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延續觀鳥天書傳奇 禾花雀做封面

風火山林

發布於 2022年11月02日10:50 • 華嘉昌

香港觀鳥會今年推出新觀鳥圖鑑《香港觀鳥會香港及華南鳥類野外手冊》,並於10月17日舉行新書分享會,請得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新書主編李錦昌先生及觀鳥會總監余日東先生分享觀鳥心得及新書出版的點滴。幾位嘉賓都在分享會上強調,新書並非「憑空爆出嚟」,而是傳承自經典的觀鳥圖鑑。

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展示,由香樂思所著的《Hong Kong Birds》。
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展示,由香樂思所著的《Hong Kong Birds》。

相信不少觀鳥愛好者都擁有黑臉琵鷺為封面的《香港及華南鳥類》,更奉之為天書,此書的其中一個作者林超英是廣為人知的前天文台台長,更是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笑說,「好多人只係知我唔開冷氣,但唔知道我係觀鳥嘅。」林超英在分享會中展示多本觀鳥書籍,由1953年香樂思所著的《Hong Kong Birds》,到1977年第一本彩色圖鑑《A Colour guide to hong kong birds 》,到1983年的增訂版《New Color Guide To Hong Kong Birds》,跟大家分享觀鳥書的發展脈絡。時至1994年,觀鳥書除了香港的雀鳥之外,還加入南中國的雀鳥,因此成就了家傳戶曉的《香港及華南鳥類》一書,加上林超英幫忙翻譯,因此出版了中文版,令傳奇觀鳥書更廣為流傳。

延續經典天書 林超英展示舊版手稿

「年輕嘅朋友知唔知咩係原稿紙?」在分享會上,林超英展示了一大疊原稿紙,原來是當年翻譯《香港及華南鳥類》時的手稿。他說,在手稿上還可以找到太太的字跡,原來當年太太鼓勵他參與出版工作,還幫忙翻譯部份內容。到了2006年,當《香港及華南鳥類》再次修訂及再版時,林超英已是天文台台長,但由於經常需出國,很多出版工作都在機場和旅程中進行,他還隨身帶備打印機。時至今日,因為政府不再出版新雀鳥圖鑑,因此觀鳥會就肩負起歷史任務,自資出版新圖鑑。新書得以出版,林超英強調是承傳自老祖宗,幾十年來幾百位觀鳥者努力得來的成果。

林超英幫忙翻譯《香港及華南鳥類》時的手稿
林超英幫忙翻譯《香港及華南鳥類》時的手稿
觀鳥會總監余日東手上展示以前黑白色的鳥類圖鑑
觀鳥會總監余日東手上展示以前黑白色的鳥類圖鑑

封面選用禾花雀 藏保育玄機

林超英手上拿着幾代的觀鳥天書,初代的不少都以翠鳥為封面,可見觀鳥者都喜歡美麗的翠鳥,到了後來因為非常關注黑臉琵鷺的保育問題,故封面選用了黑臉琵鷺。事隔十多年,黑臉琵鷺的數目由當年的幾百隻,提升至現今的6,000多隻,保育工作算是十分成功,而觀鳥圖鑑也是功不可沒。有見及此,新書選用了黃胸鵐(禾花雀)作為封面。禾花雀已被界定為極度瀕危物種,面臨非常嚴重的保育危機。林超英直指,禾花雀是「eaten to extinction」(被吃到滅絕)。我們應該趁未真正滅絕前積極保育,因為物種一旦滅絕,就不能挽救。新書主編李錦昌先生補充,書的封底選用了麻鷹,是香港十分常見的雀鳥,但都不能掉以輕心,就像禾花雀一樣,十多年前都不覺得有危機。他指出,麻鷹在香港雖然多,但在其他地區例如台灣,只有幾百隻。麻鷹一類的猛禽受到農藥及老鼠藥等威脅,當這些化學品進入食物鏈後,就會影響到就高級捕食者。

上一版的圖鑑以黑臉琵鷺做封面,間接為保育黑臉琵鷺出了一分力。
上一版的圖鑑以黑臉琵鷺做封面,間接為保育黑臉琵鷺出了一分力。
新書選用了黃胸鵐(禾花雀)作為封面,禾花雀已被界定為極度瀕危物種,面臨非常嚴重的保育危機。
新書選用了黃胸鵐(禾花雀)作為封面,禾花雀已被界定為極度瀕危物種,面臨非常嚴重的保育危機。

新書中英對照 加入多種雀鳥

李錦昌為新書主編,肩負起編輯重任,雖然他強調「唔係由零開始」,不少材料都是來自舊書,但新書有幾個重大突破和編輯困難需要克服。首先,新書將以往的中英文版本合而為一,方便讀者雙語對照;第二是清楚界定華南地區,包括長江以南、沿海以西,及雲貴高原以東,只要有一個確切紀錄的雀鳥都會包括在內;第三,新書增加了20%的資料,由以往600多種雀鳥增加到700多種,還有78隻逸鳥。資料增加了,還雙語合一,那不是會變得很厚嗎?太厚太重的書不方便帶到野外使用,又違反了野外手冊的本意。因此,編者選用了較薄但不透底的貴價紙張,還在編輯上作出取捨,選用較小的字體。但依然堅持左頁為文字介紹;右頁是相關圖片,方便對照。

新書主編李錦昌分享編輯新圖鑑時的困難與點滴。
新書主編李錦昌分享編輯新圖鑑時的困難與點滴。

觀鳥會中有不少雀鳥攝影高手,那麼為什麼要出版一本用圖畫的觀鳥圖鑑呢?觀鳥會總監余日東強調,用圖畫的圖鑑可以在最客觀的條件之下展示雀鳥的分別,在同一張紙張上畫不同雀鳥的同一個姿態,即使是非常微細的分別也可以展示。相比起相片,每張相片的光線、距離、雀鳥的姿態也不一樣,反而不是最好的參考資料。李錦昌更補充:「每個地方最好嘅圖鑑都係畫嘅,如果一個地方冇畫嘅圖鑑,觀鳥水平都唔會高。」

各位嘉賓及編者為讀者簽書。
各位嘉賓及編者為讀者簽書。

余日東:我哋真係好鍾意香港

余日東在分享會上強調,觀鳥的人「真係好鍾意香港」,因為香港得天獨厚,在外國觀鳥動輒要坐幾小時車才到達觀鳥地點,但香港一個小小的公園已經有20至30種雀鳥。他說他的最高紀錄,是在米埔走一個圈,紀錄到92種雀鳥。作為一個觀鳥迷,很難不愛上香港。觀鳥也的確是健康有益的消遣活動,但是不是僅僅為了自娛?余日東說,觀鳥發展最後是會講求保育。大家在欣賞自然的同時,亦希望留住自然的美好,因此觀鳥會在過去幾十年間,亦在保育工作上付出了不少努力。

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左)、新書主編李錦昌先生(中)及觀鳥會總監余日東先生。
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左)、新書主編李錦昌先生(中)及觀鳥會總監余日東先生。

▼ Follow 風火山林
Website:https://hikingwindfire.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ikingwindfir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ikingwindfire.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