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本地發泡膠回收中心

Metro Pop

發布於 2021年05月02日00:00

根據環境保護署編製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單是2019年,每日就有多達89公噸的發泡膠廢物被送往堆填區,體積相當於25架雙層巴士。這個驚人的數字,不禁令人反思一直以來我們處理發泡膠的方法。原來,坊間早有專門回收發泡膠的中心——「迷失的寶藏:發泡膠回收行動」(下稱「迷」),無論是飯盒或生果網,中心都可以將之循環再造成有用的物品,以減少對環境污染。

 

「發泡膠不是低端塑膠」

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資助的「迷失的寶藏:發泡膠回收行動」,設立於2016年,是現時坊間唯一一間專門回收發泡膠,並以熱熔機壓縮成再生物料的回收中心。「很多人有謬誤,以為發泡膠是一種低端塑膠。」「迷」項目經理李家銘(Andy)解釋,其實發泡膠跟其他常見的膠樽、鋁罐一樣,「有價有市」。他表示:「發泡膠大多屬PS(6號)或PE(4號)塑膠,再生後可成為電視機殼、相架、衣架等物品,只是過往大眾不懂處理,或是受限於營運成本,才把它們丟棄。」曾從事環保回收工作的Andy認為,發泡膠有其價值,加上市面上缺乏發泡膠回收場,於是決定加入回收行列。

 

這5年來,「迷」在回收界建立了口碑,但因資金及地方所限故未能購入更多機器。而未來,Andy希望可以擴充地方以增加回收量。 

只屬冰山一角

發泡膠能防水、隔熱、防撞,雖然輕巧但體積龐大,因高昂的運輸成本令不少回收商卻步。而開設在荃灣的「迷」,至今已跟本地逾百間機構合作,接收過不少原本會運往屯門堆填區的發泡膠,既可為各機構省卻運輸成本,又可增加回收量,製成更多壓縮物料,一舉兩得。「以往的製成品只可運往外地,但自2018年起,本地有下游回收廠願意接收我們的壓縮物料,再『拉粒』(製成膠珠)加工,省下更多運費。」Andy表示,現時中心每天可以處理400至800公斤的發泡膠廢料,雖然已較最初成立時進步,但相比起每天倒入堆填區的數量,只屬微不足道。不過,發泡膠並不是使堆填區爆滿的主要元兇,根據環境保護署於2019年的報告顯示,香港整體固體廢物量回收率僅為29%,這代表大部分可回收物都會直接落入堆填區!因此,發泡膠的回收量不足問題,其實只屬香港固體廢物問題中的冰山一角。

Andy還在中心設立了「回收閣」,讓市民自行投放已清洗的發泡膠物品,如膠箱、飯盒等,同時亦會收集1至7號塑膠和薯片袋。

萬年「不解降」
根據聯合國報告顯示,發泡膠的分解時間長達1萬年,較膠袋(需約1千年)和鋁罐(需約1百年)還要長,是世上最難分解的物料之一。

區區有「雜膠」

去年底,環保署轄下的18區「回收便利點」投入服務後,便首度與「迷」合作,讓市民回收發泡膠時更方便。但這些從社區收集回來的回收物,當中竟夾雜著不少雜物!Andy坦言:「食物殘渣、石頭、刀、木頭⋯⋯甚至乎曾發現過死老鼠!一旦發現這些雜物,整條生產線就要暫停,費時失事。」其實,除了有賴工作人員把關,大家亦要明白乾淨回收的重要性,避免增加工場負擔。

中心也會收集生果網。

回收非3分鐘熱度

「通常人在災難發生後才會醒覺,就例如對環保的覺悟。」Andy說,在疫情下,市民多買了外賣,間接令大眾的環保意識有所加強,所以亦愈來愈多人把已清洗的飯盒和餐具帶到「迷」回收。但他認為:「香港人凡事只有3分鐘熱度,即使是當下熱衷的事,很快便會拋諸腦後。」故此,他希望在疫情過後,香港人不會再抱著「活在當下」的心態生活,而忘記了環保的初衷和目的。

發泡膠再生3部曲:

1. 工場義工及工作人員先把收集回來的發泡膠中的雜質除去及作分類。 

2. 放入機器打碎,熱溶壓縮成長條狀,再製成膠磚。

3. 每一份膠磚重約8.5公斤。

發泡膠再生後還可製成牆腳線,作室內裝飾。

發泡膠中的ABC?
經回收處理的再生物料,可分成以下3個等級:
“Grade A”:純白、無污漬,透明度高,可製成首飾盒。
“Grade B”:顏色偏黃,可染色再造。
“Grade C”:價值最低,通常由盛載魚生的深色塑膠盒等製成,可製成電視機外殼。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Elsa
    請支持乾淨回收,唔好做粒老鼠屎
    2021年05月02日17:04
  • Dolphin_Joanna Leung
    👍 💪💪💪
    2021年05月02日03:4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