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茶之盛宴 玩味雅致

明報

更新於 2020年05月19日19:11 • 發布於 2020年05月19日20:30 • Interest
流動茶檔由本地設計品牌Milk Design創作總監利志榮設計。具現代感的木製茶吧,以入榫方法組合而成,裝拆過程只需30分鐘。示範沏茶的茶藝師余文心(圖)表示,茶檔設計能讓客人輕鬆自在地置身桌旁品茶。(蘇智鑫攝)
流動茶檔由本地設計品牌Milk Design創作總監利志榮設計。具現代感的木製茶吧,以入榫方法組合而成,裝拆過程只需30分鐘。示範沏茶的茶藝師余文心(圖)表示,茶檔設計能讓客人輕鬆自在地置身桌旁品茶。(蘇智鑫攝)
由梨木製陶所創作的柴燒茶席,獨特之處是陶藝家在戶外以柴燒窯燒製陶瓷時,柴會在窯中燒至化灰,灰燼隨火爐落在陶瓷上,形成不均勻的釉面。過程不可預料,令每件器物獨一無二。(蘇智鑫攝)
由梨木製陶所創作的柴燒茶席,獨特之處是陶藝家在戶外以柴燒窯燒製陶瓷時,柴會在窯中燒至化灰,灰燼隨火爐落在陶瓷上,形成不均勻的釉面。過程不可預料,令每件器物獨一無二。(蘇智鑫攝)
利志榮(大會提供)
利志榮(大會提供)
展覽播放了幾條與茶室有關的空間設計企劃片段,其中選自日本橋口建築研究所的天然纖維茶室(上圖),設計團隊以白線交織出1.8平方米的茶室;和紙茶室(下圖)則以和紙及桑樹樹枝交錯而成,是為茶文化與精緻日本工藝的crossover。(大會提供)
展覽播放了幾條與茶室有關的空間設計企劃片段,其中選自日本橋口建築研究所的天然纖維茶室(上圖),設計團隊以白線交織出1.8平方米的茶室;和紙茶室(下圖)則以和紙及桑樹樹枝交錯而成,是為茶文化與精緻日本工藝的crossover。(大會提供)
作為電熱水壺,汀壺設計極盡簡潔,發熱裝置隱藏於內籠,方形的電熱水座相當小巧,外形現代,是內地設計師莊景揚及劉芳鑽研多時的作品。(蘇智鑫攝)
作為電熱水壺,汀壺設計極盡簡潔,發熱裝置隱藏於內籠,方形的電熱水座相當小巧,外形現代,是內地設計師莊景揚及劉芳鑽研多時的作品。(蘇智鑫攝)
台灣茶品牌「不二堂」包辦茶葉、茶具,亦會舉辦相關活動,推廣茶文化。芸芸器具中,施奕成設計的「頑壺」玩味濃濃,打開圓球體壺身,一半是附有茶漏裝置的茶壺,另一半是茶杯。使用後可以具防滑功能的矽膠帶將兩邊綁起,方便攜帶。(宋霖鈴攝)
台灣茶品牌「不二堂」包辦茶葉、茶具,亦會舉辦相關活動,推廣茶文化。芸芸器具中,施奕成設計的「頑壺」玩味濃濃,打開圓球體壺身,一半是附有茶漏裝置的茶壺,另一半是茶杯。使用後可以具防滑功能的矽膠帶將兩邊綁起,方便攜帶。(宋霖鈴攝)
冲茶機兼智能平台Lify,提供中式功能茶、草本養生茶及花果茶共3個系列的茶飲。以花旗參鐵觀音為例,平時自行煲製需時約半小時,但只要在Lify加入茶餅及水,1分鐘便可完成冲泡過程。(蘇智鑫攝)
冲茶機兼智能平台Lify,提供中式功能茶、草本養生茶及花果茶共3個系列的茶飲。以花旗參鐵觀音為例,平時自行煲製需時約半小時,但只要在Lify加入茶餅及水,1分鐘便可完成冲泡過程。(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時代巨輪在轉,牽引着茶文化的變遷。唐代人泡茶加薑葱調味,宋代流行的點茶據稱啟發了日本抹茶,明代興起直接泡茶葉,到清代用蓋盅泡茶才發揚光大。滄海桑田,如今茶和茶具的面貌及內涵,又有何新意?小至茶葉包裝、品茶工具、茶席,大至茶室的空間設計,種種與茶相關的設計,折射出茶在現代的多種面向。

