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接觸藝術,不一定要到畫廊或博物館。原來我們每天都乘坐的交通工具,也可以成為藝術品的藏身處。最近舉行的「Classic Craft, Modern Meaning」展覽,除了促成香港傳統工藝師傅與現代藝術家一同交流創作,更將行駛中的61號電車化身為流動博物館,讓登上電車的乘客在短短的旅途中,都可以欣賞到有趣的藝術裝置,真正將藝術融入生活。
GoHung藉著作品讓大家體驗「籠中鳥」的生活。
藝術並非遙不可及
CeeKayEllo藝術設計工作室早前安排了本地藝術家Amanda Tong、GoHung、國際藝術家Frederic Bussiere及松村 淳,分別跟隨了香港最後一位雀籠工匠陳樂財及麻雀雕刻師傅張順景學藝,兩位老師傅除了親授製作傳統工藝的技巧,亦與藝術家交流合作,重塑及創造了4組以雀籠及麻雀為靈感的藝術作品。
電車是全港唯一在本地以傳統技術進行設計和製造的交通工具,因此成為不二之選。CeeKayEllo的創意總監Karen說:「電車並非一個固定的展覽場地,而會於路面上行駛,乘客只要登上電車,就能欣賞到藝術作品,讓藝術可進入大眾的生活當中。」
法國及葡萄牙籍視覺藝術家Frederic Bussiere的作品「Piu-Piu」,靈感來自電車和鳥類身體之間的動態。
感受「籠中鳥」生活
本地街頭雕塑藝術家GoHung跟隨雀籠工匠陳樂財師傅學習製作雀籠的技巧,並將雀籠的元素加入他的作品中,讓大家感受「籠中鳥」的生活,他說:「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對與錯,但我想帶出一個問題:人是否有權利擁有動物?希望大家能反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價值。」
要向長輩學習,對象更是傳統工藝的老師傅,我們或許會帶著偏見,覺得長輩總是認為自己的做法最好,希望後輩跟從自己的方法去做。GoHung卻十分欣賞陳師傅的智慧與態度:「陳師傅不會限制我們的創意,相反會放手讓我們先用自己的方法嘗試,例如在切割雀籠用的竹枝時,他會教導我正確的姿勢,其餘的部分則讓我自由發揮,他認為從錯誤中學習,更能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陶瓷藝術家Amanda Tong的作品「聽牌」,受傳統麻雀遊戲啟發,仿製青花瓷的效果,與大家探索聲音和觸感。
新舊互補 讓傳統有得留低
社會急促進步,人總會覺得舊事舊物追不上時代的步伐,Karen認為,每個地方的傳統工藝,都源自當地的文化,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科技進步,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對這些傳統工藝的需求自然減少,然而我們能否用另一種方法將這些工藝保存下來? 例如用新的物料取代舊有的工具,以解決工具或材料停產的問題,令傳統得以繼續承傳?」
Karen希望乘客登上電車都可接觸藝術。
當傳統與創新可以擦出新火花,在香港,城市發展與保育卻仿佛是對立的兩極。如果傳統工藝是源自人們的生活需求,當這些工藝隨著科技進步而被取代,或許正如Karen所說,將之加入現代化的技術,甚或重新賦予藝術的價值,相信是其中一個能讓傳統工藝延續的方法。
TEXT:JOYCE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