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羊肉讚不絕口:「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可見冬天食羊腩煲不但能夠滿足味蕾和暖身,對健康也有莫大裨益。相信大家對羊腩煲都不會感到陌生,廣東食法固然滋味無窮,原來台灣風味的羊肉爐也帶來與別不同的風味。
廣東羊腩煲 腐乳點睛
先講羊腩煲,通常會用黑草羊入饌,部位當然是羊腩。大廚會先將羊腩汆水,清走污垢及羊毛後略燒外皮使味道更香,然後用滾油炸令肉質腍滑而不鬆散,同時亦能辟走羶味。而燜羊腩的湯汁主要會用南乳、腐乳、柱候醬、麵豉醬、檸檬葉及片糖熬煮,再加馬蹄、竹蔗、花菇、冬筍、油鴨髀等配料,大約燜1.5小時羊腩就會變得非常鬆化,蘸腐乳就加倍美味。
台灣羊肉爐 口味多變
至於台灣的羊肉爐,台灣美食達人米兒表示街邊檔或小店也有供應,她認為與羊腩煲的最大分別是羊肉爐不一定用羊腩去煮,有時也會用帶皮羊肉燉製,不算有嚼勁但口感偏向膠潤。羊肉爐的湯底會以當歸、黨參、川芎、枸杞、八角、陳皮等多種藥材熬煮,所以藥材味較重,不過也有較清淡的紅燒或清燉口味,選擇頗多元化。食完羊腩之後湯底更可當成火鍋,只是涮的材料總類較少。
東網網站 : https://on.cc/
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