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健康」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以 119 年降低癌症死亡人數 1/3 為具體目標,並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作為政策之一。但,「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財源該從那裡來呢?
賴總統當選後,即承諾將設置「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而衛福部規畫 3 年內逐步在健保內編列預算,專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但隨著國內推行菸害防制法與相關教育有成,使得菸捐逐年衰退,已讓台灣社會福利財源出現嚴重缺口。
新財源從哪來?石崇良提「酒品健康福利捐」
為此,日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拋出可以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的想法,其根據《財政紀律法》說明,癌症新藥基金需有既有收入、國庫撥補以外的財源,而《健保法》有個未開徵的「酒捐」,或許可成為新財源,為「健康台灣」政策注入活水。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立委認為最可行的基金財源,包括菸及新興菸品捐(69%)、公害汙染相關基金撥補(65%)、酒捐(42%)、糖捐(41%)。但石崇良認為,菸捐屬既有收入,糖捐定義模糊,而公害汙染相關基金稅收有限,因此必須開拓其他財源作為投資健康之用。
為此,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外傷醫學會、台灣成癮學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台灣精神流行病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和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等團體共同發表聲明表示,開徵酒捐以降低酒害是極為有效的策略,樂見政府推展酒捐。
酒精是一級致癌物,喝酒對健康危害大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課徵酒捐或酒稅可以降低酒害,降低酒稅則會帶來健康危害。例如,芬蘭曾經把酒稅降低 32%,結果每人每年平均飲酒量增加 0.5 升,3 年後酒精性肝病變上升 46%,酒精相關的死亡也上升 3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酒精是一級致癌物,長期飲酒會增加罹患大腸癌、胃癌、食道癌、口腔癌和乳癌等風險。此外,也較容易產生社會問題,包括酒駕、暴力事件、自殺、工作意外事故、酒精成癮等。
開徵「酒捐」到底行不行呢?在酒駕肇事奪走無辜生命意外頻傳,引發社會公憤,為此,法務部及朝野立委紛紛提出修法加重酒駕刑責。不過,預防勝於治療,如能從飲酒源頭做防堵,進一步使人遠離酒品危害發生,成效可能更佳。
效法國際「酒害防制策略」,酒捐酒稅怎麼抽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全球大約 1/3 的國家對於酒品採取以價制量策略。其「酒害防制策略」是透過酒捐或酒稅、加強酒癮戒治服務、監督酒類產銷流程、查緝私劣酒、酒瓶加註健康警語等完整策略。
各國對酒捐或酒稅的徵收作法不一,可依酒精濃度、種類或價格,採取酒稅內含或額外徵收;酒捐的用途,有用於衛教、健康醫療或教育經費等。除了早已開徵酒稅的法、德、泰、韓等,英國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也開始徵收酒稅。
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2023 年酒品稅收約為 259 億元,但就衛福部統計,酒品對健康危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則高達至少 534 億元,遠遠超過酒品稅收的總額,且這個損失是由全民買單。
課徵酒捐酒稅可望降低酒品消費,挹注財政
因此,台灣若能課徵酒捐或酒稅,除了可以價制量、降低酒品消費,且不失為穩定、龐大的國家財政來源,對社會福利支持也有重大貢獻。有專家學者就以現行菸稅及菸捐的比例試算,預計 1 年可為基金帶來 160 億的收入。
眾專家均建議,規畫課徵酒品健康捐,可參考菸害防制成功經驗。2009 年調高菸品健康捐後,菸銷售量與吸菸率在 1 年內皆下降約一成,估計有 33 萬人戒菸,節撙健保支出約 10 億元,更別說戒菸對個人健康與社會功能提升之益處。
隨著醫藥進步,癌症精準治療所需之新藥和新技術日新月異,其費用也相當驚人。因此,對於「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財源,除了酒捐之外,菸捐、糖捐、檳榔捐、污染稅等都是可納入討論的。
「百億菸捐稅」說法非正確,無助於挹注癌症新藥基金
尤其是,近期新興菸品「加熱菸」進入審查階段,讓加熱菸通過可帶來的稅收多寡備受討論,甚至有「百億菸捐稅」的說法。事實上,台灣對加熱菸的課稅僅與傳統紙菸一樣的低,加熱菸每包課菸捐 20 元、菸稅 31.8 元。
拒菸聯盟表示,若以 5% 吸菸人口使用加熱菸估算,估計將有 15 萬人每天消耗 15 萬包加熱菸,1 年的加熱菸菸稅 17.4 億、菸捐則不到 11 億,對於支持「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可說是杯水車薪。
加上菸捐、菸稅早已應用於全民健保之安全準備、癌症防治、提升醫療品質、補助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罕見疾病等醫療費用,以及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菸害防制、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私劣菸品查緝、挹注長照基金等。
而民眾對於開徵酒捐、酒稅也是樂見其成,當議題拋出後,批踢踢眾網友同聲叫好。「贊成!菸酒對健康損害大還會酒駕」、「我覺得很好啊,檳榔、菸、酒最好都抽」、「贊成!抽個 10000% 也沒差!反正酒這玩意就只會害人害己」。
文/邱玉珍 圖/楊紹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