廟堪輿顧問朱鑑徽指每年都不同,「今年天后誕正日在星期六,所以有更多團體參與」。據了解,今年連同步操樂隊,共有39個團體參加巡遊,數量為歷年之冠。

正日當天大約早上10時,巡遊隊伍會由鳳翔路出發,途經合益路、元朗體育路,之後進入元朗大球場參與匯演。參加巡遊的花炮會,陣容十分鼎盛,人數由數十至200人不等,沿路有舞龍、舞獅及舞麒麟活動,吸引大量途人圍觀,但並非每個花炮會都會舞龍,朱鑑徽表示:「舞龍與否由村民決定,今年共有18條大龍。」龍的大小不一,舞一條大龍要出動近百人,場面浩大。

「梁山好漢」表演英歌舞助興

會景巡遊亦有其他特色表演,如元朗潮僑花炮會的英歌舞,由男丁扮演梁山好漢,隨鑼鼓聲前進及跳躍,不停改變隊形,集戲劇、舞蹈、武術於一身,氣勢懾人。另外,元朗菜農花炮會以農家樂為主題,派出小孩子扮演農夫及村姑,伴隨醒獅隊伍,模仿以前的農村生活,場面熱鬧。

會景巡遊隊伍於元朗大球場完成舞龍舞獅匯演後,將移師大樹下天后廟舉行抽花炮儀式。整個巡遊活動歷時約3小時,通常會吸引數以千計街坊或遊人圍觀,氣氛歡樂,為元朗區每年一大盛事。

元朗十八鄉天后寶誕的會景巡遊自1963年開始舉辦,至今已有超過50年歷史,每年都動員大量人力物力,除了團結十八鄉村民,亦凝聚了區內外的市民善信。朱鑑徽表示:「昔日天后賀誕活動只有十八鄉的村民參與,村民的後代即使已遷至其他地區生活,亦會回來幫忙。現在除了元朗區居民,很多九龍及新界的善信亦會跨區參與會景巡遊。」由於巡遊活動已載入旅遊發展局網站,每年也吸引不少旅客到場觀看。

蒲台島搶花炮 懸崖上看神功戲

除了元朗大樹下天后廟,全港超過70間天后廟亦舉行賀誕活動,主要集中在離島及新界區。當中蒲台賀誕甚有特色,除了有龍舟競賽,亦有碩果僅存的搶花炮儀式。居民代表會於天后廟外,以丫叉代替傳統用的炮竹,將印有號碼的竹條彈射上天,搶到竹條者,便可取走相應號碼的花炮。蒲台賀誕另一特色為其建於懸崖上的戲棚,全港獨有,可容納百多人觀賞神功戲。

油麻地「獨家」花炮衝神

而西貢大廟灣的天后廟,雖然未有舉辦特別賀誕活動,但作為有逾700年歷史的全港最古老天后廟,每年天后誕都吸引數以萬計的信眾前來參拜。參拜之後,善信會到側殿摸龍牀,以求子嗣、健康及財富。

油麻地天后廟是九龍區最大,亦是區內唯一有賀誕活動的天后廟,其賀誕活動曾停辦超過50年,至去年才復辦。東華三院廟宇服務負責人梁中杰表示,希望透過復辦天后賀誕活動,讓市民重新認識油麻地天后廟,起聯繫社區之效。賀誕當日,廟前會有多個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攤位,如新式書法、手作、麵粉公仔等,讓市民參加。而賀誕重點活動為「花炮衝神儀式」,結合了傳統的花炮及衝神習俗,為油麻地天后廟賀誕的獨有特色。

文:吳家宜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