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工作搞唔掂被指懶 成人患ADHD招抑鬱

明報

更新於 02月16日17:22 • 發布於 02月16日20:30 • 健康
何浩賢(受訪者提供)
何浩賢(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26歲藝人魏浚笙在電台節目,自爆早前確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經診治及服藥後,「郁身郁勢」情况有所改善,工作時專注力大有改善。

經「男神」一說,大眾關注到原來ADHD並非只出現在兒童身上,成年人亦會有相關症狀。要坐定定工作時,你會否不自覺彈手指、䟴腳(抖腳)、拔頭髮?如這些小動作影響工作表現,甚至日常生活,實有需要正視,及早處理。

ADHD究竟是什麼?其實是指專注力失調(attention deficit)及過度活躍(hyperactivity disorder),因此稱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坊間一般認知,以為ADHD只在兒童時期發生,但其實不然。據醫院管理局的數字顯示,在2022/23年度,有21,300名ADHD患者到公立醫院精神科求診,當中17,500人為兒童和青少年患者(5至17歲),約3800人為18歲或以上成人患者。

腦發展不良 傳遞情况異常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浩賢表示,ADHD是腦部生理發展不良,傳遞情况異常,導致功能受損。患者某些腦區分泌的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比一般人少,大腦前額葉皮質部分發展比一般人慢,因而造成注意力不足、衝動或過動等症狀。而症狀比重各有不同,有些人會專注力不足較多,有些人則比較過度活躍;病徵大多在兒童時期顯現,例如小朋友讀書不入腦,對困難事情難以集中而放棄,健忘,經常遲到及「周身郁唔停」等,較易引起家長關注而帶小朋友求診。

兒時忽略徵狀 長大遇挫敗才求診

至於為何有些ADHD患者直至成年階段才確診?何浩賢表示,患者一般早在兒童發展階段已有徵狀,但有否被發現則是另一回事;有些家長可能以為小朋友只是「成績差少少,行為偏差少少」罷了,因此患者在兒童時期「安然度過」,未有特別去處理。惟當逐漸長大,離開學校或家長庇護等舒適圈,升讀大學或工作時,面對的環境「要求高咗,嚴格咗」,例如患者可能要管理下屬,要背稿,要寫洋洋萬字論文,要「埋數」,每日要準時上班等。他們在現實生活上開始「搞唔掂」,出現困難時難以應對;又未獲家人、朋友或同事所理解,甚至遭冷言冷語批評,患者的挫敗感及負面情緒油然而生,迫使他們正視問題而求診,始發現原來患有ADHD。

何浩賢舉例,曾有一名專業人士進升管理階層,惟升職後發現工作情况變得複雜,又要處理人事問題,上司對其要求亦提高,患者不勝負荷難以應付,出現抑鬱,家人卻誤以為他是懶惰,最終求診才知是專注力不足。另一個案是一名攻讀博士的患者,論文遭顧問導師狠批得一文不值,指文章組織能力差,研究不夠仔細云云,該患者鬱鬱寡歡去求診,方知又是ADHD作怪。

嚴重可致焦慮 或濫藥酗酒

ADHD成人患者,更可能面對共病及成癮等問題。何浩賢指,患者因專注力不足而感到挫敗,情况嚴重時會引致焦慮、抑鬱、躁動等情緒困擾;有些患者甚或依賴藥物及飲酒,去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為,久而久之或會形成濫藥及酗酒惡習。他補充,年輕患者若正值反叛期可能會誤交損友,或會因衝動及控制力不足而鋌而走險,誤入歧途而抱憾終生。

番茄鐘、靜觀 訓練身心專注

醫治ADHD,何浩賢指無論對兒童或成年患者,當然是愈早醫治愈好;而處方藥物及行為治療是相輔相成,經診治後患者的情况會受到控制及有所改善。藥物治療就如「近視戴眼鏡」般,緩減及控制病情;行為治療則有助改善集中力及專注力。參考外國訓練方法,例如讓患者寫時間表記下事項;又例如番茄鐘訓練(Pomodoro Technique),將鬧鐘設定一個階段為25分鐘,該時段內專注做一件事,之後休息5分鐘,再進入第二階段25分鐘,以此循環去完成整個工作;另外靜觀亦是新興方法,有助訓練患者身心專注。

ADHD會出現在各年齡層上,大家一旦發現自己有專注力不足、過動、衝動等情况,並影響工作、日常生活及與家人相處,就需要及早處理。

文:林康民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