文:宋霖鈴

「茶是一種craftmanship,人透過理解自然來學習茶道,加上創意和程序,製造出不同色香味的茶飲,茶和設計及工藝,自然關係密切。」本地設計品牌Milk Design創作總監利志榮,以設計師角度理解茶。要感受茶趣,除了味蕾的即時反饋,也可以從與茶相關的設計入手,由他聯合策展的「肆樂──草人木」展覽正正是將當代茶相關設計濃縮的一個場合。

踏入展場,一股茶香飄至,場內先有基本6大茶的茶葉,領觀眾以嗅覺進入茶世界。然後是視覺,策展人周婉美和利志榮從日本、台灣、內地搜來10個品牌,讓圖像和文案與茶對話。台灣品牌「茶田35號」,以水墨畫捕捉種植山茶的精髓;日本茶品牌「Saudade」調子明快,包裝上是一片茶葉產地的風物畫;「一茶一世界」的中國哲學,則刻劃於鳳凰單叢茶的簡約黑色茶罐上,遙遙呼應着茶葉發源地那些老邁的單樅大茶樹。

「展覽位於灣仔社區,觀眾會是這裏的街坊,講設計大家未必明白,但講飲茶、講耕種,便容易理解了,設計師亦不必失去他們的尖銳性,可保留作品背後的獨特想法。」來到茶器展區,利志榮上述的願景呈現得更具體。觸及茶具,即能連結起大家喝茶的記憶。當中來自台灣的「采采食茶文化」,帶來形如魁悟石山的山壺。山壺以江蘇宜興紫砂泥製作,本就有透氣佳、能長時間保留茶香的優點,當配以小石頭般的茶杯,整套茶具更指涉枕石漱流、修養身心的境界。方方正正的山壺旁,是圓球體的頑壺。頑壺屬台灣品牌「不二堂」產品,顧名思義,頑壺充滿頑皮玩味,圓球體的一半是具有茶漏裝置的茶壺,另一半為茶杯,用家單手便可完成泡茶程序,是外出泡茶的恩物。

智能冲泡機 快捷體驗

行雲流水的沏茶程序,未來可會被愈來愈依賴科技的人類嫌棄?在講求效率的香港,冲茶機兼智能平台Lify應運而生。平台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分析用家體質,再推送出適合茶飲。只要將咖啡膠囊般的專利茶餅放至智能冲泡機,一分鐘內便可享用飲品。這種泡茶方式確保質素統一,過程快捷,受辦公室或貴賓室歡迎。

然而,沏一壺茶的雅意,始終需要一桌茶席來醞釀。茶席可以樸素,可以精緻,由陶藝創作本地薑「梨木製陶所」帶來的,是一種古樸而粗野的茶席。為了是次展覽,其二人團隊許俊傑和李穎儀以研究已久的柴燒技術,做出一整套茶具,並以日式和室風格展示。配以普洱、烏龍茶等烘焙度高的茶葉時,柴燒壺能吸收普洱儲藏過久的雜味、或茶葉未退的火氣,提升茶葉味道。

茶席的靈魂在於茶,主體是茶具,但要讓靜態的茶席活起來,全賴茶席主人的演示,以至與賓客之間的交流。如何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自如地聚腳於茶席格局?這是利志榮早年因緣到米蘭參展而構思的問題:「當時要做一件作品宣揚香港設計,我們想起原始的中國文化──茶。」於是他設計了一張可流動的茶席,為來賓即場冲茶,將茶文化帶到展覽現場。

流動茶檔 輕鬆以茶交流

在展覽尾房的作品「流動茶檔」,正正陪利志榮先後於米蘭、首爾、芝加哥、上海等地展出。茶檔以手工木製,高至腰間,桌上的電爐、連接污水桶的鋅盆、茶盤一應俱全,拉出桌前金屬板,茶藝師余文心將沏好的茶奉上,「平時我習慣坐着泡茶,但其實昔日人們會站着泡茶,身體活動得更自如。站得夠直,也令茶香及茶味直接到達腦部。另一方面,傳統茶席除了考慮器物的功能,亦需考慮其素材配搭,而無論是傳統或當代器物放上這架茶車,亦沒有違和感,整個場景令人放鬆。」呷一口茶,看見桌上種種茶器,話匣子隨即打開,聽她娓娓道來茶經,繼續享受五感上的馥郁。

■Info

「肆樂——草人木」展覽

展期:即日至7月19日

地址:灣仔茂蘿街7號

查詢:www.designspectrum.hk

編輯/廖偉龍

美術/謝偉豪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