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尾縫葉鶯和黃猄蟻都是香港原生品種。另有一些物種,雖不是龍虎山的「原居民」,但因着種種原因,都在這裏落地生根,原生地在印尼的小葵花鳳頭鸚鵡是其中之一。
外表趣致的小葵花鳳頭鸚鵡,屬極度瀕危物種,全球有約2000隻,其中在香港約有200隻,是印尼以外最大的野生族群。為何遠在印尼的牠們會來到香港築起「第二家園」?
「有說法是殖民時代的總督楊慕琦有養雀習慣,將小葵花鳳頭鸚鵡當成寵物帶來港。及後適值二戰時日軍攻打香港,估計因為港督也要離開香港,遂將鳥放生在野外。」Angela說。或許牠們在香港這個「福地」不愁找到食物,也沒有身形比自己大的猛禽天敵,環境又宜居,於是便在中西區繁衍,形成了一個族群。
為何牠們在原生地印尼反而幾乎無處棲身呢?「印尼出產大量棕櫚油,小葵花鸚鵡原來居住的棕櫚樹森林因此被人大量砍伐。雖然棕櫚樹會重新種植,問題是牠們的家——樹洞,通常都是由其他動物挖掘出來,小葵花鸚鵡很少會自己開發樹洞,所以,原本的樹沒了,他們的家園也沒有了。印尼森林被過度砍伐,影響了不少物種的生存狀况,如紅毛猩猩、蘇門答臘老虎等,小葵花鸚鵡也是其中之一。」她補充,始終動物最大的天敵,還是人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